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王永齐 《南方经济》2006,37(9):53-64
根据Mazumdar(1996)的观点,贸易增长机制的发生取决于一国的贸易结构:进口资本品出口消费品将降低资本品价格和折旧率,从而加速资本积累并促进经济增长。围绕这一问题,本文认为.Mazumdar的贸易增长机制能否发挥作用依赖于一国所吸引的FDI的部门流向,FDI流向资本品生产,将减少资本品进口和降低资本品价格并改善一国贸易条件,这时折旧率的降低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Mazumdar假说才得以成立;FDI流向消费品生产,将强化消费品出口并相对恶化一国贸易条件。从而抵消了资本品价格的下降带来的好处。运用中国数据和VAR模型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的贸易结构符合Mazumdar的观点。却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原因之一在于FDI主要流向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生产和加工贸易型机电产品生产,使得FDI所带来的贸易条件相对恶化效应大于资本品价格下降效应。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增长核算方法建立在封闭经济框架下,主要关注的是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的作用,忽略了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事实上贸易条件改善的效应与技术进步类似,都是在资源投入不变的情形下,增加了能够获得的产品。本文应用一个建立在超越对数GDP函数基础上的指数方法,将名义GDP的增长分解为非贸易价格变动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要素投入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并考察了中国1993年至2003年间的经济增长,该期间的名义经济增长的来源为:非贸易价格效应的贡献份额为34.13%,贸易条件效应的贡献份额为-4.50%,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为31.54%,劳动投入的贡献份额为4.40%,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份额为34.39%。  相似文献   

3.
最近十几年,FDI流入对中国所产生的贸易条件效应出现了新的变化。FDI流入对中国产生了"工资外溢"效应,但并没能通过该效应改善其价格贸易条件;FDI流入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贸易结构,从而导致较大的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FDI流入的大幅增加,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数量也大幅增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带来了其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相对而言,FDI流入对中国的单要素及多要素贸易条件的改善幅度远小于收入贸易条件,因此,中国在大量引入FDI的同时,应大力提高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实现其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双要素贸易条件的改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进口竞争给进口国带来的经济效应是不确定的。本文首先测算了中国进口研发溢出的规模,然后将中国的制造业归成17个行业,以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进口竞争与全要素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竞争给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效应为负,进口贸易带来资源重复低效率配置,低端加工贸易造成进口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下降。同时,进口研发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国外研发力度越强对国内进口研发溢出越大,本文采用中国对美国、德国和日本3个最具代表性的进口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日本的进口研发溢出效应最为明显,美国、德国次之。同时,进口关税和出口外向度的提高会带来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进口竞争给进口国带来的经济效应是不确定的。本文首先测算了中国进口研发溢出的规模,然后将中国的制造业归成17个行业,以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进口竞争与全要素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竞争给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效应为负,进口贸易带来资源重复低效率配置,低端加工贸易造成进口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下降。同时,进口研发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国外研发力度越强对国内进口研发溢出越大,本文采用中国对美国、德国和日本3个最具代表性的进口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日本的进口研发溢出效应最为明显,美国、德国次之。同时,进口关税和出口外向度的提高会带来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同贸易自由化改革密不可分,而贸易自由化改革特别是关税削减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通过微观出口企业来实现的。文章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2001~2007年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中国进口关税削减带来的出口促进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进口关税削减确实影响了异质性企业的出口参与决策,关税削减对企业出口进入和出口密度决策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高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对一般贸易企业的影响高于加工贸易企业。这些结论为中国加入WTO以来出口贸易增长特别是集约边际的演化提供了微观解释。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同贸易自由化改革密不可分,而贸易自由化改革特别是关税削减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通过微观出口企业来实现的。文章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2001~2007年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中国进口关税削减带来的出口促进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进口关税削减确实影响了异质性企业的出口参与决策,关税削减对企业出口进入和出口密度决策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高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对一般贸易企业的影响高于加工贸易企业。这些结论为中国加入WTO以来出口贸易增长特别是集约边际的演化提供了微观解释。  相似文献   

