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发展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如何在配合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自身经济转型是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金融作为支持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部门,在现有体制下,如何积极与城市政府部门协调配合,创新金融扶持方式,并赋予资源枯竭地区开展金融的先行先试,突破现有金融瓶颈,以促进该类城市经济成功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靖 《北方金融》2023,(2):53-54
<正>内蒙古作为全国重点资源大省,不仅肩负着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同时也肩负着老旧能源城市振兴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双重任务,推动辖区绿色金融发展、促进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摆在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2022年以来,内蒙古金融业着力推进绿色金融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助力全区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但是,推动绿色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工作仍面临市场主体认识不一致、基础配套不完善、产品服务创新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培养绿色金融理念、构建发展促进机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大创新力度等方面,提升绿色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3.
刘妍 《财会学习》2020,(2):204-205
现如今,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大同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为此,通过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大同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SWOT分析,剖析了大同市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优势基础与现实障碍,并从政策制度、微观主体、中介体系和金融产品四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助推大同市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的整体运行规律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相关的金融中心城市所拥有的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只有真正了解金融,学会在金融中心城市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够保证在金融城市的市场经济体系下有所存活,而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政策不断推出,绿色金融概念也渐渐出现在了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尤其是我国现如今所有的经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将绿色金融成为了今后的资源使用以及战略目标,而本人也会就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的作用进行仔细分析,希望通过本的分析可以让我国的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行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三五”规划提出“绿色”的发展理念.G20杭州峰会上,绿色金融被首次引入,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球共识.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以煤炭及其延续产业占主导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在资源能耗、污染排放等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亟需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以长治市为例,阐述了新常态下绿色金融发展的着力点,分析了绿色金融发展的受限条件,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在浙江等五省市开展绿色金融试点工作,其他省市也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筹备建设.在我国各省市建设绿色金融热情高涨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实施效果有待检验,因此需要进行绩效评估对绿色金融工作进行评价和反馈.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绩效评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于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概述了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内的绿色金融绩效评估的主要做法,并指出我国绿色金融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面对资源枯竭的困扰,资源型城市在转型的过程中,要求广泛而有效率的信用活动和金融运行,才能保障持续增加的资本投入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及障碍,提出依靠金融产业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在金融产业引导,扩展金融服务体系,突破金融约束,创建良好金融生态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诸多困境,促进资源性城市的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融纵横》2010,(12):20-23
在当前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矿产枯竭、行业能耗高及生态环境差的状况,以低碳经济为主导调整产业结构已成为其必然选择。本文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深入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机遇及其初步探索。研究发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呈现较高的相关性,探讨了当前金融扶持低碳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绿色金融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绿色金融体系框架已逐步构建。为了解和分析评价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阶段规律,本文将绿色金融功能划分为资金融通、资源配置、储蓄投资转化和风险管理四大功能,并在四大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现阶段绿色金融功能的实现及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资金融通和储蓄投资转化是现阶段绿色金融功能的主要体现;资源配置功能尚未完全体现,金融机构对污染行业的退出还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融资工具发展缓慢是风险功能实现的重要阻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走绿色发展道路已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县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城市与农村、工业和农业的交汇点。如何通过绿色金融机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江西省新干县为例,分析了该县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其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模式,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In an era during which the COVID-19 pandemic continues to spread, high-speed railway (HSR), as one of the key influencers of urban green developmen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urban green finance and green productivity. This paper uses HSR as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SR openings on green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cit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the opening of HSR is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green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cities. Second, the opening of HSR make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green productivity in large-scale cities as well as cities in the east and central regions. Third, the opening of HSR can positively impact urban green productivity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However, this positive impact tends to first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over time.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e” and “environment,” green finance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ities. These findings will provide positive and useful references for cities to formulate reasonable green development plans in the post-COVID-19 era.  相似文献   

12.
安国俊  訾文硕 《财政研究》2020,(5):117-128,F0003
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大环境变幻莫测的背景下,我国自贸区已形成"1+3+7+1+6"的基本格局。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需稳定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和产业链布局,这为自贸区发展带来挑战与机遇。同时,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也得到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无疑可以为自贸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的自贸区与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同时从自贸区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出发,深入探讨绿色金融结合绿色财政助力自贸区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十四五"期间绿色开放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首次将“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中国绿色发展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实践都在“十三五”期间获得迅速推进。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本文研究了政府、企业和银行三大利益主体的行为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讨论政府是否实行补贴和惩罚对绿色金融发展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并通过MATLAB软件对博弈系统进行动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银行和企业初始决策选择的比例决定了演化博弈系统是否会收敛到理想状态,研究发现银行和企业在节能减排的过程具有良性互动效应;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博弈系统的演化结果都倾向于理想状态,且演化速度也明显提高。最后,针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积极实施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经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中国戴南产业集群发展的轨迹,剖析了戴南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特点以及制约集群进一步发展的金融瓶颈,提出了金融支持戴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构想,着重指出了转变观念、创新机制、组合产品、完善体系等四个方面金融支持的新路径,为金融助推产业集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率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5.
自201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东兴市作为中越边境口岸城市推行了多项以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为主线的改革举措,实现了汇率定价并挂牌公布,开展了我国第一笔银行越南盾现钞兑换业务,对中越边境贸易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土壤。本文意在分析东兴沿边金融改革进展,研究沿边金融改革措施对东兴市边贸结算产生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协同发展可有效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在改善环境、降低碳排放的同时,提高“三农”领域的金融可得性.目前,中国在金融支持绿色农业发展上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绿色农业的标准尚未统一和规范,金融支持绿色农业的范围不够明确,缺乏针对绿色农业融资主体的信用体系,缺少绿色农业供给端的风险分担机制以及绿色农业消费端尚待进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本挖掘法测算了2012~2017年全国31个省市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水平,在此基础之上,首次较为全面地检验了政策推动、金融发展、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四大类因素对各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并分别对2012~2014年、2015~2017年两个时间段子样本,以及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子样本进行了进一步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地方专门政策和金融发展水平是推动我国各地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变量,但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不稳定,且有赖于地方政策的实施;从时间上看,金融发展水平和地方政策推动分别是2015年前后我国各地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2015年后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增强了金融发展对绿色金融的推动作用;分区域看,由金融发展水平主导的、自下而上的绿色金融创新在东部地区更为活跃,而西部地区则更有赖于地方政策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与金融和谐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当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这为推进城镇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积极支持城镇化建设,不仅是区域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加快自身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本文运用城镇化率与金融支持和财政支持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得出金融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了较大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当前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积极实施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经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中国戴南产业集群发展的轨迹,剖析了戴南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特点以及制约集群进一步发展的金融瓶颈,提出了金融支持戴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构想,着重指出了转变观念、创新机制、组合产品、完善体系等四个方面金融支持的新路径,为金融助推产业集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率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0.
金融工程是未来金融的发展方向,我国应该积极发展金融工程,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以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金融效率的含义出发,结合我国金融效率的现实状况,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了发展金融工程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在金融改革中某些有悖于金融效率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