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关系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加直接激变农村收入结构的变化。利用中部八省和西部十二省(市)的1998-2012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与人力资本投资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计量模型,通过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投资对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都存在正影响,但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更大;进而分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迁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迁将会推动城乡结构的演变,有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杨红艳 《北方经济》2012,(16):79-80
文章从农民收入构成角度,通过对贵州省1990~2010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贵州省的农民收入现状和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较大,但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比重逐步上升。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比重虽然较小,但发展潜力很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探寻农民进一步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2013年全国农民收入增长实现了"十连快",向着完成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收入倍增目标又迈进了坚实一步。但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仍未扭转,农村内部收入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从未来农民增收的渠道看,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空间越来越有限,工资性收入增幅不断下降,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增长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4.
王计强  王征兵 《乡镇经济》2009,25(12):68-73
文章通过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的变动情况,分析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利用动态计量模型协整方法,得出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即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有很大的正效应;非农劳动力的比重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很大的正效应,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主要应从以上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一、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变化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43.8元增加到2009年的5153元,增长了117倍。从1983年开始,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首次超过工资性收入。2009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分别占农民纯收入的49%和40%,两项相加接近90%。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一直比较低。2009年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占农民纯收入的3.3%和7.7%。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宝鸡市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相关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关键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坚持发展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并举”,实现扩大家庭经营性收入、提升工资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转移性收入“四轮齐动”。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比上年增长21.2%,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增幅最大的一年。  相似文献   

7.
华小全  马怀礼 《乡镇经济》2009,25(10):105-109
安徽省农民增收问题表现为绝对收入水平和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差距、与周边省市的区域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等。文章采用VAR模型分析得出: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成因,农民工资性收入波动超过50%是由城镇居民收入波动造成的、农民经营性收入波动的贡献度达到30%。因此应通过改进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构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新型城乡关系等方式,提高农民增收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资性收入已成为河北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本文从分析农村产业结构、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劳动力市场等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因素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丁文恩 《特区经济》2011,(7):171-173
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对农民收入来源进行解析,努力保持现有的增收优势,发掘、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增收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小才 《特区经济》2013,(2):127-130
河南居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决定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河南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自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自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从基尼系数、城乡收入差距等指标看,河南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河南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劳动报酬在河南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据抽样调查,今年一季度砀山县农民现金收入首次突破千元大关,增幅高达48.2%。其中工资性收入236元,增长8.8%;家庭经营收入712元,增长77.5%。主要增长点是出售库存水果的现金收入。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我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的核心任务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改革举措,夏粮获得大丰收,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拓宽,农民工资性和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加较多,转移性现金收入快速增长,为全年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对全省31个县区的3100户农户抽样调查,上半年.全省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人均达1700元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2%。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对农民收入来源构成的实证研究发现,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农民收入增加贡献最大,工资性收入的比重逐步增加.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来看,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及其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增加工资性收入是增加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双重约束,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效应模型,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各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农业生产化肥使用量、非农生产总值占GDP比率对农民增收有正向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消费支出比对农民增收和劳动力转移起阻碍作用。本文就进一步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民增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华 《特区经济》2009,(2):174-175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按收入来源可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家庭经营农业收入、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与工资性收入。本文通过对这三部分收入分别进行讨论,认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因素为:农民人均耕地资源有限,农民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市场虽然巨大但是过于分散;农民人力资本投入低。最后,本文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对策及一些短期对策。  相似文献   

16.
提高常州农民收入水平的结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结构上看,农民纯收入可分为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大类,本文从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常州农民收入水平的结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翠锦 《特区经济》2010,(3):180-181
采用2000~2005年全国26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该时间段内我国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对农村贫困缓解的影响。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各种收入对本区域贫困缓解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家庭经营纯收入是我国农村贫困缓解的主要因素;与东、中部地区比较而言,西部地区贫困的缓解更加依赖于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对西部地区贫困缓解的效应强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具有典型中部欠发达地区特征的安徽省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显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阶级内部分化结构出现了新特点,收入来源发生了剧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都不断增加,而且收入结构逐渐优化。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受到经济相对不发达、农业主产区、农民工大量输出等区域性特殊因素制约,通过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动、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城市辐射力、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确立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并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就业等一系列关键措施可能实现增收目标,以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相似文献   

19.
一、泗县农民收入特点 2008年,农民人均总收入5952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513元,(其中外出务工收入1145元),家庭经营收入3717元,财产性收入143元。转移性收入4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0元。改革开放30年年均增长124元,年均增速为14.8%。但与全省4202元、全国4761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相比,仍相差422元和981元。由于县情、地域等等诸多原因,近几年农业发展水平一直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在全市四县一区属中等水平。泗县农民收入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具有典型中部欠发达地区特征的安徽省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显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阶级内部分化结构出现了新特点,收入来源发生了剧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都不断增加,而且收入结构逐渐优化。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受到经济相对不发达、农业主产区、农民工大量输出等区域性特殊因素制约,通过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动、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城市辐射力、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确立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并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就业等一系列关键措施可能实现增收目标,以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