8.
邓创  吴超 《南方经济》2020,39(7):1-17
通过构建包含贸易条件的DSGE模型和SV-TVP-FAVAR模型,依次对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展开理论解析和动态计量检验。研究发现:(1)贸易条件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贸易弹性的高低,当贸易弹性较高时,贸易条件恶化尽管有助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但对消费和投资将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2)货币政策目标对贸易条件变动的动态传导机制具有重要影响,以价格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缓解贸易条件恶化对消费和投资的"挤出效应";(3)中国贸易条件恶化对宏观经济主要变量的影响在短期内和中长期内存在明显不同,并且在不同时期也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相比于两次金融危机时期,经济新常态下贸易条件恶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相对较小,并且对消费和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GARCH模型度量了人民币对日元实际汇率的波动性,并基于VAR的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日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内,中国对日进出口存在正向的收入效应和负向的汇率波动效应,出口价格效应为正,进口价格效应为负,且出口价格弹性大于进口价格弹性;中国实际收入是推动中日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短期内,人民币贬值不能改善中日贸易逆差状况,并且向长期均衡的调整速度较慢;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日贸易的长短期影响均不显著。因此,中日贸易问题的根本不在人民币汇率,而在于中国经济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80~2004年各省出口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分析了出口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全样本数据还是沿海或内陆地区样本数据,都证实了我国出口对TFP增长存在短期和长期效应。但就整体效果而言,出口对我国TFP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产生这一问题的首要原因可能和中国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的格局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出口对TFP的影响在沿海和内地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沿海地区模型中,无论是技术溢出长短期效应还是整体效应都十分显著,且整体效应为正,即出口促进了TFP的增长;而内陆地区只有短期效应显著,且整体效应为负,即出口制约了TFP的增长。研究认为,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差异是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行业绩效的影响,通过选择价格成本差距衡量行业的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进口贸易对我国市场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的价格成本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市场竞争程度较弱的行业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国内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越弱,进口贸易的负面效应越大;而出口贸易的扩大对我国制造行业的价格成本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对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3年1月~2009年9月的月度数据,本文采用Granger方法检验了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影响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机制;然后分析和定量研究了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承前启后,是整个传导链的核心因素;(2)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对中国贸易条件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都非常显著,并且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中国经济的蔓延和渗透,这种负向影响的强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厂商利润最大化模型,验证了汇率变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然后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对传导机制进行验证,并具体考察了1981~2010年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能够通过价格水平、对外贸易(出口和进口)和FDI 3条路径影响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其中,价格水平和进口是两条重要路径,FDI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能够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上的统计资料,研究了我国五大类农产品的贸易发展及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变化,从而探讨我国农产品贸易在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地位及其变化。结果发现:一是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比重上升;二是大宗农产品中的油籽与植物油和棉花进口比重偏大;三是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增长速度差异很大;四是我国部分农产品进出口增长速度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5.
Infant industry protection has been the cornerstone of a debate on tariff policy that extends at least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current day. In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neo-classical model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at imply net negative effect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learning-by-doing trade models describe how protective tariffs can encourage output expansion,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and price reductions. Taking Canada's 1879 National Policy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we explore the effect of a policy that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tariff protection to some, but not all, Canad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Using treatment intensity and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pproaches, we find strong support for the predictions of the new trade models. After 1879, industries that received greater protection experienced faster growth in output and productivity, as well as larger price reductions. The industries targeted by the National Policy also exhibited greater returns to scale and faster learning rates. 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infant-industry debate in addition to addressing a central theme in Canadian economic history,  相似文献   

16.
杨春艳 《世界经济研究》2012,(7):41-45,59,88
本文在中国贸易非均衡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从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生产率进步机制角度探讨中国贸易开放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具体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就制造业总体而言,贸易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机制来影响行业工资,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2)具体而言,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进出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作用于行业工资差距;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进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工资差距的动因;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出口贸易是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We analyze the trade and price effects of China's retaliatory tariffs on impor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17 to May 2019. We apply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pproach to the up-to-date China Customs data on imports disaggregated by eight-digit HS product category and source country. We find large reductions in the value and quantity of imports from the US and an almost complete tariff pass-through onto import prices. These results remain robust to extensive changes in the specification and in data sample and to a variety of placebo tests using processing imports or exempted products that were originally included in the tariff lists but removed before implementation. We also find that the trade and price effects are heterogeneous across products, differing either in the end-use or in the ownership types of the importing firm. Similar to recent findings in the US (Amiti et al., 2019, Amiti et al., 2020), our estimates suggest limited terms-of-trade gain due to China's tariff hikes.  相似文献   

18.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零部件贸易——理论、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零部件贸易的快速增长是产品内国际分工和全球生产网络扩展的必然结果。统计数据分析显示,不同的贸易区域、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零部件贸易具有不同的特点。零部件贸易失衡和较低的零部件进出口单位价值比表明中国还处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低端和全球生产网络的外围。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必须从零部件开始。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uses 2018 data as a benchmark to build a numerical 26-country global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trade cost and an endogenous trade imbalance structure. We assume that COVID-19 will increase the trade cost between countries and decrease labor supply in production. We use China’s trade data from January to April in 2020 to calibrate the influence level parameters and then simulate the trade effects of COVID-19 in China, the EU, the US, and the world. Our simulation results find that all countries’ trade and exports will be significantly hurt by the pandemic. Due to the trade diversion effect and the price growth effect, some countries will see an increase in import trade. Comparatively, the pandemic has the most negative impact on global trade, followed by the EU, the US, and China. As the pandemic deepens, the negative impact on trade will increase. The worldwide pandemic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n US trade, with an effect about 1.5 times that of the average world effect.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1998-2007年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劳动需求弹性的影响.我们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视为一次自然实验,以加工进口企业为“控制组”,以一般进口企业为“处理组”,采用倍差法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通过提高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可获得性,显著提高了劳动需求弹性.进口关税下降越多,企业的劳动需求弹性提高也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