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融合关系经济地理学和区域治理理论,以尺度、关系、领域为核心变量建立区域治理和城市经济网络演化互构作用框架,探索省域尺度城市网络演进与治理模式。结果发现:(1)区域治理框架下尺度、关系、领域协同交互演化,促使治理空间和经济网络动态重配,形成相对稳定的地理架构与“流空间”深度嵌套构成的城市经济网络体系。(2)福建省城市经济网络呈现沿海延展、纵深发展、递进演化、空间趋同等特征,形成以厦门和福州双核带动,多尺度镶嵌推动大中小城市网络健康协同演化。(3)福建省治理过程呈现不同治理模式创新迭代的过程,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均衡网络化治理迭代模式。  相似文献   

2.
尺度重组是城市与区域空间重构的重要认知维度,城市与区域通过尺度重组实现地域空间形态的重构和社会空间治理的重构。基于对尺度重组现有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的探讨,发现中国城市群空间重构经历了两个过程:一是城市群地域空间重构逐渐形成以经济带—城市群—次域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空间框架;二是城市群社会空间治理经历了由行政区治理、区域融合治理到区域一体化治理的重构过程。以经济带—城市群—次域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空间框架服务于城市群一体化治理目标,强调城市群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将成为中国城市群空间发展形态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尺度重组是城市与区域空间重构的重要认知维度,城市与区域通过尺度重组实现地域空间形态的重构和社会空间治理的重构。基于对尺度重组现有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的探讨,发现中国城市群空间重构经历了两个过程:一是城市群地域空间重构逐渐形成以经济带—城市群—次域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空间框架;二是城市群社会空间治理经历了由行政区治理、区域融合治理到区域一体化治理的重构过程。以经济带—城市群—次域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空间框架服务于城市群一体化治理目标,强调城市群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将成为中国城市群空间发展形态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智能化与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具有良性互动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智能化是基础和手段,精细化是目标和方向,社区是平台和场域。智能化能够降低城市社区治理的成本,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社区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强化对社区治理的监督评估,推动社区治理的机制创新。基于上海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的实证分析,探索将智能化理念等嵌入到城市社区治理的目标体系、组织架构、体制机制、制度规范之中,结合城市社区治理智能化面临的瓶颈问题,从顶层设计、数据共享开放、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人才培育以及保障数据安全等方面助推社区治理智能化精细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空间"公地悲剧"治理:以共享单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旨在实现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正在经历由技术理性向公共政策的转型.城市公共空间是规划实践与政策实施的场域,但也因开放性、稀缺性等特征,成为共享单车"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牺牲品.深圳市在尊重市场和公民自由的基础上,引导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对共享单车共治共管,基本实现了公共空间的有序使用,是"公地悲剧"多中心治理的典型案例.基于"公地悲剧"理论,在分析共享单车无序占用公共空间问题的基础上,立足多中心治理模型和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框架)剖析深圳市共享单车公共空间治理策略和互动过程,发现了界定边界、技术创新、数据共享等有助于实现公共空间资源的多中心治理,能为公共资源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从单纯的建设转向景观文化的塑造,使景观改造成为一种手段,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景观文化缺失问题。通过对城市文化场域及其对景观改造的影响和制约分析,指出在文化场域的背景下,构建城市景观改造理路对城市景观改造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下我国城市景观改造的问题,明确主题文化塑造是城市景观改造主线,建构城市景观形式的多样与统一;关联多样化城市空间,立足于城市景观空间的通透与整合;保留场地具有文化信息的景观元素,延续多样化城市符号;建构"政府—场地—市民"的景观改造供给体系,提升城市景观改造效用。  相似文献   

7.
“微治理”理念不仅拓展了社区教育供给的研究视野与行动空间,也为在新的治理场域下提升社区教育供给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可能。文章立足于“微治理”理论,分析社区“微治理”的现实背景,总结并归纳沧州市社区教育供给现状,从目标、主体以及功能三个方面解析“微治理”和社区教育供给的内在关联,提出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供给主体联动,优化供给结构丰富供给主体内容,聚合学习需求合理配置资源,以期促进社区教育供给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城市治理现代化创新探索过程中,创新性地引入市场化和社会化机制,将城市整体作为一个“大物业项目”,以政府搭台统筹,市场独立运营,社会广泛参与的方式,将城市公共服务整体外包,对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公共项目进行全流程“管理+服务+运营”,由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进行协同治理。据初步统计,截止2020年10月,引入这种新型服务模式的城市已经达到37个。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正在席卷全球。而新技术应用在影响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将对城市及空间造成一系列冲击。我国正处于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亟需未雨绸缪应对新技术冲击下的城市空间变化。首先回顾了历次技术革命与城市空间变化的关系,并从生产方式变革、交通技术进步和生活方式变化三个方面归纳了技术革命影响城市空间的一般路径;随后在总结第四次技术革命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空间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尺度将产生的一系列变革;最后分析了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的影响现状和趋势,并提出了应对城市空间变革的城市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区公共空间结构再生产的重要场域,过渡型社区具有阶段性、兼容性等空间张力。因此,如何整合各方利益诉求、重塑公共精神成为关键议题。文章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进小区问题为切入点,探讨过渡型社区中存在的治理困境,总结基层党建在社区公共空间冲突解决中可能的弥合机理,将党建真正扎根于基层治理。  相似文献   

