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外贸产生的影响 就国际经济环境而言,预计今年总体状况略好于去年,但全球经济复苏压力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2.
近来,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不仅惊叹于中国模式的奇迹,更是寄希望于率先走出危机的中国成为拉动全球经济走出泥沼的动力引擎。据高盛公司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0.6%,其中发达经济体将下降1.2%,而金砖四国将增长4.7%。目前,四国在全球GDP中所占比重为15%,其经济增速比美国快50%以上,比七国集团快1/3。甚至有经济学家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中国经  相似文献   

3.
<正>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增长动力将逐步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国内经济在强化改革创新、保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总体而言,今年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略好于2013年,预计2014年全市经济增速在8.5%左右。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今年,全球经济继续低速增长,总体将略好于去年,但世界经济温和  相似文献   

4.
《浙江经济》2014,(15):64-64
从国际机构近期发布的全球经济预测来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界银行将全球经济预期从之前的3.2%下调到2.8%,IMF则将此预期下调0.3个百分点至3.4%,而IMF和世界银行分也别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和7.6%。当前全球经济弱增长态势已成定局,但主要经济体复苏之路存在分歧,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继续保持复苏,但欧元区步伐相对迟缓;而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仍在放缓。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9,(43):33-34
英国全国经济与社会研究所21日发表经济预测报告指出,全球经济正在从二战后最严重的衰退中复苏,预计全球经济今年将萎缩1.1%,但明年将增长2.8%。研究所主任马丁&#183;威勒表示,虽然这次金融危机代价昂贵,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要快于原先预期。  相似文献   

6.
2012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实施了八项政策措施,对于稳定进出口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决定性影响。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外贸产生的影响就国际经济环境而言,预计今年总体状况略好于去年,但全球经济复苏压力依然较大。第一,尽管全球经济已经出现复苏迹象,但上行阻力依然较大,低位徘徊  相似文献   

7.
《中国集体经济》2003,(2):47-48
新一年开始之际,人们普遍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许多全球性和国家级权威机构纷纷对2003年世界经济前景作出了预测。总体而言,预测均不敢过于乐观,但也都认定世界经济不会再次陷入衰退。联合国在《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由于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时间延后,2002年全球经济将仅增长1.7%,2003年的增长率将达到2.9%。最新调查显示,专家们预计经济的全面复苏将推迟到2003年下半年才能实现,经合组织2002年11月21发表的《秋季世界经济展望》指出,世界经济的复苏比原来预计的要“更加踌躇且不够广泛”…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2009,(12):77-77
在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后,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开始出现了一些复苏迹象。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衰退正在结束,但未来复苏势头疲弱,2009年全球经济预计下滑约1%,2010年预计扩张3%。这一预测与2009年7月《世界经济展望》更新相比,预测数据适度向上修订。  相似文献   

9.
《上海经济》2010,(1):103-103
在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后,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开始出现了一些复苏迹象。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衰退正在结束,但未来复苏势头疲弱,2009年全球经济预计下滑约1%,2010年预计扩张3%。这一预测与2009年7月《世界经济展望》更新相比,预测数据适度向上修订。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经济》2009,(6):79-79
全球经济:2009年全球将收缩1.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上半年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收缩1.3%,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发达经济体经济将收缩3.8%,明年仍将为零增长。其中美国经济今年将收缩2.8%,预计下半年美国济收缩步伐将放缓,明年年中将开始复苏,但明年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为零。欧元区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收缩4.2%和0.4%。  相似文献   

11.
美国没有坠入"财政悬崖",欧元区没有解体,中国没有"硬着陆"……许多我们曾经预测的风险并未成为现实2013年,全球经济终于步入了复苏的轨道。早在今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图景:随着抑制全球经济活动的因素逐渐消退,全球经济增长将加快。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平均  相似文献   

12.
[台湾《全球观察》10月25日]今年3季度,中国经济虽然比上季度略有减速,但仍然保持着强劲增势。按照当前的势头,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可望创下1993年以来的新高。按IMF的计算,今年中国可望超过美国,首次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全球观察预计,中国2007年全年的增长率将为11.5%。[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全球经济终于步入了复苏的轨道。 早在今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图景:随着抑制全球经济活动的因素逐渐消退,全球经济增长将加快。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将达3.5%,高于2012年的3.2%。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科技产业》1999,(11):58-58
世界经济明后两年将加快增长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世界经济预测和政策分析专家小组11月18日发展最新报告,预计1999年世界生产总值(GWP)将增长2.6%,2000年和2001年将分别达到2.8%和3.1%。由包括诺贝经济学奖得主宾州大学教授劳伦斯·克莱恩在内的上百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组成的小组认为,种种迹象显示,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复苏范围更趋广阔,预计1999年的GWP增长率将比1998年提高1.7个百分点,同时也比该专家小组今年5月预计的增长率高出0.7个百分点。专家小组对2000年和2001…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P)主席斯特劳斯一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日前表示,美国和全球经济2008年应该能够避免衰退。卡恩在采访中称,就目前来看,美国和全球经济都不会步入衰退,但是预计经济增长放缓时间将会延长,预计甚至2009年经济复苏也将是迟缓的。  相似文献   

16.
国际扫描     
《中国经贸》2014,(12):7-9
联合国下调对世界经济形势预测 中国驻印度经商参处消息,联合国日前更新《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在2014年和2015年将有所增强,增长率将分别为2.8%和3.2%,但这比联合国在2013年底所作的预测分别降低了0.2和0.1个百分点。下调原因是出现超出预期的变化因素。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在2014-2015年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在2014年和2015为2.0%和2.4%,比前两年的增长高出约一个百分点。这是2011年以来,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第一次同时呈现增长,有望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各国复苏。  相似文献   

17.
世界银行7目在新一期的《东亚经济半年报》中称,随着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开始实施,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年中触底回升,并于2010年全面复苏。报告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年中将触底反弹,全年增长6.5%,明年预计增长7.5%,并对东南亚其他经济体产生良好影响。报告把将亚太地区20个发展中经济体2009年经济增长预期从6.7%下调至5.3%;并警告称,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上海经济》2010,(4):78-78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逐渐过去,全球经济复苏已在路上。然而,复苏依然脆弱,随着财政货币措施对增长的影响日益减弱。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预计2010年全球增长2.7%,2011年达到3.2%,但出现二度衰退致使2011年增长显著减速或复苏加速这两种可能性都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19.
【摩根大通2009年2月】世界经济在2008年第四季度经历了近25年来的最大降幅,全球GDP萎缩了4.5%(环比折年率)。与之相伴,亚洲的贸易流动呈现明显下滑势头。由于来自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最终需求的最新数据仍然令人失望,预计全球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仍将面临同样严峻的下滑。直到下半年,随着政策刺激效果显现,经济才有可能温和复苏。对于2009年亚洲的出口行业来说,未来的主要风险在于全球最终需求进一步低迷。  相似文献   

20.
双周     
寰眼天下·国际全球经济呈双速复苏态势世界银行6月7日发布的最新《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1年和2012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3.2%和3.6%,世界经济今明两年仍将延续南高北低的复苏局面,2011年和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