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丽明 《特区经济》2011,(5):147-149
农民工在为城市化进程做出贡献的同时,又不能完全融入到城市文化中,处于城乡边缘的"真空地带"。文章分析了农民工在身份认同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制度构建,以期对农民工身份认同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3.
文章基于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84名外来农民工的量表调查,进行了信度检验、分层面因子分析、结构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职业认同由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学习和职业态度构成,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相关性、方差解释率、特征值以及模型拟合指数均达到理想水平,显示出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与以往对其他群体职业认同的研究结果不同,“职业学习”是农民工职业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表明了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可见,强化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对于提升农民工的职业认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辜志强 《老区建设》2007,(10):15-16
城市认同是农民工身份转换的文化心理问题.本文描述了农民工身份转换的现实状况、从转型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城市认同缺失及其社会原因,建议农民工提高素养,培养城市认同,完成社会身份的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5.
张蕾  钱思羽 《魅力中国》2014,(11):209-210
正文在中国,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越来越宽容,这很大程度源于大众媒体所构建的同性恋形象的良性变化。同时,同性恋者对自身的评价和认知也有了改变。本文旨在探讨二者的关系,即同性恋者对自我的身份认同与媒体构建的同性恋形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方英 《现代乡镇》2006,(10):9-12
认同与职业认同在对认同的研究中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对和认同相关的社会结构的研究;另一个是对内在的自我证实的过程研究(Sheldon Stryker,Peter J.Burke,2000)。前者可以称为社会认同,指的是一个人关于他属于一个社会类别或群体的理解,在这个社会认同形成机制中包括自我归类和社会比较两个重要的过程;后者可以称为个体认同,这种认同将自我归类为一个独特的实体,明显的不同于其它的个体。对于职业认同的把握,我们可以相应的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个是职业的社会认同,是指社会大众对某一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的理解;另一个是职…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以徐州地区为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新生代农民工在自我认同、对城市的归属感、城市以及乡村的心理距离四个方面和老一代农民工均有较大的差异,城市的壁垒消解了他们对于城市的向往,而对家乡归属感的疏离让他们成为真正漂泊的一代。  相似文献   

8.
钱其凯 《魅力中国》2014,(5):270-271
当前的青年农民工群体,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还是在身体素质等方面普遍优于前一代农民工。从应然的角度讲,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但是,由于其先赋身份的影响.当前青年农民工融入社会仍面临着诸多障碍。一方面,来自城市方面的排斥而使其很难融入其中;另一方面,长期脱离农村社会,他们已不再属于真正意思上的农民。因此。当前的青年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和农村摇摆不定,不断被边缘化。本文主要从农村和城市两方面来探讨青年农民工的身份边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员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党员”这一身份的接受和确证,其认同“党员”身份本身以及与“党员”身份相关的价值观念和角色期望。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在知、情、意三个层面上的表现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对党员身份和党的性质的认知度较高,但在情感和行为层面上未形成与认知层面的统一性。要在知情意层面上实现身份认同统一,需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0.
身份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自我、类别、角色等概念相联系,揭示了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本文综合研究认同理论,尝试性地提出了认同二维矩阵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身份认同的三个层面:自我认同、角色认同和归类认同。  相似文献   

11.
游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保护之外的锡伯族贝伦舞艺人,在建构社会身份的过程中陷入了"生存危机"与"精神归属"的双重困惑.本文以社会结构理论为依托,通过分析贝伦舞民间艺人在不同场域中的角色地位与话语权利,重塑贝伦舞艺人的身份认同和构建,旨在剖析其行为模式与贝伦舞传承之间的关系,以此促进贝伦舞艺术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与众多近现代朝鲜移民作家不同,朴启周是在中国出生、长大,并走上了文学之路的移民第二代作家。1940年前后,回到韩国之后的朴启周陆续创作出多部以自身移民生活体验为题材的移民小说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东北地区朝鲜移民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频频提起身份认同问题,阐述、寻找和确认自己的"身份"。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朴启周来讲,更多地表现出移民者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文章采用沈阳市362名环卫工人的就业史数据,运用Count Data模型及OLogit模型,对城市工人和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身份差异是影响农民工与城市工人职业流动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表现为环卫行业中农民工的职业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周杨 《理论观察》2014,(10):151-152
在国家教育战略层面,创业导师的存在具有明显的合理性。但由于在理念、学科、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困境,创业导师面临认同危机。通过成立创业教育教研室,改革创业导师管理机构,完善创业导师动力机制可以对创业导师身份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通过解读巴拉克·奥巴马的自传,以奥巴马为个例来透视其文化身份的嬗变,认为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主体很可能产生一种分裂的文化身份认同,引起急切的身份焦虑,造成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多元文化背景使奥巴马在逐渐理解和包容中,建立其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农民工被正式划入产业工人队伍。但由于现实情况的局限,农民工在本质上并没能真正融入工人群体。促进农民工阶层的身份转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做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孙越 《理论观察》2014,(4):100-101
在高校从业的农民工群体,作为农民工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由于其身份的典型性与特殊性,他们不仅受到中国城市化进程大环境的影响,还受到高校特殊小环境的影响。高校临时工群体是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并逐步成为高校建设和维护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身份认同及价值追求问题却很少有人关注。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校园内的特殊农民工群体认同问题进行探析,探索影响这个特殊群体认同的因素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整个社会中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从专业、学校、职业和地域四个维度对大学生和研究生毕业生身份认同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专业上文科生和理科生存在明显分歧;在学校上大多数毕业生对母校认同度较高;在职业上男生和女生的选择有差异;在地域上各人想法各异但有部分人倾向于家乡所在地.  相似文献   

19.
自我认同是人在内部与外部能量交换的过程中产生了自我经验,同时通过自我反思,形成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跨越的过程。自我认同表现为对理想自我的占领,对理想的职业形象、生活形象的自我塑造。成人经常处在再社会化的过程中,处在自我再认同之中。我们深入探讨成人的自我认同有重要意义,自我认同是个人成长的源动力,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研究生党员在身份认同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入党动机不够端正、政治信仰不够坚定、价值取向有所倾斜等;研究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培养教育不足、发展研究生党员过程形式化、党内活动缺乏创新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研究生党员朝夕运用的虚拟社区来加强身份认同,对于形成一支又红又专的研究生党员队伍意义重大,同时也提升了高校研究生党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