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当前中国大部分企业都能认同CRM战略给企业带来的效用,但企业要成功实施CRM战略,关键是要让全体人员从思想上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因此怎样把企业文化与CRM战略的实施进行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京·松下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合资的中日双方认为,“双方要将合资企业看作是对人类文化进步有所贡献的事业对待,这样看问题,视野就宽阔多了。”这是北京·松下公司企业文化的高起点。该公司的优秀企业文化建立在松下管理技术优势与中国企业党群组织优势的最佳结合点上。是合资企业的优秀范例。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企业竞争已经从初始的产品竞争,发展到技术竞争和人才竞争,直到今天发展至企业文化的竞争.如今,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21世纪的竞争将会因经济全球化而加剧,超强的竞争,对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都将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扑面而来的全球化经济浪潮.要想在经济全球化中生存并有所作为的企业,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难以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战略与文化是两个至关紧要与企业命运攸关的最重要要素,这在企业界人士和相关专家学者中是有共识的。但进一步研究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问题,却存有不小分歧。  相似文献   

5.
来勇 《上海企业》2008,(1):59-61
广大的中国市场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企业,他们纷纷进入中国。有的在中国建立分支机构,有的甚至将本部移至中国。但更多的是在中国创建中外合资企业。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人员在合资企业经营活动中,必然带来思考问题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以至工作作风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外合资企业中表现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外双方人员的合作,影响着合资企业的经营业绩,还关系到中外企业合资重组是否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讲了一个英国的山雀与知更鸟同是喝牛奶,而遭遇不同的故事,通过对山雀适应环境得以发展的原因的层层剖析,从中得到启示:企业建立一个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将使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得以强化,从而实现企业永续经营和持续发展两大使命。  相似文献   

7.
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在发展出口贸易方面所起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成为保障我国出口贸易稳步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所以保证中外合资企业在我国本土健康地稳定地成长意义重大。中外合资企业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与科学的管理方法,由中外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在管理过程中,相互交叉的管理渗透在企业的各个领域中,包含着各自民族的文化背景、人生价值观念以及生活习惯,它都会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出现分化现象。如何在企业里统一思想,实现共同目标,做好中外合资企业文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外合资企业因其不同投资主体所带来的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了多个意识形态;外方投资者与中方党组织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信仰,因此,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只有把党建工作定位在共同目标基础上(有着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共同目标)有所作为,党组织才能有地位、有威信,才能巩固党在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如何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所面临的新问题、新局面,某种程度上讲中外合资企业中党建工作的成功与否将关系到我们的党群关系、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论企业文化战略的作用及其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企业文化的一般意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员工素质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作为当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和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企业文化正在普遍地被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特别是面对当前复杂的竞争态势,深入开展企业文化战略的研究,积极实施企业文化创新,对于正在发展中的我国企业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企业文化理论自80年代中后期被引入到我国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我国企业界,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文化战略的  相似文献   

11.
战略管理对于企业来讲至关重要。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行为过程,必然涉及来自原材料供应方、企业产品的买方、同行业竞争者、潜在竞争者以及替代品生产者等五个方面的影响。企业在进行战略设计时,应该以什么作为企业战略思维的出发点?进行战略实施时,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时间步骤?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着力阐述的企业做好战略管理前的整合思维问题。  相似文献   

12.
节存波 《活力》2010,(4):234-234,236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重组整合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高度关注企业变革重组中文化的变革与重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实现新的战略目标的内在需求。企业的重组需要文化趋向的认同:企业的发展需要共同文化的认同;企业的凝聚需要同一文化的凝聚。在实现以产品链为纽带的资产整合中,必须实现以文化链为纽带的文化整合,实现产品链与文化链的链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以巩固重组成果。形成持续重组和稳步发展的企业氛围。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兼并的目的就是通过优势互补,即为劣势企业剥离不良资产,卸掉历史包袱,也为优势企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发展优势.企业兼并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资产融合的运作状况,而且还取决于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和重塑状况.但在企业兼并的现实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意企业资产的重组,而忽视企业文化的整合,导致企业兼并后的不融洽,出现新企业不景气甚至不如原优势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兼并的目的就是通过优势互补,即为劣势企业剥离不良资产,卸掉历史包袱,也为优势企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技术变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竞争格局瞬息万变,企业处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下,要想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并使自身得到生存和发展,只能通过不断创新,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效率,更快地速度,更好的产品.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提到创新时往往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创新,而缺乏对其他因素的重视,忽视了各因素之间的协同创新,陷入了“创新找死、不创新等死”的困难境况.因此本认为,只有通过整合创新,即从观念、化、战略、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并将其整合,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目标,获得生存和不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济》2017,(10):26-30
在政治关联的情形下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迫切需要进行政治战略与创新战略的有效整合。本文探究了企业政治战略与创新战略的整合原则、整合过程、整合模式。在整合原则方面,要力图实现协同效应、政策效应和战略过程效应,保证整合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目标性。在整合过程中,要遵循位置分析、战略分析、策略分析的逐层递进,直至形成具体的整合策略。每个分析过程均需综合考虑市场因素、组织因素和政治因素,积极应对创新的五种竞争力量。在整合模式上,要注意运用三种基本模式,即战略协同、事项协同、战略互动,注意三种模式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适用的资源条件和三种模式知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并购企业战略整合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购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能够实现协同效应,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能够提升企业文化力,迅速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功能,然而并非所有的并购都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麦肯锡公司和贝恩公司的调研都表明,只有23%左右的企业有幸获得成功,56%左右的企业"赔了夫人又折兵".  相似文献   

18.
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如果企业完全出于市场行为,并购的目的就是通过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实现财富与价值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中外合资企业不稳定性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方式很多,包括贸易(直接贸易或代理贸易)、生产许可(Licensing agreements)、特许经营(Fran chising)、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 Uring)、交钥匙项目(Turn-Key-Project)、包揽承建(Trunkey)、BOT(Built-Operate-Transfer)、直接投资等方式.据统计1996年前三资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无论从项目数量或协议金额都占第一位,组建中外合资企业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必然要选择实施多元化战略,但是随着多元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更加合理地配置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协调好自身和各方的利益关系,否则企业由于多元化所产生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成本也会随之提高。因此,企业在同时实施多元化战略和供应链整合战略的过程中,研究如何将供应链整合战略与企业的市场以及产品多元化战略联合运用,以及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