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有人断言:“西方企业成功管理的真正奥秘在于企业文化”;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和知识经济的世纪,中国将会出现一次文化复兴,其重要标志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卡塔尔多哈的一锤定音,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就在有人惊呼“狼来了”、有人坐论“是福是祸”的时候,一个问号摆在我们面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如何帮助民族工业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水荒”+“水漏”,以一种怪异的姿态。并存在几乎中国的每一个城市—一面是因缺水而造成的恐慌.一面是不负责任甚至是人为制造的挥霍,所以有人说.发生在中国城市的水荒是其咎由自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入世”在即,国际粮食市场对中国农业形成挑战已成国人共识。“暴风雨来了”──有人不知所措,有人沉着应对,也有人早已未雨绸缪,不等您打进来我已打出去了,主动权在手、胜券在握。商场如战场,主动出击国内外市场,构造新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界最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赵晓 《中外管理》2005,(8):88-89
思考德隆,就是思考中国 在中国财经界,不知道德隆的人几乎没有。德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德隆的做法亦正亦邪,德隆的信息亦真亦幻。有人喜欢德隆,至今为它喝彩;有人憎恨德隆,至今痛骂不休。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2013,(18):123-125
中国消费者的行为、市场都在进化演变过程当中,现在谈及设计的“中国元素”还为时过早 未来中国设计的突出特征应该是什么? 欧洲有很多同家,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特征,中阁也有56个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欧洲和中国是非常类似的。 在沃尔沃设计中心,有人专门负责研究中国,有人专门负责欧洲。我们发现,找出后者独特的设计理念比较容易,但为前者找到一个典型的设计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南方周末》“中国内地企业创富榜”,对包括“个人财富”、”社会责任”、“企业文明”和“公众形象”四个大项为中国民营企业家进行的排名,是国内进行的第一个此类活动。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怀疑此举的意义和做法,笔者却持支持和赞成的态度,并对其设计和组织提出过一些建议,虽然我曾经多次谢绝过一些评选活动组织者的邀请。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中国商业界,“国进民退”是一个争议很大的话题.有人大骂之,有人否认之,当然也有人暗赏之、支持之且打算誓死捍卫之。 这个现象。如果从经济学和世界规律上去解释是非常明白的。比如在任何一本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找不到支持“国有资本应该在国民经济的支柱l生产业居于主导地位”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黄光裕 《经营者》2008,(3):27-27
“借鸡生蛋”——借别人的钱成就自己的事业。中国首富的过人之处在于,同样是借钱,有人借了没钱不还,有人却借成了中国首富。  相似文献   

10.
在深圳,喜欢逛商场的消费者可能早已注意到,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商品也挂着“中国名优产品”、“消费者满意产品”、“质量信得过产品”、“中国行业质量优秀企业”、“中国优秀绿色环保产品”等各色“名牌”。有人会问,这些牌子与“中国名牌”是不是一回事?挂着这类牌子的产品是否也算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1.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在山西煤改、楼市疯狂、迪拜泡沫、俄罗斯灰色清关等一个个经济热点,都见证着中国民间资本的喜怒哀乐。若是在地图上把这些事件连在一起,主角都指向中国东边靠海的那个省份——浙江。浙商是中国民间资本投资的先遣队与风向标,如今天南地北的浙商都在过年,有人踌躇满志,有人“没脸回家”,有人经历了挫折但并没失去勇气。  相似文献   

12.
面对WTD,面对世界汽车商品的大挑战,有人惶恐,认为中国汽车工业顶不住外来汽车的冲击;也有人大意,认为国家会有保护措施,企业不用担心。然而,精明练达的企业家则会审时度势,未雨绸缪,背水一战。 一、满怀信心.迎接挑战 “入世”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形势是严峻的,但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前途仍是光明的。 1、“入世”会加速中国汽车工业重组,改善中国汽车工业“散、乱、差”的格局。长期处于政府高关税保护下,正是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规模不经济的重要因素。“入世”后,减让关税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逐步递…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在市场全球化、社会分工国际他的现实语境下,纯粹意义上的“国货”几乎是不存在的,尤其在中国市场,普遍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企业合资形态,更让“国货”问题变得复杂化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镇企业》2003,(6):19-19
本刊近日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目前各界对“非典”给中国经济造成何种影响十分关注,特别是对一些产业能否造成重大影响更是密切关注。最近,大家都在思考“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人预言,中国GDP增长率会因为“非典”而降低至少两个  相似文献   

15.
英子 《科技与企业》2004,(11):16-17
有人说,“农民企业家”的概念是浙江农民打造的。不管农民企业家是否等于浙江农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中国,恐怕浙江农民是最“嫌贫爱富”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中国豪宅缺乏真正的“富豪”,国内现住热炒的“豪宅”不过是中产阶级的城市住宅,中国也没有像美国纽约的长岛、洛杉矶的比弗利山、巴黎卜六区和日本东京湾那样的豪宅  相似文献   

17.
央诗 《财会月刊》2008,(3):I0006-I0006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与英帝国主义发生过两次“鸦片战争”,但很少有人知道19世纪中叶,中英还打过一场“樟脑战争”。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与市场》2004,(7):33-36
目前在中国,有人说家族企业封闭、守旧、效率低下,应当聘请职业经理人,“大楼是我的,管理大楼的未必是我”;而家族企业的拥护者又说这样的结构更能够信任,主人翁精神更能得到充分体现,“上阵父子兵”。那么,中国的家族企业到底需不需要职业经理人呢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国企是“共和国长子”。长子就是大儿子。其实,不只国企是长子,中国企业500强都应当视为咱们家的“大儿子”。  相似文献   

20.
作为粮食流通体系链条的重要一环,粮食经纪人(俗称“粮贩子”)目前在我国已超过100万人;?对这个复杂的群体,人们是又爱叉限。有人说:没有他们,中国的粮食市场不会如此繁荣;也有人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们眼里永远只有“利益”二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