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新还旧”贷款类似于传统的“转本收息”或“换据”贷款。就是指贷款到期后未能及时归还,银行又从新贷款中发放给借款人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借款的贷款。贷款的“借新还旧”与贷款的展期没有本质的差别,皆是因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而对贷款期限的延长,使可能出现的风险后移不能及时暴露。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这里所谈的“冒名贷款”是指实际借款人在不符合借款条件下,借用或盗用名义借款人的身份证件和印章向信用社办理10万元以下的农户贷款。冒名借款人有信用社内部人员也有社会人员,有的“冒名贷款”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演变成为经济案件。“冒名贷款”在基层信用社的频频发生,暴露出农户贷款管理存在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个别信用社为了完成“双降”任务,采取消极的“换据”现象,这种行为的实质就是弄虚作假,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风险性和扩散性,其产生的根源复杂多样。一“、换据”的主要原因:(一)脱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盲目追求利润。目前信用社为了追求快速发展,制定了较高的贷款利率,而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加大了支持“三农”的力度.投放农贷数额和比重逐年增加。但从部分信用社财务上看,农户贷款以贷还贷即倒约换据现象比较普遍。由此造成信用社贷款形态占用不真实和农户信用意识的下降,给信用社的经营发展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些信用社不顾上级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对收回有难度的逾期贷款不是积极想办法催收,而是仍旧通过“倒约”换据方式躲避一时,这种方式虽然从表面减少了逾期贷款,但其弊端很多。主要表现在:一、增加贷款风险。“倒约”换据放松了贷款户履行贷款合同的要求,淡化了贷户的信用观  相似文献   

6.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多年未定,一些信用社偏离了合作制原则,商业化经营特征明显,资金“农转非”问题日渐突出。表现在信用社的资金除基本保证农业生产贷款和解决主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所需资金外,直接用于农民身上的贷款不多,支农界面窄小,支农层次不深,支农服务工作不扎实,大量的信用社资金通过其他渠道和方式用在工商企业或其他非农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前,个别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对收回有难度的逾期贷款,通过倒约换据的方式将其转化成正常贷款(简称“倒据“),此举后果严重,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基数的逐年攀升,在指标任务和效益工资的压力下,部分信用社以贷还贷、以贷还息、以息转本,转据换据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贷款转据时间长达10年之久,仍然列入正常贷款。这种做法违背了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原则,掩盖了贷款形态的真实性,给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带来了无穷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换据”又称转据。即农贷到期后既不办理展期手续,也不归还,而采取本息相加后重新立据;或只归还利息,本金重新立据等非正常的手段使贷款期限后延。它作为农业贷款回收中的一种不正常现象沿袭多年,并有屡禁不止之势。不仅给农业贷款管理工作投下了阴影,同时影响了信贷支农工作的开展,必须引起农金界同仁的高度重视。日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地方城乡信用社异地贷款不断增加,异地贷款的占比越来越高。为加强对异地贷款的管理,有效地防范异地贷款风险,最近我们对延边州龙井市城乡信用社异地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些地区信用社抵押贷款比重较大,加之企业改制、分裂重组导致信用社的信贷资产收回出现物资化,社会上因此戏称少数金融机构为“金融物资公司”,笔者仅就此现象的成因、管理变现的难点及其应采取的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调查记通过对三个不同类型的贷款户走访,反映了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一是贷款户有钱为何赖帐不还;二是贷款户讲信誉,按时还款,但有了收却不往信用社存;三是农贷支持的对象选择问题,是撒“胡椒面”,还是有“选择”扶持劳动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银行和信用社对农业信贷的管理,由过去对生产队进行双轨贷款做法改变为由信用社对“双包”户一口出。在信用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银行也就把贷款贷给信用社,然后再由信用社贷给“双包”户。这就出现了银行的大量农贷通过信用社这个口出去的新情况。因此,银行如何管好对信用社贷款也就成为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近两年来,银行对信用社贷款金额逐年增多。以贵县支行为例,80年底银行对信用社贷款余额是91万元,占农贷总余额的5.78%,到82年底上升到1338.7万元,占农贷总余额的48.47%,比80年增长13.7倍,到83年9月底止,贷款余额已达1703万元,占农贷总余额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规范商业银行贷款展期及转贷业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各商业银行贷款展期或转贷款较多,已成为处理系统内不良资产的重要途径,这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也延迟了信贷风险的暴露,造成风险的积聚与恶化。本文就如何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贷款展期及转贷业务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朱东明 《中国金融》2001,(11):45-45
多来年 ,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服务、缓解农民贷款难方面积极努力 ,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支持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方面 ,充分发挥了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但也应当看到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信用社多年来积聚的矛盾逐步显现 ,问题日益暴露 ,主要表现在 :1 受追求高额利润的影响 ,一些信用社在经营上背离了“以农为本、服务农村”的方向。部分信用社在贷款投向上存在“非农化”倾向 ,相当部分贷款投向了乡镇建设项目 ;一些信用社还向城市企业和集团发放大额贷款 ,致使支持“三农”的力度逐年减少 ,对“三农”贷款…  相似文献   

16.
(一)目前贷款应收未收利息管理现状及成因。 1、贷款应收未收利息数字反映不准。从我市各信用社反映的数字看,贷款应收未收利息的准确率达不到50%。据笔者所了解,全玉林地区信用社也不同程序地存在着这一问题。 2、贷款应收未收利息帐设置不规范,给进行总分帐核对带来一定的难度。从我市信用社检查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社只设总帐,不设控制各分社的二级帐,或只设二级帐不设总帐;分社只设总帐不设各村或各分本帐的二级帐及管理卡。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基层农村信用社开办的农户联保贷款在解决农户贷款难、满足农民资金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体现了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宗旨,但由于农信社管理和农户信用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农户联保贷款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城市信用社作为国家银行的一个补充,为城市区街“两小”经济服务。信用社经营规模虽然较小,但贷款风险大。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一些信用社贷款呆帐损失惊人。据统计,1991年初广州市26个信用社贷款余额中,逾期、风险、呆帐贷款占贷款总额的18.3%;其中不少逾期贷款实际上已成为呆帐贷款,造成了信用社重大经济损失。但是这些贷款呆帐损失均没有在帐面上反映出来,由于没有出帐,亏损的信用社表面上仍然是盈利单位,股金、红利照分,利润留成照提,奖金照发,购置固定资产和门面装修、请客送礼等照支不误。因此,对信用社贷款呆帐损失进行清查处理,建立有效的监督防范制度,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完整与正常运用,十分重要。我认为目前需要抓好四个环节,即清帐、建制、预防和管理。一、彻底清查贷款呆帐损失,把贷款呆帐问题摆  相似文献   

19.
“农民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是近年来农村经济金融运行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云南省麻栗坡县农村信用社转变观念,改进作风,采取多项有利于“三农”信贷投入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实行“农民议贷”制度就是将央行监管、行业管理与外部农民直接监督有机结合起来。选举农民代表成立议贷组织,对信用社贷款行为进行公开监督,并将信用社贷款的有关规定,办理贷款的程序,贷款办理的结果,贷款经营的有关情况,以一定的形式向广大社员公开,以求对贷款工作进行有效监控,促进信贷资金良性循环,把农村信用社办成政府与农民都满意的合作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