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资本可以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迅速在国内建筑行业引起讨论.该模式可以实现社会与政府间的双赢局面,既增加了社会与政府间的互动性,又减少了产能过剩,有效的平衡了社会目标与政府责任.但鉴于该模式于2014年在国内市场盛行,其运行时间较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尚待完善,例如新常态下企业对该模式的推广有限.为此,本文基于企业视角,在梳理PPP模式的内涵、运作模式等基础上,着重归纳该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及在企业中的应用,并提出优化模式的有效路径.期望本文结论对企业应用与推广PPP模式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PPP是公共民营合作制模式的简称,其开展的规模较大,所需要的资金较多,通常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其中.也正是因为其特点,让其融资产生困境,尤其针对很多企业来说,其更加面临融资难的问题.结合PPP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拓展项目融资路径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对于"PPP"指的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资本合作,是现在我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经常用到的方法,"PPP"已经成为了现在会计理论以及社会实务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因为"PPP"中的会计项目设计额范围非常的广泛,既涉及到很多的公共部门的会计并且还涉及到很多私营的会计部门,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而且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公认还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在相关的部门中也受到争议。 相似文献
5.
6.
7.
郑东霞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21,(1):90-91
随着人民群众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社会基础设施的种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投入高、建设时间长的工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引入了PPP模式,旨在和社会资本联手,提高社会基础设施的完成度.如何在PPP项目中引入会计核算制度关系着整体项目的成功开展与否.作为未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式,对PP... 相似文献
8.
9.
PPP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主要应用于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解决政府投资公共产品缺陷和财政资金紧缺状况、,提高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效率的有效方式.自2013年起,财政部、发改委多次发文大力推广PPP模式,晋中市也逐步开始了纯公益性及经营性项目的PPP融资模式探索.本文以晋中市为例,分析地方政府PPP融资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PPP模式的基本理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PPP融资模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11.
13.
14.
15.
《济南金融》2016,(11)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171家公司为样本,选取企业横向社会资本、纵向社会资本和企业特有社会资本等三个维度7个指标,构建企业社会资本度量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时间效应模型的均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社会资本对企业债务融资可得性和融资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政企关系对企业债务融资可得性有不显著正向影响,但企业高管曾在银行任职、银企借贷关系时间和银企多元化关系对企业债务融资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国有控股和机构投资者控股则对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无形资产对企业债务融资具有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资本都有助于企业获得长期债务融资。除此之外,企业营业利润率、企业实际税率、企业规模、资产担保价值和企业成长性都对企业债务融资可得性和融资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尽管我国与美国的体制、国情社情、PPP发展情况不尽相同,但美国PPP立法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的PPP立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PPP在美国是旧现象、新概念,存在"横向""纵向"之分。联邦层面至今没有统一的PPP法律,相关立法散见联邦立法与州立法中,集中在交通运输领域,主要是授权立法,整体上呈现多层级、分散式的特征。美国现行PPP法律引发合同条款约束政府公共行为、为加快项目进程不惜削弱环境保护、PPP采购缺乏竞争性等争议,由此带来的经验启示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明确政府间财政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借助中国独特的大样本PPP项目库,本文检验了区位劣势对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区位劣势地区的PPP项目中社会资本出资占比更多;这一现象可能与地方政府主要和国有企业(尤其是市县级国有企业)签约PPP项目以及“以地引资”的模式有关;区位劣势地区的这种引资模式并不具有持续性,因为这些地区的PPP项目更可能会迟迟不开工;进一步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PPP市场透明度有效缓解了上述引资模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保障房投融资问题是制约其建设规模、速度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目前我国保障房项目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将PPP模式引入保障房建设是重要的制度创新。本文就融资模式选择、私人部门资金回收、风险分配、运行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进行了研究,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