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经济》2012,(5):74
比德.史尤瓦尔来自瑞典的马尔默,在中国已居住20多年。他说:"我不觉得自己像瑞典人或欧洲人,我很中国。"没有几个外国人能像他那样说完美的中文。在德国的一次研讨会上,史尤瓦尔第一次见到中国学生,他被后者  相似文献   

2.
丛者甲 《东北之窗》2014,(18):60-61
正我从小在大连长大,常引以为自豪的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曾经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他就是在1947年初从解放战争前线到大连医治伤残而留下来创办大连兵工总厂(对外称大连建新公司)的炮弹引信厂厂长的吴运铎。他在大连研制炮弹中,又第三次负伤,1949年5月离开这里到苏联去治疗。吴运铎是中国人民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工人的楷模和"全国自强模范"。他撰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我生活了30多年的城市,但我却越来越认不出它来。"这是70后的老北京、漫画师南城老李在自己拍摄的视频里说的一句话。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偶然在微信圈里看到了南城老李拍摄的一组胡同门牌照片,随后记者通过微博留言联系并采访了他,还跟随他一同逛了一次北京胡同。生在崇文,长在宣武,一路串胡同长大的南城老李对胡同有别样的感情。南城老李小学以前生活在崇文区河泊厂北巷,每天早上母亲带他坐23路公交车去双井上幼儿园。"我在车上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窗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周刊》2013,(27):26-30
"离开这个世界前,我有责任带孙辈们看看中国。"6月26日上午,在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面对面之前,已经80多次到访北京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携着儿媳、孙子第15次造访了天坛。基辛格上一次来天坛,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在那一次游览过程中,基辛格不止一次地说:我爱这个地方。他在留言中写道:  相似文献   

5.
"您好,欢迎到来。"彬彬有礼的远山茂先生向记者点头示意,他的中文说得很流利。远山茂到过中国很多城市。2007年1月,他被派到重庆工作,第一次看到了美丽的山城,以后对重庆的印象越来越好"。我喜欢这里的自然、地理环境。我在海滨城市横滨长  相似文献   

6.
DATWO  玛丽亚 《中国西部》2014,(5):102-113
<正>谈起在中国的生活,玛丽亚觉得非常幸福、快乐,讲到平时生活中的快乐时甚至会手舞足蹈,这与我对非洲朋友的认识是一致的,开朗、乐观、积极向上。"人们不断旅行只为寻找到真正的自己,有的人需要一辈子,而我却只需要一次。"她深爱着中国,她是代表非洲的世界小姐,她是中非文化大使,她  相似文献   

7.
信仰     
<正>简介:转经筒的老人拍摄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我在到达松潘的第二天一早,便手持相机穿梭在当地藏寨的大小巷子里走走拍拍。记得那天我很幸运地遇见了图片上的这位转经筒的老人,起初我只是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她,后来在得到老人的允许后我开始了拍摄。面对镜头,老人的眼神  相似文献   

8.
漏斗和玉米     
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展,参加过上百次画展。无论参观者多与否,有没有获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他微笑着反问我:"我为什么要不开心  相似文献   

9.
那子 《东北之窗》2016,(5):57-59
余世存印象余世存,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多次入选年度华人百名公共知识分子,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两年前,我对他做过一次专访,那是寒冬,北京繁华地段街角的一家咖啡厅,我还未落座,余世存便问我生辰。他看出我的疑惑,说:"知道这个,我就知道你大体的性格和命运了。"我问:"你觉得那是一种客观,而非文化?"他说:"是一种客观,只是人的寿命太短,显现得不是那么明显罢了。"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的生活中有一种情,叫做恩德;在我的事业中有一种勇,叫不畏;在我的奋进中有一种力,叫坚韧;在我的性格中有一种义,叫真龙。"——施建祥马年的春晚,久违的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梦》让人浮想联翩。当下,"我的中国梦"已成了众多以赤子之心报国的企业家的心愿,而在上海快鹿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的心中,金融恰恰就是他最美的中国梦。春节前夕,记者采访了这位名闻遐迩的企业家,他真诚坦荡,快人豪语,传递出胸中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张岩 《沪港经济》2005,(2):14-17
他是中国电影当之无愧的一员大将,中 国电影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闪烁着他的智 慧。他不知疲倦地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奔波。 "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爱人,但我问心无愧 于中国电影!" 他就是中国电影界的前辈--朱永德。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讲述的"我与中国电影的 故事"。  相似文献   

