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云洁 《老区建设》2007,(12):11-12
运用音乐美学和音乐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红歌”放在音乐与人和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中,以独特的视角对其美育功能、美学特质和时代意义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陈彦民 《魅力中国》2013,(16):111-111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对“音乐”条目的解释,“音乐是凭借声波震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从目前的音乐生活中大多数人El常所能欣赏到的音乐基本上都可以包含在这一关于音乐的定义范围内。但是,20世纪一些现代音乐流派的“作品”显然难以用这样定义涵盖,例如,偶然音乐的一些“作品”(如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的《4分33秒》是不由演奏者发出任何声音的所谓作品)。不过这些特例不应影响我们对音乐这门音响艺术的一般理解。  相似文献   

3.
杨维英 《魅力中国》2014,(1):250-250,252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要求我们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新一代的准职业人具有过硬的技能还要用较宽的文化知识和艺术涵养成为社会主义新生代的高素质劳动人才。本文主要探讨音乐与建筑的共性,在音乐教学中将音乐与建筑专业结合,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感受建筑艺术,理解“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相似文献   

4.
孙琳 《魅力中国》2012,(32):7-8
高山流水觅知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通过探析“音”与“乐”、“音”与“象”等几对范畴的内涵与关联,结合音乐形象的探讨对音乐鉴赏与接受中存在的“误读”、“误听”现象加以揭示,以归“音”其本质,从而使音乐鉴赏最终达到“知音”的境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王全勇 《魅力中国》2014,(17):116-116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对音乐条目的解释,“音乐”是凭借声波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管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从目前的音乐生活中大多数人日常所能欣赏到的音乐基本上都可以包含在这一关于音乐的定义范围内,但是20世纪一些现代音乐流派的“作品”(如美国作曲家约翰)●岩奇的《4分33秒》是不由演奏者发出任何声音的所谓作品,不过这些特例不应该影响我们对音乐这门音响艺术的一般理解。  相似文献   

6.
李苏豫 《魅力中国》2009,(3):113-113
教育是为了给孩子们带来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孩子学习钢琴,也是为了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要让孩子们从学习音乐、学习钢琴中开发大脑,启动大脑机制充分发挥音乐潜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正如苏格拉底说道:“音乐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手段,因为节奏与和声能够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并且赋予人们礼貌和优雅的气质。”  相似文献   

7.
王锋 《魅力中国》2010,(22):248-248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音乐,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审美、自娱自乐、振奋人心等积极作用.音乐教育,更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情感体验、沟通情感、调节情绪、塑造品质、促进和谐等功能.为了让有趣的音乐学习和活动教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音乐学习效能,不断提高师生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兰州市第十四中学依托“音乐教育的传统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高校和艺术团体的教学实践与生源基地”“甘肃省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等载体,打造学校精品课程,完善音乐学科课程体系,逐步确立了“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追逐艺术梦、启迪真善美”的艺术教育特质,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霍锟 《魅力中国》2014,(19):143-143
唐代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音乐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经迭到时代的顶峰。宫廷雅乐、民间音乐相辅相成而共同发展。作为圆家层面的唐朝统治阶级对音乐文化的喜爱同样也起到了激励和引导作用。在宫廷音乐受民间音乐大量影响并吸收其养分之余,唐代宫廷音乐大量的流散与民间。对民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从唐代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交流看中国音乐文化国家与民间的关系。音乐的主导推动力量——国家的“政策导向”;音乐教育的沃土——社会尊师爱乐风尚。唐代音乐的高度繁荣,是当时社会各个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当时的“政策导向”、社会的“爱乐风尚”、以及音乐教育的“全民性和普厦性”等,都是其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一、赏析的意义 良好的音乐欣赏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隋操、健全的人格”。音乐赏析过程,是人的心理从平静到逐渐喻悦的过程,是美育效果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正反映了音乐作为审美艺术途径的重要手段,始终体现着课标中音乐的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一、赏析的意义 良好的音乐欣赏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隋操、健全的人格”。音乐赏析过程,是人的心理从平静到逐渐喻悦的过程,是美育效果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正反映了音乐作为审美艺术途径的重要手段,始终体现着课标中音乐的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12.
白靖哲 《魅力中国》2012,(32):119-119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离开了音乐就象鱼儿离开了水,失去了舞者的意义。舞蹈成为音乐之形,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和声织体,到舞蹈中的元素、动律、主题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我们从旋律的乐旬中,能找到舞蹈表演语言化的根据;从音乐的和声效果中,能找到舞蹈表情的动机,从音律、音型中,能找到舞蹈的动律、语气与分寸。王朝闻先生认为:“人们通常在谈论音乐和舞蹈的联系时,往往只是注意到舞蹈离不开音乐(即使是最简单的音乐成分如节拍)的伴奏,这是不够全面的,即使对于伴奏这种外在的现象,我们也应当从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的表面上去理解,即把它看作是二者的表现和抒情的同一性的外部表现”。  相似文献   

