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诚信?《说文解字》如此解释:“诚,信也”,“信,诚也”。“诚”有真诚、忠诚、诚实、诚恳之意,“信”有信誉、信任、信义、信用之意。诚信合用,就是诚实、守诺、践约、无欺。煤矿企业大力践行诚信文化管理,既可塑造企业诚信精神,亦可提升企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何谓“诚信”,既诚实,守信用。“‘诚’者从言,‘信’者亦从言。”诚者即诚实、坦诚、诚笃、诚恳也。‘信’者即信用、信任、信誉、信实、信义、信望也。国家拥有了“诚信”,即拥有了民心,拥有了既高尚又平凡的大众文化,拥有了国际地位和经济环境;企业拥有了“诚信”,即拥有了客户,拥有了企业文化形成的基本氛围和条件,拥有了后劲和生命力;一个人拥有了“诚信”,即拥有了正常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水准,拥有了信赖和朋友,拥有了广阔的活动领域。“诚信”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是同等重要的。企业“诚信”的形成是…  相似文献   

3.
当前,由于三鹿公司一连串失信行为的曝光,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和信心,“诚信归来”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在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中,“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儒者诠释“主忠信”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其《论语》中虽然也讲到“诚”(仅出现三次),但是他并没有把“诚”与“信”联系起来,正式提出“诚信”这一伦理学范畴。他是把“忠”与“信”联系起来,提出“忠信”这一概念,用以表述这一“诚信”思想的。正如陈淳所云:“忠信两字近诚字。忠信只是实,诚也是实。”(《北溪字义·忠信》)孔子在《论语》中,多次阐述了“主忠信”的伦理思想。什么是“主忠信”呢?所谓“主忠信”有二义:一是东汉经学家  相似文献   

5.
“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加强诚信建设,是电网企业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承诺,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树立形象,实现“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经营理念的重要举措。因此,电网企业必须着重抓好以下“五诚信”,以期在诚信建设中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6.
员工这样称赞皮洪琴:专家 学者型,理性、卓识、富有创见;同行这样评价皮洪琴:书卷气中折射出思想魅力,果敢中透着大气,大巧中潜涵着精明;上级这样褒奖皮洪琴:有“道”有“为”,人才难得;媒体这样描述皮洪琴:“信”、“智”、“诚”,他是三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读,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相似文献   

8.
永城煤电集团城郊选煤厂是一座年入洗能力500万吨的矿井型现代化选煤厂。城郊选煤厂以推进永煤集团“以诚立业,以信铸魂”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为着力点,自2004年以来,积极探索《诚信账户》管理办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管理体系,使永煤文化成为务实、有效的管理手段,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诚信,是人类的伟大品质。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没有一个不倡导、讴歌诚信的,没有一个不反对、鞭鞑欺诈的。他们的著述中,留下了许多至今仍闪耀着思想光辉的至理名言,如,《周易》说:“人之所助者,信也。”《论语》说:  相似文献   

10.
"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是诚信吗?诚信如何落实在企业的管理之中?企业进行诚信管理有哪些重要性?"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既是千古经商法则,更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内在要求。诚实守信原则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经济。然而发展诚信经济,建设诚信制  相似文献   

11.
刘悦 《中国电业》2005,(11):48-49
“信则立,不信则废”。从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来看,建设诚信文化将是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在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中,"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只有当诚信上升为一种文化时,它才能获得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更为广泛的  相似文献   

13.
诚信则兴 失信则衰 诚,是指真诚不伪,真实不欺。信,是指严守信用,实践成约。从一般意义上说,诚信就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推而广之,诚信要求心想、言语、身心一致,即言为心声,言行相符。诚信包括要遵纪守法、有道德和仁义,要以真心付出真诚,要有责任心,要诚实并诚恳,要讲信用,要忠诚。诚信还内含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企业无诚信不稳。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位外交部发言人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历来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的,中国人历来是很讲究诚信的,我们的先哲孔子就曾告诫过自己的学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个古训一直成为人们两千多年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党中央、国务院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以德治国”方略,符合了市场经济的时代心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诚”“信”是重要的人伦准则,是重要的道德规范。中国自古以来,在周边国家中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特别强调道德修养,并把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这种道德意识的驱使下,人们的心理上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16.
信和致远     
<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一个好的组织应该是基于目标和契约的、相互平等的超级合作系统。遵循“和”的思想、“利他”思维,方能营造和谐健康的发展环境。在“信·和”文化实践中,“和”具体表现为“三个善待”:善待员工、善待供方、善待客户。  相似文献   

17.
论信 针对春秋末年社会失信现象极为严重的情况,孔子十分重视“信”的道德思想。仅在《论语》一书中,“信”字就出现了三十八次。就“信”之内涵而言,除了“信心”(如《公冶长》篇云:“子(孔子)使漆雕开仕(做官),对曰:吾斯之末能信(信心)。子(孔子)说(高兴)。”)、“相信”、“坚信”、“信仰”(如《述而》篇曰:“信而好古”;《子张》篇曰:“信道不笃;”《泰伯》篇曰:“笃信好学”;《宪问》篇曰:“吾不信也。”)之外,主要的涵  相似文献   

18.
诚信,原本是中国古代先哲极为重视和倡导的一种道德品质。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过,“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在《管子·枢言》中曾感叹:“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这些警世恒言强调诚信就是做人办事的的基本原则。因此,历代儒商多致力于弘扬“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和“童叟无欺”。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有关商业道德的精髓。然而,曾几何时,我们这个泱泱文明大国,国人对诚信变得如此的陌生呢?耳闻目睹的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假烟、假酒、假农药;假账、假球、假学历;假票、假唱、假离婚……总之,一切能给人们带来名利的领域,无不游荡着“李鬼”的幽灵。信誉的  相似文献   

19.
追求诚信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做事的起码道德准则,它体现在我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诚信做人,就是要以诚为本,以信为源,重德珍情,将心比心,善行一生,悄悄完成生命之所负,在短暂的一生中踏尽坎坷险阻而问心无愧。 一个人的素质高低,文明与否不是取决于财富的多少,也不仅仅取决于知识文化层次和水平,关键在于道德意识、情操  相似文献   

20.
学者企业家联合发布诚信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实学研究会主办的“儒学与儒商学术研讨会”于5月12日和1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的40余名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研讨儒学在现代经济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并联合向社会发出了诚信倡议。 《倡议》呼吁业界同仁,从自己做起,以“诚”为做人第一要义,以“信”为处世第一准则,以诚取信,以信养诚,携手创造诚信的经济环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