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产业的传统运营形态。这导致人们曾经简单地认为,增加对IT的投入,就等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企业的竞争能力。现在看来,这种过分强调IT技术效用的观点,是片面的。 美国有一个叫作Lantech的公司,生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随着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推进,现代市场经济日益显示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统一的趋势:市场经济的运行,物质生产活动并非是脱离精神文明影响的孤立的过程;精神文明内在于、渗透于市场经济的运行之中,提升着物质生产活动的文明程度。可见在物质生产日益精神化,物质产品越来越需要具有更多、更高的文化内涵、文化品味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要有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自觉。作为经济组织,效益是企业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过分强调“社会价值”,一切服从于社会价值,否认自我价值的存在,只要求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把个人需求限制在最低程度,好像讲钱、讲物质、讲个人需求,就是对某种神圣的东西的“冒犯”.事实证明,这对社会总生产力的增值是没有好处的,人如果没有自我价值的实现,他对社会价值的奉献就没有内在驱动力.但是,近几年有的人却又“矫枉过正”,过分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极端个人主义表现突出,不择手段一切为自我,其结果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念混乱.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建设要讲投入求产出上海大众汽车大同特约维修站连广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标志。所以,企业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促进作用。上海大众汽车大同特约维修站自1...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体现,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又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办好企业,就必须"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开发。物质资源在一次的投入产出中消耗掉了,但人力资源是一种再生的资源,可以进行多次投入和产出,创造更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企业职工物质的贫穷是暂时的,而精神上的贫穷会带来企业消沉和倒退。只有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才能释放出无法估量的能量,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党的路线有效实施和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也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笔者认为,提高职工政治素质,特别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根本途径,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保证。一、提高职工政治素质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于在只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思想政治建设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导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少了,思想政治工作放松了,理想信念动摇了,精神支柱模糊了。过分强调了民主而忽视了集中;过分强调了自由而忽视了纪律;过分强调了物质而忽视了精神,造成了企业素质倾斜,政治素质明显下降,干部队伍政治水准呈下滑趋势的状况,具体讲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董德庆校园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关键的一环。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包括学校建筑、校园雕塑、文化设施、娱乐场...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是武钢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刘本仁总经理指出:"十五"时期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投入,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实现武钢新一轮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张明达书记强调,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武钢"十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继续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对此,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抓好生产经营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发展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  相似文献   

9.
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已经暴露出的问题说明,无论从什么角度强调电力规划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必须求实忌虚,重在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对精神文明建设既要重视投入又要讲求产出。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两种偏差:一是只求产出不愿投入,“硬件”建设如购置文件设施、电教器材等等,舍不得投资,即使想作点投入,也两眼向上,伸手向国家要。二是重投入轻产出,大讲“耕耘”,不求收获,好摆“花架子”,表面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是油花遇着水——尽在面上漂。这严重地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 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是思想认识上存在种种误区。从投入上看,就是一些人对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  相似文献   

11.
1996年6月19日,机械部召开部直属机关1995年度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机械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部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长邵奇惠在部直属机关1995年度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讲话强调,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打好“三大战役”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邵奇惠在讲话中首先代表部党组对部直机关1995年度在精神文明建设和计划生育、公民义务献血、绿化、交通安全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几年来在部党组和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下,部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建设虽说是个老话题,但不创新就失去了生命力.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在赋于原有工作内容新举措的同时,还强调了企业文化和诚信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他们的经验表明:只有顺应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为我们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始终不渝地坚持用邓小平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不...  相似文献   

14.
向读者──奉献精品社长张燕玉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同时要求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今年,我们《中国包装工业》杂志一定予以认真贯彻,切实做好精神文明产品生产,向包装行业的读者奉献精品。《中国包装工业》杂志还处于在腾飞的起点,但我们有信心...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精神文明意识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否具有精神文明意识,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重物质轻精神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些干部精神文明意识还十分薄弱,存在许多模糊甚至错误认识.一是“影响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影响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建设要上,精神文明建设要让.二是“自发论.”认为经济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就会搞好.三是“先后论”.认为物质文明是硬指标,应当先抓;精神文明是软任务,可以后抓,把两个文明建设割裂开来.四是“代价论”.认为物质文明建设必然要以牺牲精神文明建设为代价.由于这些模糊认识的存在,使精神文明建设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成了空洞的口号.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不在思想上确立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必然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就难以落实.第一,必须确立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容分离的依存意识.精神文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李金锟通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其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始终强调要坚持“两手抓”,就是要做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并举,缺一不可。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一条根本战...  相似文献   

17.
企事业单位闭路电视宣传,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之一。闭路电视的宣传工作抓得好.必将促进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必将推动企事业单位形象的树立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有助于把职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变成群体意识,从而产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向心力,在丰富电视宣传的整体内容的过程中,不断推动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几个关系李允富学习和贯彻落实《决议》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油田两个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几个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而又互相转...  相似文献   

19.
名人     
<正> 一些名人之所以能自视高贵而蔑视凡人,甚至睥睨凡人的尊严,那是因为凡人在名人面前显得过分宽容、过分卑谦、过分廉价地抛洒自己的拥戴;名人之所以潇洒风流,光彩照人,那是因为凡人在不断地“簇拥”着把名人“捧抬”;名人之所以能“诱惑”于凡人,那是因为还有新闻界的“润色”,大报小报这么一“炒”,凡人就成了名人,就像新产品问世,广告介绍多了,用户便视之为“正宗名牌”。  相似文献   

20.
目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把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统一起来,使执行者既了解工作的意义,又掌握个人努力方向;既强调工作成果,又重视人的发展。中国的目标管理.往往忽视了其协调一面,过分强调其自控一面.使得目标管理成为放弃或推卸自己责任的遁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