13.
鲁科颖 《魅力中国》2010,(9):159-159
影视艺术的独特表现元素就是视昕语言,摄像元素是视听元素中最重要的先驱元素,听觉元素中,包括人声、音响和音乐。电影是“视觉”和“听觉”相辅相成的艺术形式,画面和声音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表达语言。  相似文献   

14.
有着“琴坛骄女”美誉的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30年前受到指挥大师卡拉扬的提携而走红国际乐坛,如今,这位当年的“卡拉扬宝宝”虽早已从大师的光环中走出,但从她对待音乐一如既往的严谨、理性的作风中,仍让人感到其深得大师衣钵。即使她现时的诠释日趋多元化、个性化,但那种整体性的音乐思维理念仍不曾改变。如穆特所言,正是卡拉扬教会了她在演奏中如何掌握和运用音乐的呼吸,是他在穆特心目中树立了那种对音乐的崇高的目标,那种不断发展,永远追求最好的精神。就在不久前,穆特又重拾起当年经常与卡拉扬合作的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陆敏 《魅力中国》2011,(21):252-252
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音乐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有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在情感的表达和沟通上,音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把萌生的情感激发出来,把冷却的情感点燃起来,把淡忘的情感复现出来,把遗失的情感呼唤回来。让每一位孩子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让感恩这一美好的情感深埋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感恩”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孩子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沐浴情感。  相似文献   

16.
刘美 《环球财经》2012,(7):118-119
最初观看张华敏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影音集》,记者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已被很多人遗忘的词语——“MTV(音乐电视)”。可是用网络搜索那段记忆中的历史时,却被编辑百度百科的网友无情告矢口:MTV或“音乐电视”这个词是“错误的”,已经被“学术界”纠正;所谓“音乐电视”这种东西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央视对音乐视频的错误称呼”,  相似文献   

17.
桂斌 《魅力中国》2011,(7):105-105
声乐是一门歌唱的艺术,就是带着音乐的语言,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艺来激发人的情感,通过歌声传递人间的“喜、怒哀、乐”。以音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既通过有内涵的发声练习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歌唱有声音与情感并重。  相似文献   

18.
孟明明 《魅力中国》2013,(5):289-289
当前,有些音乐教师把“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不敢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好象谈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就是观念落后。就是背离了音乐审美教育。这些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为本”,突出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如何正确认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呢?本文就此谈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顿薇 《魅力中国》2013,(13):214-214
音乐教育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通过“识谱”、“唱歌”、“欣赏”、“乐器”等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姐妹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到“表现音乐”,最后发散思维创造音乐,使学生产生自信心理,减少畏惧心理,在饶有兴趣的情景下学好各门功课。  相似文献   

20.
有时跳舞 《走向世界》2007,(2):I0023-I0024
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自从陷入恋爱的城池,可以不问世事,单只我和他的来去分合,爱闹欢喜,已是足以抵御空虚与无聊的并不单调的戏。从没料到,自从“我”变成了“我们俩”,日子原来也可以哪里也不去,腻在一起,即使只在光影和音乐的串场变幻中慢慢度过每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