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商誉准则演进过程,分析了商誉的内涵,采用“财报信息的编制者(管理层)——财报信息的鉴证者(审计师)——财报信息的使用者(投资者、政府、社会公众)”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了商誉产生的动因、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准则演进方面,美国商誉会计准则的演进背后主要是各个经济利益集团的博弈,国际商誉会计准则的演进动因主要在于平衡各个成员国的利益需求,我国会计准则的演进动因主要在于结合经济发展进程的同时与国际接轨;国内外有关商誉的研究主要从好感价值论、协同效应论、超额收益论等视角归纳了商誉产生的动因,从并购交易特征、管理层行为、外部市场环境等方面归纳了商誉及其减值的影响因素,从财务报告质量、股权投资者、债权投资者等角度归纳了商誉及其减值的经济后果。未来可以进一步以理论与实证结合,立足中国情境展开更加深入系统的商誉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FASB在2001年采用减值测试法而不是摊销时,购买商誉会计在新的方向上取得了进展。寻求国际趋同和全球协调的IASB在其2004年发布的IFRS3中也执行了这一变化。从摊销到减值测试的转变涉及了根本的变化。本文首先考察商誉是如何产生的,然后比较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商誉处理会计实务,并指出它们的转变可能对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梳理会计学和会计实务中的商誉概念及其计量方法,总结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商誉确认与计量规则,提出应该基于财务报表体系的中心和收益确认观念来思考商誉减值还是摊销的问题。笔者认为,按照现行会计准则制定的逻辑和发展方向,商誉不应该进行摊销,而是继续采用现行的减值处理方法;但若考虑商誉会计处理中的实践问题和当前财务会计从以利润表为中心向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过渡这一发展阶段的混沌特征,则可以把商誉视为一个费用库(而非资产)进行分年度摊销(同时减值测试),抑或一次性处理。笔者认为,如果A股上市公司2018年之前的商誉减值会计处理被操纵了,有巨额的减值损失未被确认,那么,即使商誉减值改摊销也并不能排掉商誉这颗雷,因为商誉摊销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和计提减值准备。当然,如果我国资本市场是有效的,2018年度财务报表中爆炸的商誉雷并不会成为资本市场的雷。笔者还分析指出,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并不是采用权益结合法来处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而是采用历史购买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的。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针对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永久保留法、直接冲销法、系统摊销法、减值测试法四种观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务着重探讨了商誉减值测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减值测试法更可能导致商誉初始计量的金额虚高、商誉减值测试的估计和判断空间过大、商誉减值测试的实务操作口径不一致。认为现行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并不是技术上的最优选择,即使改进减值测试也难以根本解决实务问题,而恢复摊销不失为现阶段较为可行的做法,可以降低因减值测试主观性、复杂性、可操纵性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2018年资本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出,巨额商誉减值致使上市公司业绩集中“爆雷”,引发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誉资产后续计量方法的激烈讨论。通过梳理直接冲销法、永久保留法、系统摊销法和减值计提法四种典型的商誉资产后续计量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备受争议的系统摊销法和减值计提法进行利弊分析。研究发现:系统摊销法可操作性较强,摊销额对利润的抵消作用会使上市公司更加谨慎地对待企业并购,从源头上杜绝巨额商誉的产生;但资本市场瞬息万变,一旦产生明确的减值迹象,计提商誉减值可提升商誉资产账面价值的相关性。基于此,提出未来对商誉资产的后续计量应重新引入系统摊销机制,并在有明确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  相似文献   

7.
8.
2020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关于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的最新讨论稿,其中支持摊销或减值的两股力量僵持不下,最终减值以两票的微弱优势"险胜",但是该项结果仍旧不尽如人意,关于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的探讨仍在继续.本文从商誉的本质与内涵入手,对两种后续计量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对比分析,在介绍了摊销存续的各种理由后得出结论:商...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商誉减值测试的影响、弊端,提出了商誉减值会计完善和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薇 《中外企业家》2013,(10):267-267
本文论述了商誉减值测试的影响、弊端,提出了商誉减值会计完善和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自创商誉的确认,既关系到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遵循,也直接关系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及保值与增值等问题,确认自创商誉有利于正确揭示企业的经济资源和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2.
周芝燕 《企业导报》2009,(9):114-115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摊销是无形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都是"无形资产"的备抵项目,共同反映着无形资产的现时价值,既有许多区别,也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经济商誉与会计商誉的差异,对造成其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加快实现经济商誉与会计商誉内在统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经济商誉与会计商誉的差异,对造成其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加快实现经济商誉与会计商誉内在统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近年来上市公司频发的并购重组为背景,选取2007—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商誉加剧了并购方的股票错误定价,高商誉的公司股价被严重高估,计提商誉减值能够向投资者传递增量信息,缓解商誉导致的股票错误定价。进一步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和投资者情绪在并购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在管理层持股高、分析师跟踪人数多的情况下更为显著,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存在利用并购商誉导致的股价高估实现高位减持的行为。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对并购商誉正确定价,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16.
商誉减值是会计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企业并购商誉初始确认中泡沫形成的原因及部分商誉法下存在的问题,梳理了部分商誉法下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原理,提出商誉“整体计算,部分计提”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梳理了存在少数股东的并购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针对商誉会计处理未来准则制定的思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温  庄克新 《会计之友》2007,(8S):86-87
本文通过对与商誉相关的会计;住则的比较和综合分析.系统介绍了合并商誉初始确认的方法、原则、影响因素、后续计量及商誉减值测试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概括介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有关合并商誉会计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变化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状况,指出我国在制定有关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准则规范时应借鉴国外经验:一是在合并商誉初始确认和计量上应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一致;二是在合并商誉后续确认和计量上应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处理方法;三是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企业合并会计的需要适时调整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企业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时国内外合并商誉会计处理规定的回顾,介绍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最新潮流,剖析合并商誉减值测试法的利弊,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状况,建议我国对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宜采取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做法,不适宜从开始就直接选用减值测试法,以便于实务操作,并减少核算成本;待条件成熟再直接选用减值测试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技术的积累和人们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在此环境下,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凸现,其必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财务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以我国已有的无形资产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规定的会计规范为基础,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与愿准则相比,新准则对无形资产核算的会计规范作了较大的调整。除了对无形资产进行了新的科学的定义外,新准则对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上也作了较大的改变。本文着重就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累计摊销的区别作了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