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土布俏销东南亚据“缅电台”6月上旬报道,近年来,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八宝镇生产的壮族传统土布在东南亚市场上非常受消费者欢迎,订货量逐年递增,第一季度仅越、老、缅三国就订货9.6万件,价值达256万元人民币。广南八宝土布,素以质地优良,用料独特,手工精...  相似文献   

2.
《中国合作经济》2009,(7):66-66
颁奖词 要吃还是家常饭,要穿还是粗布衣;绫罗绸缎遭冷落,手工粗布新潮起;冬暖夏凉真舒适,天然透气心神怡;上千品种任您选,静电、辐射都远离!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赞皇县地处山区,资源缺乏,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人均收入只有2200元。在进城务工已经成为农民主要致富门路的今天,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缓慢。原村土布合作社就诞生在这里的一个山村。  相似文献   

4.
本期案例:河北省赞皇县原村土布合作社成立时间:2006年8月推荐理由:合作社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和产品创新、构建营销网络,把贫困山村人们制作土布的爱好做成了红火生意,改变了农民不合作的思维,带动更多的人们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5.
一个16岁的小青年在父亡母瘫的情况下,一直坚持正常的学习,小青年所在的中学离家有七八里路,他每天都是跑步进学校,再跑步回家,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连他自己也无法统计出来。后来,他考上了市里的一所师范学校,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把母亲也接了去。在他的精心照顾下,瘫痪了五六年的母亲身上总是干干净净的,从来没有生过褥疮。  相似文献   

6.
母亲     
澜涛 《西部人》2005,(1):28-29
母亲只有小学文化,像小镇上其他人家的主妇一样,母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碌着种地、操持家务、照看孩子。凡事无争的母亲有一个特别的喜好:喜欢女孩,以至于在接连生育了三个儿子后,母亲没有尊听医生的“警告”,冒着生命危险怀上了我。当我出生后,母亲面对我这第四个男孩,掉下了泪水。无法继续生育的母亲开始给我留长发,并执拗地呼唤我为“闺女”。儿时的我并没有强烈的性别意识,并常常因为母亲的“女儿”情结而能得到三个哥哥得不到的零食和新衣服。但随着夏季的到来,一头长发就成为我比其他男孩子更容易出汗的烦恼之根。父亲几次劝说母亲…  相似文献   

7.
母亲     
母亲去世已20个春秋了,当我们这些子孙的思念之潮已渐渐退却的时候,不想还有一个外姓家族的小伙子———张刚依然深情地惦记着她老人家。在那些悼念亲人的日子,无论多远、无论多忙,张刚都会赶到母亲的坟头祭奠一番。母亲曾经的救助行为着实让人不胜感激;但张刚的报恩之举亦叫我  相似文献   

8.
母亲     
站在母亲的墓碑前,只有独处,才能浮想联翩. 我用心灵与母亲对话. 我能说什么呢?说什么都是事后了.在生命最后的那一刻,她用尽全身的力气想张开嘴,我以为她是在用力喘气,所以让护士把氧气开大--已经是最大了.我相信她想说些什么.几个月以来,她说话已经很不清楚了,还在模模糊糊说着子女.她操惯了心,事事都放心不下,就连别人下厨房都要走到跟前叮嘱:米饭要放多少水,炒菜的调料要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其实,能下厨房的都有两手,谁还不知道这些.  相似文献   

9.
母亲     
说起母亲,我就想到了平实、纯朴、乐观、坚强。 母亲小学毕业,只认识儿女的名字。她一直没有工作.年轻时在田间劳作,年老时为儿孙操劳,但母亲从未抱怨过什么。当有人问起70岁的母亲晚年生活情况时,她的脸乐得像盛开的花一样,宽慰而自豪地说自己曾经受过苦、挨过穷,但如今一切都好了,因为她跟前有六个活期存折可以让她随时支取。每每听到这话,我们兄妹六人就深感汗颜,因为母亲从未花过我们的钱,只靠父亲的退休金生活,有时勉强接受后就又如数给了我们的孩子。无奈之下,除了给她买吃穿用品外,很少给她钱。令我们欣慰的是没有多高文化程度的母亲,竟然把她的六个儿女比作她一生劳作积攒的存折.贴切而温暖。  相似文献   

10.
犁田的母亲     
<正>前天晚上,接到母亲电话。母亲问:星期天你有没有时间回来一趟。我略作考虑后说:可能没有。母亲又说:过几天是欣儿的生日,我准备了一只鸡,本来准备送过来的,可由于这几天秋种比较忙,不能过来。如果你有时间,就回来一趟。星期天上午九点多,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父亲,我问母亲在家么?  相似文献   

11.
母亲从乡下托人捎来一袋玉米棒,说是给我们尝尝鲜.自从我到城里以后,母亲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捎来些嫩玉米棒,女儿自然是心安理得地享用,我却是心绪久久难平.  相似文献   

12.
乡下的母亲     
在那山环水绕的小山村里,有我的母亲。她与她生长在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母亲一样,不认识字。然而她总是做出连认字的母亲们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 我们四个儿女都没见过爷爷、奶奶,听父亲讲,爷爷是早年的八路军,被人告密遇害,奶奶一气之下,撇下父亲一个独子早早地去了。至今,每到年节,父亲总把爷爷奶奶的像挂在堂屋,讲一些爷爷为革命工作的事,教育我们好好工作,好好作人。记得前几年每到八一节,乡里、大队就送一些慰问品,这每每勾起父亲伤心的回忆,就被父亲一次次给拒绝了。  相似文献   

13.
14.
母亲的手     
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被母亲捧在掌心那柔软的、细腻的手全是母爱的温度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谎言     
哲文 《中国高新区》2008,(2):110-110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这是母亲撤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6.
那是喜玛拉雅冲向世界之巅时半途扔下的洪荒之地,还有万年不变的干涸与任意肆虐的风沙,只有混沌未开的原始和辽阔无际的苍凉.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耳朵     
我母亲七十多岁了,身子骨挺硬朗,就是耳朵背,说话的时候,经常跟我们打岔,为此,闹出不少笑话来。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习惯     
在"瓜菜代"饿死人的年代,母亲在一个鞋底厂上班,那时我刚上小学.为了多赚点工资,母亲常把"工作"带回家,飞针走线纳鞋底.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饿的前心贴后心.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我径直走到盛饽饽的篮子前说:"妈,我吃点东西."母亲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空空的篮子,习惯性地用针锥子拨了拨自己前额的发丝,无奈地摇摇头.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习惯     
在“瓜菜代”饿死人的年代,母亲在一个鞋底厂上班,那时我刚上小学。为了多赚点工资,母亲常把“工作”带回家,飞针走线纳鞋底。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饿的前心贴后心,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我径直走到盛饽饽的篮子前说:“妈,我吃点东西。”母亲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空空的篮子,习惯性地用针锥子拔了拔自己前额的发丝,无奈地摇摇头。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亲     
父亲曾在一个很偶然的时机,向我描绘过母亲年轻时的形象。听着父亲娓娓动听的描述,在我脑海浮现出母亲的形象:圆圆的脸庞,微红的嘴唇,垂腰的长发、瘦小的身材。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印象。她是1976年,在物资行业参加工作的,性格活泼的母亲很快担任了团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