11.
张文君  陈丹良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中插1-中插7
新时代下城市文化空间成为城市空间治理的重要对象之一.城市文化空间治理既要解决过去快速城镇化所导致的"城市特性消失、归属感认可度差"等系列问题,又要符合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通过构建"目标—驱动—路径"的治理框架,提出"历史挖掘、多元融合和设施均衡"的治理路径及其行动方案,结合江安城市文化空间治理实际工作,在问卷调查统计和研究梳理"历史底蕴、文化特征、空间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验证,为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支撑和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体系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城市建成空间研究正在发生政治和制度转向,根植于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城市治理理论,为剖析城市建成空间演变提供了有益视角和分析框架。以深圳原特区外为研究对象,以“治理主体—行动策略—建成空间响应”为分析框架,着力探讨基层治理主体作用力与组合方式对城市建成空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建成空间对不同治理主体作用具有显著的响应机制,“四面开花”是基层治理主体主导下典型的建成空间特征;(2)深圳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由乡镇政府与原农村集体组成的基层治理主体通过对其实际占有的土地实施生产型、破碎化的空间开发策略,推动原特区外建成空间与特区内相比,形成空间权属、空间结构、空间效益和景观格局的二元特征;(3)1979~2010年,深圳原特区外建成空间虽一直受基层治理主体主导,但市级治理主体管治能力和范围不断变化,各治理主体行动策略变迁、博弈过程和组合方式推动城市建成空间形成三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13.
当前城市空间发展正由追求经济效益的空间增长转向追求城市质量的空间治理,迫切需要适合于我国新时代城市空间发展与空间治理的理论和方法。城市政治地理研究在经典政治地理学基础上,吸收多学科对"城市政治"和"城市空间"的研究,通过聚焦于"权力"、"空间"与"城市"三个核心要素,以城市政治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空间正义视角下城市空间与城市政治或权力的关系及其作用方式和过程,从而指向城市发展的空间不平衡不充分,以更好发挥城市政府在城市空间治理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背景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资本积累的时间加速和空间范域的缩短,使得城市资本生产与再生产呈现出以横向扩张与纵向积累为主的空间蔓延状态,如何进行蔓延治理是有待解决的发展问题。因应空间正义发展的诉求,提出以时间转换和空间重组进行蔓延控制的理论探索、蔓延调整的规划措施及蔓延治理的政策保障分析,认为从时空修复角度调整空间秩序是进行蔓延治理的有效途径。指出在我国城乡转型发展和多种矛盾并存的社会状况下,以空间正义引领城市空间生产、优化资源的空间配置和完善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是治理城市无序蔓延和引导城市走向公平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常阿斌 《价值工程》2021,40(3):111-112
对一县城道路入口处的废置取土场37m高边坡进行治理,并根据取土场现状地貌设计假山、人工瀑布、绿化设计等进行景观提升改造,通过优化绿地空间格局,完善公园的游览系统、服务设施、植物群落等方面,有效改善入城口区域城市风貌,同时也为周边的社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娱乐、游览和康体活动的公共空间,并充分发挥其作为南部新城区域中心森林氧吧的生态作用,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制造供应链数智化是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移动万线网络、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技术等软硬件新技术为基础,在制造企业迭代升级过程中,为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成品物流)的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存储、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提供智能服务和智能决策的系统化、平台化的推动路径.它不但将企业、...  相似文献   

17.
作为化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者和摊贩之间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的执法困境的执法方式创新,"眼神执法"、"美女执法"、"鲜花执法"等柔性执法行为引发社会争议。柔性执法与执法者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困境紧密相连,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街头行政场域中传统的管理逻辑、社会的公平逻辑和摊贩的生存逻辑这三重逻辑之间的冲突。优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需要从策略化治理走向规则化治理,构建多元主体的城市管理执法体系,强化对执法人员失范行为的制度监督和伦理约束。  相似文献   

18.
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是强化对高校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高校权力滥用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空场域下,推动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是时代发展必然、高校治理使然和公众监督应然。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公开要从目标设定、内容安排、时间规定、形式选择、动力接续等方面进行着力,以构建与高校治理现代化相匹配的信息公开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朱静 《城市问题》2011,(4):55-60
随着城市扩展,空间性的社会实践场域的竞争加大,城市的居住空间随之进行了重组。系统地回顾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研究,力求在争论中厘清空间分异的若干形态;在综述中透析居住空间分异的结构与文化动力;在比较中阐释结构和文化解释的异趣及其关系。以期为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日趋扩大的实证研究提供清晰的理论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多规合一”下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城市开发边界划定需求十分迫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已成为我国推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就"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开发边界的基本概念、城市开发边界与"多规"的关系、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技术准备及过程、城市开发边界的弹性尺度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新时期下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