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口增长存在隐患 “贴牌扼杀自主品牌,同质化严重阻碍创新。”这是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贾清文日前对中国家具产业发展所做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2.
赵婷 《浙江经济》2005,(1):46-47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是我国融入全球化的大势所趋,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国际化不能一蹴而就。通过贴牌生产而后创立自主品牌,最后达到“走出去”,无疑是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陈涛 《中国经贸》2006,(8):24-25
中国品牌研究院在第99届广交会期间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对象是2629位参加广交会的外商,据介绍,问卷设计的第一部分是请参会外商说出曾与自己有过业务往来的中国品牌,并对这些品牌做出自己的评价。结果,接受调查的外商共说出了3104个中国企业名称,而这些企业以自主品牌出口的只有143家(仅占4.6%)。针对外商对中国企业的认知度高于对中国自主品牌的认知度这一现象,专家指出,这是因为多数中国企业都是为外商OEM(贴牌生产),而不是以自主品牌出口。  相似文献   

4.
一是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少,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至5%。此外。我国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加工贸易占比近30%。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企业只赚取10%的加工费。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企为"中国创造"开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下,中国民营企业、中国品牌顺利完成国际化思路转变的关键被聚焦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从“制造”到“创造”,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变化,其内涵却异常深远,其过程也颇为艰难。但是,中国民企为了谋求长远的发展,誓要为“中国创造”开路。问题激化身陷“贴牌”陷阱以我国出口的服装为例,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微乎其微,大多数是贴牌生产或来料加工。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小城镇上可以看到,不少企业的“中国制造”实际上是给国外名牌打工。这样的贴牌生产,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虽然企业的生产能力很强,但是利润回…  相似文献   

6.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任何一家中国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这将是每一家中国企业所要迎接的挑战。中国手套行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厂商大多为外向型企业,为外商贴牌生产,而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小。  相似文献   

7.
制度扭曲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扩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将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的制度层面因素引入Melitz以及G-H-S模型,构建了一个转型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开放经济模型。文章证明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导致技术能力较低(规模较小)企业偏好于代工或贴牌方式的出口加工贸易,而使技术能力较强(规模较大)企业倾向于选择自主构建品牌并将产品销售国内或国外市场。而且,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条件下,更多相对低技术能力企业"挤入"到代工或贴牌的出口加工贸易生产;相反,从事构建自主品牌且产品销售于国内市场的高技术能力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形下这类企业被完全挤出市场。这似乎说明转型背景下某些"特殊"制度层面因素是导致中国本土企业出口扩张的重要内生激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梁坤 《魅力中国》2010,(36):168-168
中国品牌现在在十字路口.随着人民币升值,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东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等等因素.中国的的产业链分工重组已经迫在眉睫。中国企业要放弃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真正走发展自主品牌之路。那么在中国发展自己品牌的道路上,必须要解决社会责任,企业诚信,社会道德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深圳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品牌的成长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品牌是与给他人“贴牌生产”截然相反的经营模式,它是一种蕴涵创造性智慧的自主知识产权。随着自主品牌意识的觉醒,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走上创造自主品牌的道路,本文通过借鉴“微笑曲线”和“跳蛙战略”.对深圳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品牌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总结了深圳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品牌的现状和五个特点。以期对我国有更多自主品牌的创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服装出口量多年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自主品牌服装不足10%,大都是贴牌生产或来料加工,自主品牌少,缺乏国际竞争力。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时期,我国服装工业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日渐增大,服装行业要真正做大做强,必须坚持名牌战略,在提高科技含量、培育知名自主品牌上狠下功夫,尽快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OEM(委托生产或代工生产,通称贴牌)之路上大显身手之后,欧莎卫浴决心在水龙头领域开创自己的品牌天地,而摆在它面前的则是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的近乎毫无理由的全盘接受,以及对中国自主品牌的近乎亳无理由的全面怀疑,这种中外有别的商业认同会不会再次扼杀一个民族品牌的艰难成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外贸企业转型的困难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外贸企业转型面临着资金不足、品牌缺乏、营销渠道的建立、文化的差异等困难,是否转型,不能一概而论。外贸企业可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改变以贴牌加工为主的经营方式,提高自主品牌出口交货值比例,多元化开拓市场,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等措施来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贴牌企业创牌出路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危机一周年的过去,何种经营模式才是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危机、进一步发展所应该采取的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工厂,贴牌企业在中国占主导地位,但此类型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国家、社会普遍提倡走品牌之路,但是是否所有企业都适合走创牌之路;贴牌企业在创牌的道路上又会遇到哪些障碍--这些都是文章所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工业制成品价格呈现普涨格局,而唯独纺织服装等少数产品在大批量降价,其中不乏贴牌加工的出口转内销产品.作为一个纺织工业大国,中国的纺织服装品牌却像沙漠中孤零零的胡杨树.中国纺织业如何摆脱当前生存困境,尽快实现从贴牌到创牌的跨越,成为一道十分紧迫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5.
钱江 《浙江经济》2009,(2):51-52
贴牌生产和贴牌产品出口是沿海地区企业生产经营和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其中所涉商标权侵权的认定及其相关纠纷的解决,对承担涉外贴牌生产的我国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去年我市曾以20家品牌企业为点进行跟踪、以445家广交会参展企业为面的点面结合的调查办法,对全市自主品牌出口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市企业采用贴牌加工方式出口的约占50%,采用双品牌出口的约占5%,无牌经营的约占30%,采用自主品牌出口的不足10%。从全市范围看,还有一部分企业至今没有在境内外注册商标,更毋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自主品牌的一朵奇葩”的奇瑞,近日与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签署框架协议,拟贴牌生产其旗下品牌“道奇”并出口到美国。 针对奇瑞此举,有人认为是自毁品牌的愚蠢行为,有人认为是以退为进的战略调整。孰是孰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陈宇红 《发展》2009,(12):76-77
面对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出口企业应采取一些应对措施。短期内,我国出口企业的现实做法,主要是在出口成本和出口价格上积极应对并灵活地运用金融避险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长期内,应实现产品升级,打造自主品牌,开展反向贴牌,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苏商"作为一个从事工业制造、流通贸易、现代服务的群体,为江苏经济大省地位的确立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前,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时期,"苏商"能否顺利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由"加工贴牌"到"自主品牌"的跨越,是每一个"苏商"企业所面临的新考验。本文试图从企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探究如何实施"苏商"品牌战略,使江苏由经济大省成为品牌大省、品牌强省的方略。  相似文献   

20.
王力 《北方经济》2008,(5):54-5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制造"已经渐渐融入到各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但是,中国对外出口商品中绝大多数是替外国品牌做代工贴牌生产,鲜有世界水平的本土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