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作者认为每个矿床都要根据矿床的自然条件和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技术经济评价,制定合理的品位指标。本文回顾了双王金矿床工业指标的变化过程,论证了低品位堆浸矿合理品位指标,指出了地勘单位论证矿床工业指标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森林环境资源的经济学特性的基础上,将森林环境资源的定价理论分为基于经济学的定价理论、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定价理论以及基于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定价理论三类,并就不同的定价理论的思路和重点问题进行了对比阐述。通过对森林环境资源定价理论的梳理,认为森林环境资源定价的机理和定价模型及森林环境服务市场的建立等是该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品位指标的作用是:在利用初等丰度矿量的产品成本相当于目标市场价格的前提下,控制其有用成分含量的下限,并以此为准来拓宽矿体.当矿量的规模足够大时,品位指标随开发程度的上升而下降,因为处在各个开发阶段因而具有相应级别的矿量需要进一步投入的开发费用呈下降的趋势,它们各自的品位指标也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4.
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矿山开采成本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年原矿产量不变与开采成本最低情况下的最佳截止品位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保证山东鲁中冶金矿山公司小官庄铁矿在施行组合截止品位放矿方案后的产量稳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金属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时,为了计算拟定矿山企业的年产值,有的矿床需先计算金属产品的年产量。目前在矿床地质技术经济评价阶段金属产量的计算,一般是以试验室规模矿石可选性试验结果为基础。然而,往往试验室可选性试验的样品品位(α试验)与地质平均品位(α地质)是不相一致的,而在矿床技术经济评价中确定采矿出矿品位(α出矿),也就是选矿入选品位(α入选)时,是以地质平均品位为基础,利用公式:α出矿=α地质(1—采  相似文献   

6.
抚顺西露天矿坑被誉为“亚洲第一大矿坑”。文章运用环境资源经济学的思维和方法,研究了西露天矿坑的形成和影响,分析解释了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地质变化是直接造成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了西露天矿环境资源成本不完全性带来的环境资源粗放型开发是地质灾害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的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7.
农户经济学基本理论概述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本文系统介绍了农户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阐述了农户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范围。对农户经济学理论与传统的企业和消费理论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农户经济学在理论和方法上与传统理论的不同点和一致性。指出农户模型是用来分析农户行为,分析国家政策对农户效益影响的有效的方法。文章还介绍了农户模型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理论和估算方面的问题,并对农户模型在政策分析中如何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广义立体土地资源资产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土地概念演进分析,指出土地资源资产不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且有平面与立体之别,其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必然表现出广义立体价值形态。研究方法基于对土地资源资产概念在理论与实践中认识的深化,应用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方法,对广义立体土地资源资产价值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论广义立体土地资源资产价值的提出和应用有利于合理增加供给,抑制过度需求,调节供需矛盾: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资产利用的效率和集约度;有利于农地的保护:有利于将资源资产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利于对土地资源资产实施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9.
西方环境经济学的价值判断引自福利经济学的经济伦理观念,分析方法则沿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西方环境经济学在公共商品理论、外在性理论方面对经典经济学进行了阐扬和生发,物质平衡模型则可视为西方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系统的一种改造,体现了经济学家的环境观。  相似文献   

10.
制度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区域差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源禀赋的不同造就了多样化的土地制度,每一种制度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和运行的内在机理。从利益集团的理论出发,对比征地的条件,分析了“昆山模式”涉利集团的变化和诱导的制度变迁,并认为这种制度是理性的;用资源经济学动态最优模型定性分析了利益集团预期收益的变化,从而进一步说明了“昆山模式”是利益集团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环境污染的经济学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地下水环境的经济价值,并根据经济学提出一般事物价值量计算方法,给出地下水污染的经济学评价模型的计算公式。通过对计算公式中各项系数的说明,指出以往水污染经济评价方法对地下水环境进行经济价值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并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了新的地下水环境污染经济学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为评价地下水资源的经济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边界品位调整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界品位与矿产品价格密切相关.在确定了矿床最低边界品位调整模型的基础上,选择以铁矿为实例,通过选取参数及运算,认为我国铁矿资源露天开采的最低边界品位定在15%是比较合理的.与此同时,建议对铁品位在15%及以下的低品位铁矿资源露天开采实行优惠政策;对铁品位在15%以上的铁矿资源露天开采,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政策优惠不是主要的,但要注重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3.
山区城镇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是特定区域,相对贫困是各国山区共同特征,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山区陷于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困境。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人口占全国的56%,故山区发展意义重大。根据区域经济理论,地区发展须有一个发展极,而承担山区发展极角色的城镇发展长期滞后。本文运用资源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城镇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山区城镇发展特征,剖析城镇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关系,探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1、山区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特征从城镇发生、发展观点出发,中国城镇分三种类型:(1)以中心地方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14.
地处闽西北老区、上杭县境内的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金矿业),历经十年的“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成功地实现了紫金山金矿的规模开发,使大量低品位金矿资源得到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并创造了多项矿山开采的全国纪录。企业资产从1992年创业伊始的300余万元增加  相似文献   

15.
巴鲁巴铜矿是一座已开采42年的地下老矿山,由于矿山剩余资源大部分是缓倾斜薄矿体,导致开采难度非常大。从经济合理性、社会效益和技术可行性三方面对缓薄矿体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论证。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缓薄矿体的各种开采手段,考虑赞比亚地下矿山现有技术水平,筛选出三种比较适合的采矿方法。然后从经济因素、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效率、安全环境及适用程度等方面,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上述各种采矿方法进行方案优选,最终确定了一种适合巴鲁巴矿缓薄矿体的采矿方法。生产实践表明,改进的爆力运搬空场法,不仅提高了出矿品位,减少了采切工程量,而且保障了矿山正常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16.
蛇屋山金矿亟需以动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应对矿产资源量的不断消耗及国际金价的持续大幅波动。依据可耗竭资源理论,以矿山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蛇屋山开采路径研究的动态模型,通过分析确定模型中的各参数,对蛇屋山金矿的开采路径进行优化。并模拟分析不同价格下蛇屋山金矿的开采路径,从时间维度确定矿山年开采资源配置路径,进而从空间维度确定了不同区块的配置路径,由此确定出不同块段资源开采量,使金矿的开采达到最优。研究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模型可以得出矿山空白区资源的最优开采路径区块开发顺序,并可以预测随着资源市场价格的变动,矿山的经济可采储量,从而实现可耗竭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资源经济势——区域矿产资源经济决策的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物理学中的电场理论与地质矿产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资源经济势的概念;建立了资源经济势的分析计算模型,并就资源经济势图、势图的叠加,以及资源经济势图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矿产资源综合经济优劣的准确测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投资流向和水平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巴泽尔产权理论是闻名于世的经济学理论。以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贵州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所涉及的特殊资源产权属性问题,针对贵州省文化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进行追溯,找出其根源。基于巴泽尔产权理论对贵州省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建议,希望对贵州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欧美发达国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本学科研究的新课题和发展趋势。不确定性问题研究及新理论工具的引入将是本学科理论创新的焦点: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主要集中于发展新的方法和检验假设;资源经济学研究,将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政策法规引入资源开发模型;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应用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将成为本学科未来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应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科体系。近年来具体应用问题较多,学科理论研究有所放松。以致模型做得好但由于缺乏理论支持而不被承认。农业技术经济学理论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广义价值规律,二、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三、资源报酬递减规律,四、社会主义经济效果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