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统西方经济学中将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定为: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宏观调控要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相当不易。当经济危机扫过社会的微观末端时,“今年将成为本世纪以来就业压力最为沉重的一年”的预言,自然引起唏嘘声一片。  相似文献   

2.
一国的货币政策目标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同时达到上述四个目标是困难的,这就存在一个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上的孰先孰后的问题。笔者认为,正确选择货币政策目标,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  相似文献   

3.
宏观调控是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法律手段、经济政策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其自身缺陷,市场经济会导致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象,这种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会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协调运作,通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达到计划之目标。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含四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是江苏省惠民优先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战略部署.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当人力资源充分就业时,其他一切非人力资源也同时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处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二、实现充分就业的举措 第一,政府要牢固树立优先意识,把就业工作作为基本目标.市政府要把就业优先作为基本政策,在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纲要时,把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予以优先考虑.尽快制定促进就业方面的具体规范性文件,明确目标原则、相关政策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外经贸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规模和全球影响日益扩大.为国家繁荣富强做出了卓越贡献。与此同时.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防止通胀、国际收支平衡这些经济学称为“神秘四角”的四大变量之间.宏观调控的目标也日趋复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是当前宏观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强  张Jun 《特区经济》1994,(2):19-21
<正>在各种经济活动多以货币价值形式表现的情况下,运用金融宏观调控手段引导资金流向和流量,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我国处于两种体制转轨时期,传统的计划行政手段已不完全有效,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机制又尚未形成,金融作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就越发显得重要.因此,选择正确的货币政策,贯彻落实货币政策,理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关系,发挥中央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作用,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关键.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一、货币政策的选择 所谓货币政策.就是指稳定通货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货币政策有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即宏观经济目标),是指一定时期最后达到的原则目标,它只能作为中央银行制定政策的指导思想,井不能提供具体的数量依据.因此中央银行还必须找出一个短期的、具体的、数量化的指标,作为实现最终目标的中介或桥梁,即我们通常说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确定了货市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后.还必须确定可有效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宏观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其中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与民众利益最为休戚相关的,因为经济增长能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就业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劳动者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它能保证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协调统一问题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并列为四大宏观政策目标,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力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实现充分就业是南京实施富民强市战略的必要条件。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南京应将扩大就业与促进经济增长一并作为政府宏观政策的主要内容,积极采取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化解就业矛盾,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总汇,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将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稳定价格及经济增长并奉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四大主要目标。 “八五”期间,我国国际收支在大部分年份里,经常项目(93年除外)与资本项目(92年除外)都表现为顺差,那么,今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发达市场经济的国家干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的国家干预,主要围绕着四个目标:1.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稳定通货。4.国际收支平衡。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和人力政策等实现的。首先,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环境进行干预。通过制定和维护市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带符号约束的因子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FSR-BVAR),检验了引入汇率预期后实际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目标影响效应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实际汇率和汇率预期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汇率预期对宏观经济调控具有引导作用,汇率升值预期对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和就业具有正向引导,对物价水平具有负向引导;引入汇率预期,实际汇率波动对稳定物价水平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性显著提升,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效性无明显变化,对平衡国际收支有效性有所下降;在预期引导下,汇率预期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的调控更有效,实际汇率波动对稳定物价和促进就业的调控更有效;汇改后,预期引导下的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国际收支的调控能力显著提高,对就业影响效应减弱,而汇率预期对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及就业水平的调控效果减弱,对国际收支影响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经济学中,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即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很难同时实现的,几乎所有的经典模式都假定,经济增长会导致工资提高;工资提高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率上升。著名的“菲利浦斯曲线”断定,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问存在着一种反向相关关系:即失业率较低.通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转化过程 在宏观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国若要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总体目标,必然需要货币政策发挥其调控作用.在传统经济学中,货币政策是否具有长期作用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4.
以分流安置富余失业职工为重点实现现阶段就业工作的战略转移张树斌我国每年要新增人口一千五百多万,从小到大除了其它方面的社会安排以外,就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中,充分就业都是社会经济发展四大目标(充分就业、币值稳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解读宏观调控四大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就业率和国际收支是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四个变量,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往往难以同时达到人们期望的理想状态,因此西方经济学称之为“神秘的四角”。十六大报告为国人描绘了未来20年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这对宏观调控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难度,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确立为宏观调控四大目标,我认为有很现实的针对性。宏观调控的艺术,在于能恰当处理上述四方面的关系,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但是,这四个变量在各阶段的发展程度不一样,目前扩大内需是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促进经济增长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前20年,  相似文献   

16.
欧元产生以来,欧洲中央银行在统一货币政策的框架下较好的实现了物价稳定的首要任务,却未能有效促进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主要原因在于:成员国经济基本面的差异使统一货币政策产生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由此给当前正致力于货币合作的东亚地区带来了一个重要启示:应不断加强各国间的政策协调,确保主要经济指标高度趋同,为将来单一货币的实行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联邦德国《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法》中规定:在市场经济秩序的范围内努力同时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适度的经济增长率。政府在反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宏观调控措施也始终是紧紧围绕这四个调控目标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工作暨经济形势分析会日前在上海召开会议.杜金富指出,今年是我国宏观调控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也将是调查统计工作更加繁忙的一年,人民银行要履行好宏观调控的职能,要时刻围绕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等目标开展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19.
货物贸易进出口状况是国际收支的一项基本内容,反映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等经济基本面情况,是考察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货物贸易增长很快,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不断加强,但其隐含的负面因素亦不可忽视。因此,应该密切关注和探讨贸易结构和贸易状况变动的新趋势和特征,以便及时制定我国货物贸易长期发展战略和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实现我国外贸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就业增长是宏观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四个重要目标之一。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来的实践,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物价稳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一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取向和经济目标。西方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将降低失业率作为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各国积极促进宏观就业增长,有效降低失业率和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却很少考虑到就业质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