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2月11日,对中国广告业而言是一个转折点,国外广告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全资公司。由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所固有的政治属性和经营属性,外资进入这些行业有一定的障碍。而户外媒体的特殊性却没有这种约束,使得其更能得到外资的青睐。这将使广告业发展格局发生大变化,将开创一个全新的户外广告时代(姑称之为“后2005”时代)。2005年中国户外广告业的风起云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陈培爱 《广告大观》2007,(3S):30-32
中国入世后,广告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高层次的国际性竞争,这将有力地促进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台湾地区广告业的坎坷道路,也可能是我们明天的缩影,也可能我们另辟蹊径。我们不一定要在实力上与外资广告公司相抗衡,拼个你死我活:也不一定都要站在广告业的金字塔顶上。我们可以在广告业发展的另一片蓝海中,走出一条有中国大陆特色的广告业发展的道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允许外资全面进入对本土广告业的影响外资企业的全面进入对于本土广告业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意味着广告业的全面开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一轮的行业资源整合和公司兼并,这也促使本土广告公司必须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对于中国广告业而言,整个广告行业正面临着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4.
潘洋 《中国广告》2005,(7):23-26
中国的广告业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很有“全球捆绑”之势。自“外资可以在中国设立独资广告公司”之日起,就意味着中国的本土广告业正在被纳入国际化,市场化的经济轨道,参与竞争,参与客户争夺战。这一点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广告第一阵营内表现得淋漓尽致。综观国内广告经营状况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状态,我们认识到:本土广告业要想发展,必须走出一条适合地域特点的创新之路,一边成长一边给自己定位,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构建行之有效的广告工具,做好本土品牌的优秀制造商!  相似文献   

5.
陈卿 《中国广告》2007,(2):33-35
提起2006年的中国广告业,很多人一定会联想起这些线索:中国广告市场向外资全面开放、世界杯年的广告大战、广告业的强力监管……这些线索告诉我们:2006年是一个不乏个性的年份。已经进入历史的2006年的中国广告业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而这种影响将会在未来的日子日益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乔均 《中国广告》2005,(12):64-65
2006年以后中国广告市场将对外资完全地开放,这是广告业所期待的时代,也是广告业深为担忧的时代。跨国国际广告公司的高管人士不断放言,在今后几年,国际广告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将加大对华投资,重点加大对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的兼并:同时本土有实力的广告公司也纷纷放言,重组合资,加强兼并,强化联盟,提高竞争力。无论未来出现怎样的结局.可以断言,中国广告市场资本重组的划时代的阶段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广告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得非常快。2003年以后,外资广告公司进入中国有了一些新的措施和规定.在这样的冲击下.中国本土的广告业总体呈现一种上升的阶段.也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阶段。但是目前广告公司也遇到了比较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就是广告公司的规模比较小并且非常分散,而且我们广告公司在管理方面比较差,在资本的运作上没有什么概念。所以说本土广告公司在发展上应该是遇到了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8.
谢春林 《中国市场》2006,(1):118-119
2004年,我国广告经营额突破1200亿,广告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 2005年,我国将实现广告业向世界开放的承诺,外资可以控股甚至独资经营我国的境内的广告公司.这些变化的背后究蕴涵着对我国本土广告公司的机遇和挑战,本土广告公司已经明显感觉到了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9.
谢春林 《中国市场》2006,(2):118-119
2004年,我国广告经营额突破1200亿,广告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 2005年,我国将实现广告业向世界开放的承诺,外资可以控股甚至独资经营我国的境内的广告公司.这些变化的背后究蕴涵着对我国本土广告公司的机遇和挑战,本土广告公司已经明显感觉到了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02年前后.围绕着中国加入WTO后的广告问题.业界和学术界曾有过相当一番讨论。外资广告进入中国,对于国内本土广告业和广告市场究竟会带来什么?究竟是挑战是机遇,还是什么别的东西?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事实上一直延续到最近。然而有意思的是:与前几年相比,伴随着2005年12月10日这个最终时刻的到来.伴随着中国广告市场向国际资本的全面开放.人们听到关于WTO和外资广告“狼来了”的说法却明显少了。这难道是因为.情况没有原来预想的严重?还是外资广告企业进入之后.其国际资本的竞争“狼性”有所蜕化?抑或是.本土广告企业自己的身体条件.  相似文献   

