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创业板IPO中的配售机制与定价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询价制的本质是通过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发现市场真实需求,从而确定反映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合理价格。本文研究表明:询价对象报价的诚实程度是影响询价制定价效率关键因素和前提条件。中美两国的询价制中不同的配售机制直接影响了询价对象报价的诚实程度,是中国IPO抑价率继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的根本原因。其中,抽签配售的激励强于按比例配售的激励,从而导致不同的抑价率。不同配售机制是导致中国创业板产生不同抑价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IPO折价是我国股票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毒按照承销商声誉理论,认为高声誉的承销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只会选择承销那些高质量企业的IPO.所以,承销商的声誉和IPO折价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9.
10.
机构投资者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地1996~2006年A股市场IPO样本的研究发现:IPO抑价率与IPO政策变量及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和发行配售,对IPO抑价率的降低起到了显著作用,有利于提高市场发行定价效率。总体上看,现阶段中国A股发行市场定价效率仍然偏低。高抑价率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管制使股票发行人和承销商的议价能力发挥不足,根本原因还在于发行制度市场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式IPO询价发行体制下,承销商没有新股分配权力,而定价市场化改革赋予了其定价权力。面对投资者的过度乐观情绪,承销商的理性选择是利用情绪抬高发行价格,通过收取与融资金额成正比例的承销费用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本文利用强制披露的询价机构网下全部报价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式询价制的运作机理,结果发现:在机构报价形成的股票需求曲线上,承销商实际选择在相对高位定价,发行价格显著高于各类报价均值,而承销商声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定价拔高行为;定价拔高越大,IPO上市首日收益率越低;IPO上市后的交易价格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定价拔高越大,机构配售新股解禁后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越低。 相似文献
12.
证券承销商声誉机制:机理、缺失动因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承销商担负着“信息生产者”和“质量认证中介机构”的功能,然而也面临着“可信性”的问题。在与证券发行企业、投资者的重复博弈过程中,承销商通过建立自身的行为规范,达成与证券发行企业、投资者之间的合作均衡所形成的声誉能有效缓解承销商的道德风险,保证承销商信息生产的可信性。通过分析承销商声誉机制的相关理论模型、形成机理及机制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充分发挥承销商声誉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以2009年10月30日至2013年4月18日期间在中国深圳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新股的公司为样本,按照巨潮资讯行业分类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检验中国创业板不同行业的IPO定价效率。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工业、可选消费、医药卫生这些行业的定价相对有效,而在其他行业(不包括能源行业)的发行价格显著低于由随机前沿分析得到的潜在最高定价前沿面,即缺乏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来的A股首次公开发行(以下简称IPO)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率(以下简称IPO抑价率)作为定价效率的代理变量,考察注册制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审核制,注册制能够降低IPO抑价率,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注册制在高信息不对称程度、低承销商声誉和低审计师声誉情形下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应当坚定实施注册制的信心,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供给,给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降温,为全面推进注册制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分析了投资者情绪与IPO定价效率的动态关系,主要结论为:首先,承销商在最终定价时会根据拟发行企业的内在价值,对询价对象提供的报价进行反向调整;其次,IPO抑价率与投资者情绪表现出了较为持久的相互作用影响。市场的投资者情绪是影响IPO定价效率的因素之一。因此,提升IPO定价效率,还要培育真正的机构投资者,并引导其实现长期价值投资。 相似文献
19.
IPO市场承销商声誉机制的形成机理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考虑到中国IP0市场的特殊背景,承销商声誉的形成高度依赖于证券监管力量。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中国IPO市场承销商声誉的阶段性积累虽已初具雏形,但并没有形成明朗的分化,承销商声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缺位状态。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外部约束力量的增强,是中国承销商声誉阶段演进的动力。同时,IPO市场上监管制度的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监管效率低下、市场约束机制弱化,是阻碍承销商声誉阶段性推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股破发是目前中国股市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基于2004年至2010年上市的A股IPO,研究合资承销商对新股破发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合资承销商所承销的新股破发率显著低于本土承销商。合资承销商的低破发率主要归功于更加有效且符合市场预期的一级市场发行定价能力,其表现为合资承销商发行的股票的短期市场价格相对发行价的偏离程度显著低于本土承销商发行的股票。另外,我们还发现合资承销商采取了一定的托市行为,该行为也减小了短期内新股跌破发行价的概率。本文的发现从新股发行的角度提供了开放金融市场对我国资本市场影响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