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因为不会“手语”,容苡荏放弃了聋哑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10年间精心营造“1931”,始终引领上海“怀旧”风格之先;对于自己的成功,她轻描淡写地以“幸运”二字概括;审时度势,她总能恰如其分地做出一次又一次选择。 相似文献
2.
SAP中国研究院在成立的短短两年内,已三次搬迁。一方面,反映出SAP中国研究院扩张迅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办公环境。 相似文献
3.
4.
中共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由此确立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并肯定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十多年的实践也证明,民营企业的繁荣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同时,发展民营企业也是增强地方实力、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如何保持民营企业发展势头,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民营企业新发展,就显得紧迫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打破、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收入差距扩大,也促使城市居民的社会结构开始发生迅速的分化。同时,近几年住宅商品化在全国各地的全面推行,使得城市居民的居住消费水平和居住分布在空间上发生分离,导致了不同社会阶层在城市空间上的居住分异。 相似文献
8.
9.
从上海开埠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100多年时间里,由于人口的集聚和工商业的急速发展,上海的房地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才使一个小渔村变成远东第一大都市,成为世人瞩目的万国建筑博览城。在上海房地产业发展的高潮中,上海土地的价格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的土地平均价是每亩银1318两,到1907年达到9606两,升值七倍多;1920年,工部局估平均地价为每亩银10476两,比1916年估价(8819两)涨了一成多。1922年,工部局重估地价为银12012两。1924年涨到16207两。1930年的时候土地估价涨到了银26909两。1933年,工部局重估地价为银33877两,… 相似文献
10.
11.
曾经的中国金笔第一品牌,曾经让中国人骄傲地悬挂在上衣口袋,如今却因受制于体制痼疾,逐渐在市场上沉迷和没落。起伏跌宕的“英雄”命运,似乎也成为上海本土品牌阵痛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12.
13.
“品质视窗”开栏语
今天,“品质视窗”与您见面了!“品质视窗”栏目,主要关注上海城市质量的名片——品牌,尤其是与上海发展有渊源关系的品牌。设立这个栏目,也许与我们上海人割不舍的情结有关,因为上海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国产名牌诞生集中的地方;更与我们上海人越来越强的使命感有关,因为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上海人均GDP逾7000美元,大大超越了国际营销界“人均GDP4000美元以上产生本土世界顶级品牌”的指数,做大做强品牌的时机已经来临。首次推出的文章,是近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6年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的上海“外滩18号”。这是一张上海城市建筑的“老名片”,又是上海的“新地标”。接下来,我们将连续刊登有关上海品牌的故事和文章。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城市的发展,在人口聚集的同时,也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和城市用地结构的变化。上海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又深深地烙印于土地利用格局之上。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以往和现今的土地利用等多元数据,可以掌握上海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20.
上海实施的是拥有“有限产权”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我们认为.该制度的社会效应不仅在于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更是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增强城市持续发展动力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