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交叉持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交叉持股公司股价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特别是取得流通权后,交叉持股公司的股价之间存在明显的共鸣和共振现象,并且与个股收益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交叉持股具有明显的财富杠杆效应,无论是取得流通权之前,还是取得流通权之后,交叉持股公司股价之间的共鸣、共振现象都将在一定时间内趋于平静,最终实现有一定正外部性的和解共生.由此,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在短期内实现了一定正外部性的和解共生,但交叉持股有虚增公司价值和放大股价风险的效果,应当在相应的立法中加以适度规范.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2005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18号文)关于采用权证方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规定中,对取得流通权的成本计算存在不当之处,既导致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的虚增,也存在虚增投资收益的情况。另外,在发行权证时采取收取一定权证费用的情况下,对行权时权证费用的处理规定也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况。18号文规定,在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时,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应当设置‘股权分置流通权’和‘应付权证’科目,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引入了“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用以核算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以各种方式支付对价取得的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流通权。笔者对相关问题作以下探讨。一、无需增设“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暂行规定》增设“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表明其所持观点是“两笔交易观”。即非流通股股东最初购买上市公司暂不流通的股票是一笔交易,而非流通股股东由于股改要求支付对价购买股票流通权又是一笔交易。两笔交易分别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和“股权分置流通权…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采用权证支付对价,无论是将权证直接派送给流通股股东,还是以一定价格出售给流通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都要设置“股权分置流通权”会计科目,用以核算以各种方式支付时价取得的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的流通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政 《财务与会计》2007,(11):29-31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2006年资本市场逐步转暧,中国股市在经历了漫漫熊市之后步入牛市,2007年9月3日上证指数更是创出5300的历史最高点。随着股价的攀升,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其投资账面价值亦水涨船高,我们称之为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增值(严格意义的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是指两家公司相互持有对方股份,本文沿用了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有关会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松华 《财会通讯》2005,(10):78-79
股权分置是指我国证券市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在发展演变中,A股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的分别设置状态。股权分置的存在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制约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为此,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期通过建立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间的市场化协商机制,使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后获得流通权。显然,股权分置改革解决的是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及由此给流通股股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股权融资饥渴症",股权分置改革后消除了"二元结构"真正实现同股同权,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强化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那么,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公司基本面的资金需求,还是利用有利的市场时机进行股权再融资。  相似文献   

8.
一、会计科目设置及支付对价的会计处理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以下简称企业)应当设置“股权分置流通权”和“应付权证”科目,分别核算企业以各种方式支付对价取得的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流通权(以下简称流通权)和企业为取得流通权而发行权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在客观上存在股东利益关系不协调、信息失真、股价绩效符合性差等制度性缺陷,股改在某种程度上为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规范资本运营和改善公司绩效提供可能。本文选取2004年至2009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股改前后上市公司股价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绩效,增强了股价与公司绩效的符合性;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价与绩效符合性的影响存在规模效应和行业效应。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是指通过非流通股股东以一定形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从而实现股票的全流通。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核心是对价的支付,即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以获得其所持有股票的流通权。一、对价的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交叉持股国内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间的交叉持股成为股权分置改革后的热点问题。但目前我国对于交叉持股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介绍和推理分析的基础上,相关实证研究很少。鉴于证券市场交叉持股比例不断增加,对其研究应更加深入。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交叉持股的相关研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分为交叉持股的动机、影响、法律规制、会计计量、公司治理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Ohlson(1995)剩余收益股票定价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会计信息有用性进行检验后发现,股权分置前衡量基础资产的会计信息与股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股权分置改革后衡量企业盈利性会计信息与股价有较强的相关性;衡量企业成长性会计信息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均与股价没有相关性;总体上会计信息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与股价的相关性较股权分置改革前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简称"股改")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以一定形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从而实现全流通.股权分置方案的核心是对价的支付,对价是股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评价了90家股权分置改革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非流通股估价的方法,并计算了其中77家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非流通股估价的折扣率,结果表明这77家样本公司的非流通股估价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15.
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价值是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话题。本文以在2006年底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73家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终极产权的角度研究了终极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家族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均对公司价值具有较强的激励效应,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对公司价值有微弱的抑制效应。作为股权分置改革代理变量的流通股比例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评价了90家股权分置改革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非流通股估价的方法,并计算了其中77家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非流通股估价的折扣率,结果表明这77家样本公司的非流通股估价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17.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期末如何分配其可支配收益的政策.本文以2006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完成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及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率正相关,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内部人利用股利政策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侵占的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权分置改革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以一定形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从而实现全流通。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在政策上和实践中首次承认了非流通股和A股“同股不同权”.并以“对价”的方式确认了A股含权的事实。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一些重大政策逐步明朗.许多疑难杂症也逐渐破解.  相似文献   

19.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期末如何分配其可支配收益的政策。本文以2006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完成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及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率正相关,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内部人利用股利政策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侵占的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就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应支付的对价而进行的持续博弈过程,股权分置改革蕴含着多方利益的博弈。从股权分置改革实质出发,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同时对股东间博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