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既吸收了费尔巴哈的人是人的本质思想,又以实践的、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人的科学理论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学理论。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及人本思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明钊 《魅力中国》2010,(6):322-322
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思想深刻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在继承和吸收了费尔巴哈从社会关系角度界定人的本质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对费尔巴哈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观念给予中肯批判并且超越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的唯物主义解释视域,首创从实践关系视域认识人的本质问题,使马克思的人学观趋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陈淼 《改革与开放》2016,(10):33-3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的人的“类本质”思想虽然是从费尔巴哈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但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和意义.本文从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关于“类本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类本质”内涵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马克思“类本质”思想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在对费尔巴哈人学思想批判与“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马克思和费尔巴哈都是从人的“对象化”关系入手揭示人的本质与人性问题的,但是,由于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对人的存在的“对象化”事实与“对象性关系”所指的理解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因而决定了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学思想的根本分野。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表明,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劳动本质的核心理论,摒弃了其自我意识和绝对精神的唯心主义论调,超越和发展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学说,形成了自己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和考察对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马克思关注的核心问题。正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把握,才使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思想的转变。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费尔巴哈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探索才最终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马克思的人本观启示我们:要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尊重人的精神属性、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介绍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和萨特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分析了萨特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区别与联系。认为,萨特与马克思研究人的本质问题的出发点各有不同,关于群体和个体的侧重点不同,对自由的看法不同,对主体能动性的理解也不同。但他们共同奠定了人认识人的本质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质问题与这个世界的基础到底是物质还是精神有很大的联系。费尔巴哈使人的本质摆脱精神层面的空谈而复归到现实世界,但他"直观"的局限性使其不能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在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精华的基础上,对他进行坚决的批判,使自己的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正确看待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探讨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中是否存在一个"费尔巴哈阶段"。  相似文献   

9.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关人的本质思想的论述,并不是给“人的本质”下定义,而主要是为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就人的本质理论而言,与以前的旧哲学相比,马克思理论实现了三大转变:从“对象性存在物”的视角向“对象性活动”视角的转变;从“静态的感性直观”视角向“动态的历史发展”视角转变;从“既成论”视角向“发生论”视角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刘景平 《改革与开放》2014,(4):37-37,39
透视整个哲学史,关于对人的本质这一理论真谛的探索,在哲学届算得上是一个不朽的主题。马克思作为该领域的重要贡献者,对人的本质的探索更是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并以人的社会关系为基本立足点,科学的形成了人的本质理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为依据,辅之以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现阶段所取得的各项研究成果为参考,试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演化轨迹进行再梳理。  相似文献   

11.
牟媛媛  李茜  杨文歆 《魅力中国》2013,(34):277-277
从人类起源以来,哲学家们就没有停止过思考“人是什么”这个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人的本质”这个古老命题进行了新的考察和批判。本文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入手,进而探讨研究人的本质思想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首先通过从劳动、社会关系和需要三方面来阐释马克思人的本质,接着从人性各种要素、人的本质异化理论、"以人为本"三方面来具体阐明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在当代我国的丰富和发展,最后指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于当代我国全部人的问题、德育工作的开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史培 《魅力中国》2010,(29):377-378
人的本质与人生追求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本文从马克思关于人的三重属性出发,探讨人的本质。基于人是自然存在物、类存在物、社会存在物的本质,分别从这三个层面深入讨论,得出人的终极追求是存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佟璐 《改革与开放》2011,(24):40-41
马克思在《手稿》中关于人的类本质的论断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理想主义色彩的局限性,但《手稿》还是比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一般思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哲学策源地,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     
各个时代哲学家所了解的人的本质角度各不相同.人的本质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变化,从神话传说开始,到朴素的解释,中世纪的偏有唯心的理论,最后的经典的被大家认同的马克思的解释,人的本质问题得到了完美的提升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丁慧敏 《魅力中国》2014,(17):28-2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超过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志,马克思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确立了一种主体的、辩证的全新实践观,并以此为线索,回答了历史的主体、历史的使命等问题,揭开了历史发展之谜;同时运用马克思的全新的思维方式来把握“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可以发现和说明,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外在体现和发展结果。因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作为人的类特性,使人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可能,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然前提之一;社会属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然前提之二;而自我实现作为人的一种高级需要,是人类本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郭毅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4-17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经典著作中“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并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行为假定进行比较,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阐释“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此说明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基础、发展目的和发展条件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可以发现和说明,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外在体现和发展结果.因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作为人的类特性,使人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可能,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然前提之一;社会属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然前提之二;而自我实现作为人的一种高级需要,是人类本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周文娟 《魅力中国》2010,(7X):291-292
人本学作为马克思的重要体系之一,是贯穿马克思哲学的线索。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在人道主义方面人的本质的定义到从历史唯物主义方面透析人的本质。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的演变来研究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链接现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