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于2014年推出《信托登记试行办法》,旨在实现“建立完善信托登记平台,探索信托受益权流转机制”的政策目标.本文从登记制度本身的法律功能出发,探讨和考证了该办法在法律规范和实际运用上的缺陷,认为其欠缺公信力规范,且对于登记的效力模式问题付之阙如,在理解上登记生效主义与登记对抗主义也有冲突,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颠覆了传统行业,互联网金融也上升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信托业作为金融行业中的后起之秀,管理资产规模在2016年突破18万亿元.目前受限于法律政策、流通渠道等因素影响,信托受益权流通尚不畅通,结合互联网环境设计信托受益权流通机制是突破流通禁锢、倒逼信托公司转型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科斯定理,归纳出互联网时代的两种信托受益权流通模式,系统设计其流通机制,其中突出信托公司作为中央计划者或者做市商的主导作用以降低交易成本,并结合互联网思维对信托公司在推动信托受益权流通方面的影响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特大型项目关联主体在决策过程中受到多种行为偏好集合影响。鉴于此,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基于行为博弈基本逻辑,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政府方、项目建设方及社会民众方的偏好集合极端争议决策演化博弈模型,解析项目决策主体复杂心理偏好、多维利益构成与行为演进变化。结果显示:政府方的奖惩力度越大,均衡越稳定;项目建设方的公平偏好越高,均衡越容易达到平衡;博弈三方的损失规避偏好越低,越容易达到最优均衡解。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湖南和福建2省4市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来测度农户金融素养水平,运用Probit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素养对农户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并对风险偏好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农户金融素养处于较低水平,且对农户家庭正规信贷偏好和借贷可得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民间借贷偏好和借贷可得性有显著抑制作用;(2)金融素养可以通过改变农户风险偏好来影响家庭借贷行为。根据结论提出加强农户金融教育、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行为经济理论认为,人的风险偏好会影响其行为选择。纳税人的遵从行为也可能受其风险偏好的影响。前景理论为纳税人风险偏好与遵从决策的关系提供一种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设计"纳税情况选择",运用Ordered-Logistic与Ordered-Probit回归模型,模拟纳税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遵从决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持"纳税是企业或个人的一种损失"观点者与持"逃税是企业或个人的一种收益"观点者相比,前者更倾向于风险爱好,更具有偷逃税行为选择。本文建议,应重新审视税收本质理论,注重税收激励的作用,通过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在管理中更多应用预缴制度等方式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集体林区农户为研究对象,以前景理论为基础,采用经济学实验测度农户风险偏好,并用Heckman模型对样本农户风险偏好对其经营意愿与投入强度等决策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大多呈现风险厌恶的特征;农户的风险厌恶程度、损失厌恶程度以及对事件判断的主观概率均会对其投入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经营决策并非遵循理性经济人的收益最大化,而是遵循“安全第一”的法则,面对风险等级较高的林业项目投入意愿较弱,投入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以决策理论、应用认知心理学以及其他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利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对证券分析师个人决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个人特质、信息渠道以及选股动机等因素对证券分析师决策绩效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其中,工作压力与决策绩效之间形成一种"倒U型"关系;而获取更多内部信息、熟悉上市公司基本面以及与其管理层建立良好关系等有助于提升分析师决策绩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地方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外资企业面临外迁压力下的决策思考基点和外迁模式选择,并结合不同网络角色外资企业的外迁行为进行了案例比较,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网络权力对于外资企业外迁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资本对于外资企业外迁起着缓冲作用,社会资本和网络权力在不同产业环境下综合决定了外资企业外迁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产权、决策权与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决定决策权的配置,决策权的配置影响产权的经济效率。现阶段我国公有性质且事实上不明晰的农地产权制度,造成了农村集体代理人和国家(政府)的公共决策权对农民私人决策权的严重侵害,进而也影响了农业的经济效率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农民的充分的私人决策权,必须对公共决策权进行制度性约束,而约束的根本举措就是彻底改革农地产权制度,实行农地私有化。 相似文献
12.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当前,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必须实现经营理念的根本转变,找准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上的金融坐标;加强产品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中低收入群体财富积累速度;持续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区域间、行业间财富增长的协调;强化风险管理,普及金融知识,减少个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投资损失;承担社会责任,创造共富环境,不断丰富我国共同富裕的内涵。通过构建为共同富裕发展服务的金融体制与机制,为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实现全体人民收入水平的共同提升,同时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 相似文献
13.
构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是党中央应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供应链经济是实现经济双循环目标的重要抓手,而供应链金融则是供应链经济能否持续繁荣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的供应链金融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特别是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战略背景下,必须根据供应链经济变化新特点,扎紧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敞口,设计好供应链金融的新布局,提升供应链金融在各项金融产品中的比重,加快供应链金融各项政策落地,以数字化为主要手段全面推动供应链金融生产能力的再释放,充分满足供应链经济发展的需求,发挥金融在供应链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新格局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