12.
张剑 《中国西部》2004,(3):50-53
第一次见到田旭中,是在摄影家周孟棋邀我参加的一次书画家的聚会上.其时田夫人尚在国外留学,那天他还带着他顽皮任性、像个"造反派"的小女儿.当时我曾想,繁忙的工作之余,回家还要静下心来做学问、搞创作,也太难为他了.  相似文献   

13.
李屏 《中国西部》2014,(5):92-101
<正>我的轿顶山情缘中国户外探险摄影家吕玲珑说,他在泸定县待了3年,才找到了"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牛背山。此后,踩着吕玲珑的脚印,光顾牛背山的驴友和摄影发烧友纷至沓来。我也曾先后两次到过牛背山,一次连雨天,一次晴空万里,但却都没有拍摄到理想的照片。看来,这中国最大的观影平台并不能成就所有人的影像美景。后来,好友杨仕康告  相似文献   

14.
正我第一次来中国是2005年,在四川、西藏和云南旅行,令我大开眼界。那次旅行除了满足我的好奇心,还为我的生活开辟了新路。后来,我开始对中国的宗教和武术感兴趣,并在澳大利亚学习了几年。在来中国之前,我只知道说"你好"这句汉语,所以我的目标之一就是练习普通话。依靠一本短语书,我记住了几个重要的短语,包括学习如何计数,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当地人乐于助人,和他们交流,我发现学习新语言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神华集团     
正颁奖词秉持"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的理念,成为中国清洁煤炭产业链建设的领跑者领奖人:神华集团宣传处处长郝华获奖感言走在创新发展的路上,神华会为大家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干净能源,让你我他所有人的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6.
正张富先去年湖北省随州市老促会换届,年近8旬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富先主动辞去了老促会领导职务。当征求他还有什么要求时,他说:"别忘了明年给我订一份《中国老区建设》,我在老促会工作13年,与这本刊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老区建设》不仅是我工作上的助手,也是我生活中的朋友,我离不开她。"(石守京)  相似文献   

17.
济南,我的家     
当我用英语写这段文字,却不得不一次次向爸爸、妈妈请教许多单词的拼写时,他们不无调侃地问我:"甜沫,你是个‘老外’吗?"我愣住了。的确,我在济南已经生活了三年,我的朋友、我的同事早已不把我当作"老外"了。我承认,我的心已经深深扎根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济南了。三年前,16岁的我跟随来此地一所大学教书的父母远离了美国,开始了我向往的中国生活。初抵济南,竟然没有离家的失落感。我与这座城市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缘份。语言,是人们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假若你说一口让你周围的人很陌生、甚而听不懂的话,那彼此间总会或多  相似文献   

18.
1994年9月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将一份"山东省荣誉公民"证书授予了奥地利人卡明斯基博士,这是山东省首次授予外国人荣誉公民称号。作为奥地利联邦政府高级外交顾问、奥中友协秘书长的卡明斯基先生在获得这一荣誉后说:"我曾来过中国40多次,来过山东10多次。我曾因此吃过不少苦头,但我还要为奥中交流继续工作下去。"还是在上高中的时候,卡明斯基便对中国及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后来在维也纳大学法律系学习时,他开始学习中文。在以后从事的外交关系和国际公法研究中,他多次接到一些中国案例,对中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卡明斯基博士就中国问题发表过许多文章,写过二十七本书,也因此受到国内一些敌视中国的人的攻击。在中国台湾问题上,他拥护北京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多次著书立说,敦促奥地利政府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在当外交顾问期间,他坚持从国际公法的角度阐述中奥必须建交的观点。在他任教的维也纳大学,一些亲台独分子的教授多次找  相似文献   

19.
乐贤 《中国西部》2011,(19):59-59
《松潘县志》载:“禹导江乘舟至茂州,黄龙负舟,禹仰天祝龙,遂为前导。”也就是说,当年那位大名鼎鼎的中国首位水利工程师大禹在治理大水的时候,曾经有一条黄龙,驮负着他的大船,充当先锋向导,为他一路披荆斩棘的开路。但这条黄龙最终的去向.  相似文献   

20.
正他曾在2010年、2012年先后两次赴厄瓜多尔执行医疗援外任务,并作为我军第七批援外医疗队队长。由于技术高超,当地人称他为会魔法的医生、"中国版的哈利·波特"。他的名字叫张国龙,现任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软伤科主任。第一次选择,为了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2010年,沈阳军区遴选赴厄瓜多尔执行援外任务的中医师。在可以选择不去的情况下,他坚定地选择了去。这是为什么?同事和朋友对张国龙的选择也莫名其妙,纷纷猜测。张国龙给了我们答案。他说:"我确实犹豫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