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9月11日至20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隆重举行。本届非遗节以"传承文脉,创造未来"为主题,围绕"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这条主线,回顾设立"文化遗产日"10年来非遗保护传承成果和经验,举行国际非遗博览会、非遗国际论坛、非遗大戏台、非遗进万家、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等五大类主体活动,400多项学术交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瑰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张家界市地处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需要从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础工作;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投入与保护力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建设;打造非物文化质遗产活动经典品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西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于法制化、规范化,这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地方立法的内在动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构建国际与国内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这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地方立法的外在依据。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立法,要坚持"开发与约束相结合"的方针,处理好保护、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可借鉴其他地方立法的成功经验,同时明确西藏地区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悠久、内蕴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延续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命脉,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渐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加之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欠缺,导致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或正在面临消失的危险。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而在其中,法律将无疑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成果,人人共享"。来到小金县,也能感受众多民间技艺的独特魅力,领略嘉绒藏族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小金县已有嘉绒绣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马尔锅庄、川西藏族山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皮革制作工艺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4个,"琼""德尔蹦"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9个。  相似文献   

6.
当代快速的全球化、现代化使得城市的同质化空间和同质化文化问题非常突出。为了彰显城市的特色和形象,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更新的主要对象是老城区,而老城区是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分布地区,因此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如何保护和活化再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简介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续氛围、营造空间、活化利用、保护结构和强化意识等建议,指出城市更新应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是遗产本身,还包括遗产所依托的建筑空间、街区环境、社区结构。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从而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适应当代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全人类的高度重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遇到了严峻的问题,在传播上也受到很大障碍。因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每一代人的责任,更是每一代人的义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保护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探索出较实用的保护路径。为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浙江经济》2012,(11):38-39
5月20日至2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的2012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大会上,杭州首次以正式会员城市身份参加。在此之前,杭州成了继深圳、上海、成都之后,第四个跻身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中国城市,更是国内第一个以"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身份"入网"的城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是继世界文化与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项工作后,联  相似文献   

9.
周慧  林宇 《开发研究》2020,(2):95-100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体育申遗"导致的文化保护不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等级化、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失衡以及传承主体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治保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扩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老字号"的传统技艺不仅是老字号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能够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能够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传统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携带着技术信息,同时也传递着浓厚的历史与文化信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来看,"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工艺"能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生产主体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传统技艺,尤其是传统技艺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归类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实地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在宣传力度、传承形式、发展动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尝试通过寻求合作、加大宣传力度、"以点带面"、丰富传承形式、活态保护、特色文化产品打造等途径,增加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情感与智慧的历史结晶,也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契机。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新发展就要紧跟数字化浪潮,利用数字技术充分挖掘优秀文化价值,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但数字技术并不是有利无害,需要理性看待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这一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宁波城市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传统戏剧、传统美术、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技艺等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近年来,市文化主管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秉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理念,以国家级项目保护为重点,以濒危项目抢救为优先,以传承人保护为核心,以整体性生态化保护为方向,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传承、传播工作取得了创造性进展。目前,宁波市拥有浙  相似文献   

14.
姚重军  刘万武  雷慧 《发展》2008,(10):107-108
我国的文化生态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行为传承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剖析其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京杭大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传承和保护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其品牌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是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宣传与推广文化遗产,是展示和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本文以个案分析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开发、利用及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完善整体规划与设计、提高宣传与推广力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门别类采取不同的品牌建设战略,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海东地区的海东镇为例,阐述了城镇化进程中海东镇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深远意义及措施.充分说明了保护与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着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就是守护着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Briefing     
正Briefing首届非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在成都举办文·图/罗滢10月18日,首届非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在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馆正式开班。近20名来自毛里求斯、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博茨瓦纳、加纳、厄立特里亚七个非洲国家艺术和文化部门的官员参与培训。此次培训旨在提高非洲七国政府文化官员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能力与素质。  相似文献   

18.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方式和传统形态而存在于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并使我们的文化失去原有的本真性和特点。如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护好传统文化,保护好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后人在文化的多样性选择时具有更多的余地,是我们必须加以考虑的。本文在分析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维吾尔族民间组织起着传承民族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唤起民众文化自觉等作用。充分发挥它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积极作用,是保障维吾尔族传统民族文化持续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郭海霞 《特区经济》2010,(6):239-24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濒危状态,这种状况虽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却面临很多困境,主要体现为传承人的认定缺乏法律标准、传承渠道不畅和传承方式扭曲、政府干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自然传承的关系无法理顺以及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等方面。因此,必须通过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定标准、以法律手段确定传承人的权利义务、确立政府干预与民间自然传承的适度平衡的法律保护机制以及增强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