11.
林华 《广告导报》2004,(9):60-62
中国的广告市场将越来越开放——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4年,允许合资跨国广告公司控股;到2006年,允许成立独资公司。面对这一系列利好消息,外资广告巨头更加剧了在中国的攻城略地。它们曲线布局广播广告业,力争品牌客户,甚至疯狂扩张并购,给本土广告公司带来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2.
崔德群 《商业研究》2000,(4):151-152
我国近年来广告业的发展变革与我国广告业出现国际化广告代理和外商的投入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同时,国际广告公司对本土广告业的冲击和影响,在近几年内充分地显示出来,其大资本、大投入,追求规模效益的操作手法以及灵活的市场运作方式对于我国发展中的广告业带来 了强烈的冲击与震撼。  相似文献   

13.
《广告大观》2005,(2):22-23
中国广告业以近40%的平均年增长速度为世界瞩目,是全球广告业增长最快的广告市场之一。而2004年更是中国的“广告年”,是中国广告史上的里程碑。2004年是中国广告迎来的第一个“千亿年”,连续20年两位数的年增长率,成为世界广告史发展史上的传奇,在未来1O年内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三大广告市场之一。2004年也是中国广告的“国际化元年”。根据WTO协议,2004年开始,合资广告企业将可以由外资控股,无疑加快了国际广告公司进入步伐,加速了品牌、资本的市场洗牌。  相似文献   

14.
钱正 《市场研究》2006,(10):27-29
1999年11月15日,对于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中国市场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这一天,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了协议.随着WTO一揽子协议中中方承诺的逐步兑现,WTO对中国广告业的中击正逐渐显现出来.依据协议,我国公关和广告业于2003年可由外资控股,而百分百外资准入的时间是2005年12月10日,在此之前,通过十几年的精耕细作,国内排名前10名的广告公司几乎已是合资广告公司(即国际4A)的天下.  相似文献   

15.
子衿 《广告大观》2004,(11):36-39
随着2005年广告业全面开放,从人才、管理、方法、资金全面落后的本土广告公司将直面外资公司冲击。当二线城市的本土公司老总们发现4A公司的分公司开到了家门口,那么一场不对称的竞争也将拉开帷幕。但如果传媒业乐见两虎相争,那绝对是个短视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刘泓 《广告大观》2008,(3):36-37
之所以专题探讨“中国广告的资源依托之道”,在我看来,在这个话题的背后,看到的应该是中国广告业发展过程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个节点,既是对中国广告业发展的未来前景的某种迷茫的表征,也是广告业发展过程自然产生的对其产业“资源”环境重新审视的期待。尽管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给中国广告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7.
北京广告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丽华 《商业时代》2007,(36):91-92
广告业作为知识、科技与人才密集的行业,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文化质量的重要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广告业发展迅速,北京是中国广告业的三大中心地区之一。本文从北京广告业的不同周期入手,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消费市场、广告市场构成等角度。研究了北京广告业发展与经济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广告大观》2007,(5S):45-45
不久前,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题为“China:Trouble in Ad Land”的文章,体现了世界对中国广告行业的关注。文章以典型的美国视角探讨了中国广告行业存在的问题,同时表示了对中国广告业未来的乐观态度。本刊第5期专题“谁该站在金字塔顶”探讨了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目前的困境,并指出外资广告在中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这一现象应该得到业内的重视。《商业周刊》的这篇文章同样指出外资广告的本土化日益成功,可以作为“谁该站在金字塔顶”这一专题的一个注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广告服务明码标价规定》的硬性规定,与广告行业自身发展的相对无序和混乱状况不无关系:广告公司的信誉问题日益引人注目;虚假广告现象成为广告业种种问题被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的导火源;广告公司的收费体系不透明,存在乱收费的现象等。随着2005年底彻底放开外国人在中国建立全资广告公司的政策,外资广告公司将大肆入侵,本土中小型广告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20.
杨猛 《广告大观》2007,(8S):55-56
在2007年中国广告趋势论坛上,麦肯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德湘先生高兴地说,麦肯所提出的“需求价值链”的观点已经得到广告业的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品牌与广告公司开始以创造需求来实现自身的跨越,实际上,麦肯在进入中国之后,成为发展势头最往的外资广告公司之一,充分地融入了中国市场。本刊对彭德湘先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以求解读麦肯在中国的发展奥秘。[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