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赎罪》改编自同名小说,其艺术成就很大部分归功于独特的叙事。本文以《赎罪》的叙述层次为关注点,首先依据电影情节及电影视点厘清其三层叙述层,再分析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如何使用其独有的语言来展现叙述层次,最后围绕叙事广度、叙事张力、赎罪真实与虚构主题三方面探讨丰富的叙述层次对电影本身的意义。发现电影《赎罪》的叙述层次,也许能提供一个新的解读电影的视角与线索。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中所有独一无二和强大无比的东西,都只能来自于我们内心中的那种专注,来自于我们精神中对生活真理的那种高尚“偏执”和神圣“狂热”,来自于我们对世界所采取的鲜明立场和我们忠实于自己生活道路的那种毫不后悔的思想。只有我们付出了艰辛的,我们才有可能在我们的劬劳之余和之隙安享我们凡常的。  相似文献   

3.
4.
《宁波通讯》2010,(2):67-67
<正>《不抱怨的世界》让你相信,你真的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并疗愈灵魂中的失调状态,因为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美国《洛杉矶时报》这本书写得既睿智又直指人心,抱怨就是推开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让这个世界听见了,就会带来更多的坏事给你。——法国《ELLE》  相似文献   

5.
<穿裹尸衣的女人>是智利女作家玛丽亚·路易莎·邦巴儿的代表作,作品独具匠心地选择以死者视角来反思女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并通过多种内聚焦视角的交错运用淡化情节,突出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该文着重从作品的场景描写、小说内容构成的社会现象、创作心理与思维方面考察辨析其中蕴涵着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情感内涵。进而在同一和差异的互动中,尽可能从某些方面认知、阐释和把握鲁迅和沈从文小说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孤独愤世,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在他的心目中有两个世界:虚构的成人世界和纯真的儿童世界。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大孩子,他看透了成人世界的虚假、丑陋,他试图超越这个虚假的社会,努力去寻求真诚与友爱,但残酷的现实彻底粉碎了他的梦,他只能用消极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愤慨,同时他向往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挽救孩子的纯真,但现实注定了他的寻找一次又一次失败,他的这些行动一步一步地把自己带入孤独和绝望、最后无路可走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任群 《黑河学刊》2005,(5):40-42,45
《愤怒的葡萄》受到大众的欢迎,是因为在这篇小说中,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斯坦贝克借助佃农、妈妈、吉姆、罗泽珊等人物维护了人的威严,弘扬了人的勇气、同情与爱。  相似文献   

9.
江海宝 《魅力中国》2014,(20):151-151
针对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淡薄。学生体验不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更严重的是导致人性的扭曲,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当代中学生中出现的这种人生意义淡薄、人生境界低俗化和浪费生命的现象已经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生物圈中的人》各章节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任群 《黑河学刊》2005,38(5):40-42
<愤怒的葡萄>受到大众的欢迎,是因为在这篇小说中,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斯坦贝克借助佃农、妈妈、吉姆、罗泽珊等人物维护了人的威严,弘扬了人的勇气、同情与爱.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电影《爱情的牙齿》女主人公的经历及独立人格的形成过程所遭遇的社会压力的分析,发掘出人性深处的内容,及其对当代性别文化的意义,并对"老夫少妻""男强女弱"的文化心理机制及封建贞洁观念进行质疑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良好创新环境的构建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环境的构建与人性假设有着紧密关系。中西方不同的“人性假设”造就不同创新环境。中国“完满人性假设”弹性虽大,突破创新较难。西方的不完满人性假设下的创新环境更优、但缺乏约束。当前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一种全面、具体的人性假设,创造最优的创新环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严歌苓在充满动荡的北美社会里对普遍的人性和人类生存状态进行透视与思考。《风筝歌》和《乖乖贝比(A)》两篇小说分别以少女和幼女为主人公,从女性经验出发,以一种理性的升华来表现对人性的宽宥。严歌苓提供给我们的东西,既有性别的,更有超性别的,归根到底是在揭示人性,而且揭示的相当深刻、感人。严歌苓的才华使她的作品完全可以凭借文学性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王东明 《东宇经纬》2000,(11):43-44
琳琅满目的图书馆、阅览室,仅报刊杂志就有上百种,令人目不暇接。偶有一杂志映入我的眼帘。封面为《教师之友》。孔子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于是信手拿起,没想到却有“新教育、新观念、新方法;大视野、大讨论、大实话”的字样。“小小杂志,志向倒是挺大”,我感到非常可笑,正要放下。却又好奇心起。  相似文献   

15.
韩非从人性好利恶害出发,主张通过赏罚的手段来治理国家和实现君主的目标。本研究阐述了赏罚的对象、标准、原则,尤其强调重赏重罚,并探讨了其赏罚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氏孤儿历经了几百年的演变,春秋时代的赵氏悲剧由乱伦引起、由公卿争斗导致,正符合那个欲望横流、礼崩乐坏年代的特质,只是一场贯穿着政治权谋的博弈。到了司马迁所述,正体现了西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所要倡导确立的伦理规范以及对皇权的绝对敬畏与尊重。21世纪的我们看到的却是无常诡谲命运中卑微的良善、对生命的尊重与在仇恨中挣扎的痛苦与扭曲,尽显人性的复杂。  相似文献   

17.
该文着重从作品的场景描写、小说内容构成的社会现象、创作心理与思维方面考察辨析其中蕴涵着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情感内涵。进而在同一和差异的互动中,尽可能从某些方面认知、阐释和把握鲁迅和沈从文小说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余乔丹 《魅力中国》2013,(19):141-141
但丁的《神曲》和薄伽丘的《十日谈》一直都是文学吏上永恒的话题,我在这里主要从“救赎”这个主题入手,将两者放在一起做横向的比较。元论是自由还是封建。人性还是理性。邪恶还是善良,狭隘还是深远,但丁和薄伽丘都将给你答案。  相似文献   

19.
孟子是最早对人性给予系统论述的哲学家,其关于人性的思想散见于《孟子》诸篇之中,而《告子》篇则是专对人性的一次系统论述。在这一篇中,孟子通过与告子的辩论,首先明确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驳斥了性恶与性无善与不善的观点;其次就是对人的类本质作出了明确规定,从人性的角度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再次就是对人之为人的方向作出了明确说明,即人要求其所放之心,要复其本善之性。孟子人性论思想开启了中国"心性思想"的先河,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矣 《魅力中国》2009,(18):201-202
《原野》中的人物形象普遍发生了人性的扭曲,几乎人人头上都背着某个人性的枷锁。另一方面,在"森林"、"铁轨"等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背后,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对于整个封建文明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