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阐释"中国之谜"——一个基于扩展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通过引入可变的技术进步变量,修正了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指出除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总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同时将总需求曲线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而推导出了"通货膨胀率-产出增长率"系统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作为对扩展后模型的检验,本文利用该模型阐释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检验了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基于产出缺口的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存在性,进而分析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解释,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算了我国各地区的产出缺口,然后运用ARMA模型说明预期通货膨胀率形成机制,最后以通货膨胀率与其预期之差、外部需求冲击等作为解释变量对产出缺口进行回归,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较中西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更平坦,因而东部地区货币政策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给出了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理论框架,应用HP滤波方法估算了我国的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并通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了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结果显示1994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预期不是适应性的,而是围绕着一个固定值,也就是说我国存在着传统型的菲利普斯曲线。根据以上结论,本文给出了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基础产业与其他产业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以及二元结构的存在使西方经济学中的总供给曲线在中国缺乏适用性。本文在中国经济的实际背景下,基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构建了基础产业供给不足时的总供给模型,并对供给曲线做了实证检验。本文提出了基础产业产出的价格效应和产出效应的概念,并认为这两个效应是构建中国的总供给曲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关估算我国潜在产出的研究,大多是在封闭条件下进行的,在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忽略国际市场因素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对潜在产出水平的估计出现较大偏差.为此,本文引入开放条件下"产出一通胀"菲利普斯曲线作为我国总供给函数,通过建立状态空问模型并运用多变量卡尔曼滤波法对我国潜在产出水平进行估算,然后将估算结果与趋势分解法和封闭条件下的模型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说的总供给函数表达的是物价总水平与总供给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需求函数则表达了物价总水平与总需求之间的数量关系。笔者对多年的理论分析成果作了计量检验,得出了我国的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 自80年代以来,澳籍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提出了“综观经济学”(Mesoeco-  相似文献   

7.
1.通胀预期和通货膨胀的区别 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即纸币发行量)大于货币流通中的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货膨胀要来,预先做好准备要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害的行为。通胀预期是导致通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并运用“Kalman滤波”方法估计1979-2004年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产出缺口,然后根据这些结果检验了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社会的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的影响、决定产出缺口大小的影响因素等,最后利用研究结果对我国2005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我国的宏观总需求和总供给行为的理论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利用统计数据对这些函数进行检验,可以回归出说明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行为的经验方程。这里依据这些回归方程来解释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总水平变动率。 我们回归出的经验方程有4个,其中有两个是说明总需求如何决定“总需求函数”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总供给曲线性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从总供给方面来研究我国经济的增长趋势和经济波动,通过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的变化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具有一致性;经济的短期波动则主要由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引起,但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有一定的影响,即中国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与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在结构上一致,并无其他变形。  相似文献   

11.
将货币因素与输入性因素(如汇率、国际石油价格等)引入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框架构建高阶滞后的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利用1995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2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总需求变化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很小,而货币因素与输入性因素(如汇率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成为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率的重要因素;我国通货膨胀主要受到前瞻性预期的影响,而通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不大;相对而言,货币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比例关系,它反映着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宏观经济形势。当总需求〈总供给时,表现在市场方面就是市场疲软,需求不足,供过于求,是买方市场,也叫过剩经济。当总需求〉总供给时,表现为需求旺盛,通货膨胀,产品供不应求,是卖方市...  相似文献   

13.
公众预期通货膨胀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公众预期通货膨胀率形成规则的动力学模型,并对预期通货膨胀率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发生突变的参数条件,得到了避免发生突变时货币增长率的操作范围。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体作为公众信息的主要来源,对公众预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进而可能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本文首先使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将中文财经类报刊文本数据转化为新闻主题关注度,并依据新闻主题关注度构建新闻指数作为公众预期的测度,然后结合消费、产出等关键宏观经济变量,利用结构VAR模型考察预期冲击和噪声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闻指数对消费、产出等关键宏观经济变量具有明显的领先关系;从新闻指数中识别的预期冲击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永久性的影响,而噪声冲击的影响会逐渐衰减,最终回到冲击前的水平。本文的研究验证了预期管理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性,并为文本数据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一个简单的新开放宏观经济随机模型。在名义粘性工资的假定下,应用对数线性模型,通过求工资设定问题、预期的产出、预期的贸易条件、预期的效用等变量的解析解,分析得出了任何偏离均衡状态的国内货币政策都会给本国居民带来期望效用的损失;采用统一的国际货币时,只要采用谨慎的货币政策将优于多种货币共存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渴望一种均衡状态,但现实的市场往往存在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的情况,因此,是利用总需求带动总供给还是利用总供给带动总需求是发展经济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西方“有效需求”理论既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均衡的就业量,又指投资与储蓄的均衡点所决定的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实际上都是将与总供给相一致时的总需求称为有效需求。分析其渊源及发展对策,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运行,取决于供需的消长变化;说到底,经济理论实质上就是供需理论。所以,“总需求—总供给”系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骨架,是赖以展开宏观经济研究的基轴和主线。怎样认识与描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形成与变动机理,成为宏观经济学理论各学派的分水岭。本文是作者的《就业与物价通论》[1,2]的续论。文中研究对象仍旧是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体制。我在《就业与物价通论》中主要讨论经济稳定问题,本文将对描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理论推导揭示时变产出弹性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在计量上的差别,本文提出估算时变产出弹性的简单公式和直接估算技术进步的方法,根据解析几何原理提出计算总量生产函数各变量导数的几何微分法,并测算了1978~2009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测算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差异,产出弹性改变的影响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基于“消费-年龄”曲线的生命周期特征,本文研究了寿命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调整机制。首先分析了消费、死亡率与年龄的内在关系,构建了养老金调整模型,使“养老金-年龄”曲线与“消费-年龄”曲线相匹配,这不仅增强了养老资金的保障功能,而且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利影响。然后,构建了具有政府补贴的养老金调整模型,在引致效应的作用下,可提高缴费用于支付养老金的比例,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