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生态城市景观的规划内容包括城市的整体结构、布局、城市内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配置结合方式、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人的生活方式与特定的文化活动方式等等。生态景观规划与管理以生态效果为核心内容.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以实现景观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通过景观生态规划而产生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态效应.而且还有经济效益、人文效应、健康效益等多种益处.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城市建设因人类的生存需求而生,又必须要借助于人类的广泛参与才能得以实现,也需要一个个城市生态家庭,需要家庭中的成员普遍拥有高度自觉的生态意识、珍视环境的伦理价值观、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主动积极的生态环保参与行为。如巴西的库里蒂巴,是世界上最接近"生态城市"的城市,其培育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让家庭成员中的家长在"免费环境大学"中接  相似文献   

3.
"昌吉市在变,越变越好看"。这是昌吉市民对昌吉市容市貌发生显著变化发出的由衷感慨。自1999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昌吉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明显改观,市民卫生意识进一步提高。按照建设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和城市群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生产和消费中心,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集中地,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发展对于持续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范围有限,多数地区仍处于城市群和都市圈以外,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除了要重视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更要重视城市,尤其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把握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分布体系;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要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市布局、政府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发展的核心功能区.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的生态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高度密集的社会载体,同时,它也是人与环境有机构成的生存载体,具有明显的生态属性,即城市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城市也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生态规律和原理。在此基础上,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一些明显的不同,这些特点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科学把握城市生态系统的独特规律与运行机制,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前提和实践保障。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包括环境、经济、社会在内的整个社会系统内要素的协调发展.城市作为人类主要聚居地和经济活动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正视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索可行的对策是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王兴为 《魅力中国》2010,(14):35-35
城市是人能动的对象性活动的结果,是一种打上了人类活动痕迹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类意愿和文化理想的人工环境。同时论述了城市的哲学演变以及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孙仁 《理论观察》2003,(4):65-67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的是要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促进市政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达到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准。齐齐哈尔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要使齐市成为北方名城,首先把齐市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过人流带动物资流、信息流和资源流,从而提升齐齐哈尔综合实力并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9.
城市本身并不适合生态系统的完善,需要依赖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存在而存在.从系统控制论和城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区域系统,它和周边的农村集镇以及其他城镇构成了一个更大范围的,互动辐射都市圈层或城市地带.城市依赖性强的特征使每一地区城市发展,都必须处理好农村社会的关系,将城乡视为一个整体,才能使城市生态系统正常运作.对城市生态的管理必须从整个都市圈区域进行规划管理.同时.在城市生态系统循环中,生态发展的管理也不能仅限于对环境要素的单一管理,而必须将环境循环圈和人口、资源以及经济循环圈作协调统一的整合控制.本文首先较系统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恶化的主要趋向.然后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城市的新生态发展观,最后从"制度创新"、"行动创新"、"组织创新"等层面论述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冯晓萍 《魅力中国》2011,(5):275-275
城市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而广场是城市、乡镇公众社会生活中心,是一个集中反映城市、乡镇文化和艺术面貌的主要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它是该城市对外展露的“窗口”。一个好的城市广场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和满足市民生活需求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伴随经济的发展,其资源存量和环境质量目前面临较大的生态安全风险。本研究以深圳大鹏地区为核心,聚焦深圳、香港、惠州在内的珠江三角洲东部区域生态系统,研究该区域社会、政治、经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广义生态系统的演变,提出创建"大鹏国家级生态共生区"的建议,并分析了其现有基础条件,探讨了创建大鹏生态区需关注的重点领域。该建议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通过建立一个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广义生态系统的示范,探索经济与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和谐统一的发展模式。大鹏生态区的建立,对该地区加强城市环境危机管理和维护其生态系统稳定、安全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并从生态角度提供城市区域发展的创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创建学习型城市引领市民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对城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因为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的学习是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城市要生存,就必须营造良好的市民文化,要营造良好的市民文化就必须把城市建设成为学习型城市。创建学习型城市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营造良好城市环境,培育积极向上的市民文化,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后工业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合理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群成为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关键问题。城市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集中体现,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它的发展将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深刻的影响,发展低碳城市群和转变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规划和建设城市群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首先提出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以及低碳城市群建设的内涵,并结合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建设低碳城市群的基础及制约因素,提出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构建城市群低碳发展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邓向阳 《走向世界》2009,(19):20-23
探索城市建设"新定位"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战略布局、近期国家有关部委联合编制的发展规划,以及山东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两个文件,滨州市将立足市情,在国内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坐标系中寻求"角色定位",对内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高效生态城市,支持全省可持续发展;对外承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机遇,发展特色产业、建设蓝色经济城市,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  相似文献   

15.
一、新世纪我国区域竞争的着力点在于城市群的建设 (一)城市群建设有助于提升区域竞争优势 所谓城市群,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分布一定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的城市,它们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和信息网络,建立起内在的有机联系,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共同构成一个经济、社会、生态等密切联系且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发达的人工系统,是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人类栖境从自然生态向人工生态、再向高度复杂的复合生态形式演替的最高阶段。介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研究认为,科学的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能使城市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呈现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格局。通过研究,以期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雷波  邹逸飞 《开放导报》2007,(6):156-157
今年以来,南山区环保局结合"城市管理年"、"和谐社区建设年"活动,围绕生态创建和治污保洁等中心工作,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方针,全力推进南头半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努力打造月亮湾循环经济产业园,持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铁腕治污、铁线保护,遏制了局部地区环境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宝安区城管工作以"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城市管理八字方针为指导,以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紧紧围绕"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中心工作,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城市管理年"涉及的8大方面、62小项任务进展顺利,已经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环境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时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进入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城市群的出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这是党和国家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群内各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群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我国地域广阔,各城镇地缘相接、人文相通,有着较好的互补关系并逐成网络体系,城市群建设深深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国际竞争力,城市发展方针指引我国城市发展方向和趋势,尤其是"十三五"规划提出城市群的具体政策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格局等等,为我国城市群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积极探求适合本地特色城镇化的路径。鉴于此,在新区域发展战略和城市群趋势背景下,顺应国家构建科学合理城镇化战略新格局的历史机遇,有效把握大中小城市协调的政策演进,明确城市群城市层次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态结构等关系,归纳总结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