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奇瑞全球计划2005年虽然才过去一半,但奇瑞向美国市场的"进军计划"却绝对是中国汽车界本年度的一枚重量级的事件。据报道,奇瑞将与美国知名汽车销售商梦幻公司合作,从2007年开始向美国批量出口轿车,同世界各大汽车巨头一起抢夺美国市场。一个建厂还不到8年的民族自主品牌竟然  相似文献   

2.
在自主品牌从模仿到正向研发过后,各企业纷纷触及汽车核心部件的研发,在比亚迪推出1.5TDI、吉利推出1.3T、海马推出1.5T、动力总成之后,奇瑞汽车也推出其自主开发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并率先搭载高品质战略车型艾瑞泽7上,1.5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升级也将打开奇瑞汽车一直以来实际无T可用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奇瑞创造     
樽粮 《中国品牌》2008,(2):116-124
奇瑞,弱势品牌成功突围的典范,"中国创造"的标志性样板!当来来往往的大街上出现越来越多的QQ小车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人在买车的时候将奇瑞品牌和众多进口品牌放到同一个层面上进行对比的时候,当欧美的汽车巨头们已经开始将奇瑞和丰田视为同一个级别的竞争对手的时候……你可能会疑惑,"世界工厂"中国真的能自己生产自主产权的汽车了吗?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已经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奇瑞能挑起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大任吗?勿庸置疑,奇瑞以其创造性巨石砸中了世界汽车市场的眉心!从零起步的奇瑞在东方和西方都赢得了尊敬。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奇瑞成了中国制造的突破性象征。而这本《奇瑞创造》就试图破译奇瑞标志性突破这一密码,这对"世界工厂"来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本书着重研究奇瑞的企业管理理念。通过对奇瑞汽车公司的全面分析,展示了奇瑞汽车的发展进程以及其产品研发生产的情况。着重分析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不同策略。作者在管理思想方面有着较深入的研究,书中描写了奇瑞水银泻地的穿插竞争战略,"系统集成"的企业核心能力,"草坪式"的成本控制思想及"保守赌徒式"的领导风格……同时对奇瑞企业的成长史做了清晰的整理。相信一切的疑惑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4.
《商务周刊》:自第一辆奇瑞汽车2001年上市以来,奇瑞10年间的发展一直与"建立民族自主品牌"联系在一起。最初,奇瑞以QQ占领微型车市场,并伴随其他车型的推出,经过93个月即实现了从0到100万辆的高速增长。但目前,包括吉利、比亚迪在内的其他车企纷纷在微型车市场推出了自己品牌的汽车,其他车型的压力更大。那么贵公司是如何在从国内自主品牌到国内自主名牌的阶段迎接来自国内外同  相似文献   

5.
新虎下山     
在SUV车型如火如荼的中国市场,奇瑞汽车算是第一拨尝鲜者,早在2005年奇瑞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SUV车型——瑞虎,而在众多品牌纷纷跟进推出新款车型抢食SUV市场时,瑞虎却迟迟没有动作。热门车型艾瑞泽7推出三个月后,借奇瑞“V字型正向开发”的东风,酝酿良久已久的战略车型瑞虎5终于要在11月底下线了。凭借与艾瑞泽7一脉相承的全新家族化脸谱设计以及不断精进的整体配置,瑞虎5进一步验证了奇瑞新体系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俞柏 《市场周刊》2005,(45):36-36
11月20日,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召回报告,从11月26日起,召回从2003年7月14日到2005年5月6日生产的东方之子系列车型,共18673辆。这是自主品牌厂商实施的第1次召回。  相似文献   

7.
奇瑞这个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代表,从出生开始就麻烦不断.2003年开始,它又招惹了国际汽车巨头美国通用.  相似文献   

8.
就在3月上旬的日内瓦车展,奇瑞凭借名为TX的SUV车型斩获"年度最佳概念车"奖项。在获得以严苛美学标准著称的欧洲设计界认可的同时,奇瑞也成为了首个获得国际汽车设计大奖的自主品牌。提升质量、提升销量、提升性能都可以成为自主品牌"破茧成蝶"的方法,不过,从老牌自主品牌奇瑞最近的  相似文献   

9.
在两个月前举行的2009年上海车展上,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突出,令人刮目相看.特别在新能源车型的品类、数量和技术指标方面,上汽、奇瑞、海马、比亚迪、长城等中国自主品牌均显示出较高的水平。已有海外媒体惊呼:中国掌握了跨越一个时代的新汽车技术.甚至已经反超了国际巨头!  相似文献   

10.
《三联竞争力》2008,(8):20-20
2008年6月22日,中国第一汽车自主品牌奇瑞有了新武器: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 经过3年筹备,奇瑞进军汽车金融的梦想终于实现,奇瑞徽银成为九家外资汽车金融公司之后的中国首家自主汽车金融公司。  相似文献   

11.
在合资企业主导的中国汽车市场,市场份额的瓶颈,制约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突破式发展,同时也加速了以奇瑞和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进军海外的步伐。本文以奇瑞和吉利为例,研究了中国自主品牌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着重对奇瑞新建投资和吉利海外并购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得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和"双管齐下"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4月份的“2005上海国际车展”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豪情万丈、奇瑞、红旗、哈飞等国产汽车制造商强劲推出自主品牌轿车,与国际品牌汽车同台竞技。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如:奇瑞、吉利、江淮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研发能力还是营销模式都有了一定的创新,也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是这些仅仅局限于国内低端市场,其出产量和市场份额与国外知名品牌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在外国汽车品牌充斥的市场分得一杯羹,扩大品牌知名度,走出中国、冲向世界,这与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推广密不可分。只有顺应汽车市场发展的潮流,不断改进和完善品牌推广策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才能赢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汽车大量涌入,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在承受着很大的挑战。在振兴自主品牌的呼声中,奇瑞、吉利、上海华普等汽车制造公司先后推出自主研发、自行制造具有民族自主品牌的汽车。在这些自主品牌争先推出后,却形成了民族自主品牌低价位、低品质的市场观念。3月18日,正值北京春意盎然的时节,沈阳华晨在人民大会堂为一个月前刚刚在沈阳下线的“骏捷”汽车举行上市仪式。“骏捷”是沈阳华晨历时三年,以欧洲汽车技术为标准打造的自主品牌家轿,以8.58万元的“国民车惊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然而作为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中国尚缺少世界级的自主汽车品牌。作为本土品牌的奇瑞汽车是中国目前自主品牌中的代表和精品。本文以奇瑞汽车为例,通过对奇瑞汽车国际化过程的研究,总结奇瑞汽车国际化战略的经验及成果,并结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奇瑞汽车国际化过程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安徽省汽车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华菱重卡、星马专用车、江淮汽车、奇瑞QQ等均已成为市场受宠的热点车型。以江汽、奇瑞、华菱三大集团为龙头的安徽汽车工业,已经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树立了一面希望之旗。这一“安徽现象”,受到了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三联竞争力》2005,35(1):22-22
在2004年中国企业创新年会中(参看本刊2004年12月号封面故事),我们曾关注过奇瑞汽车和华晨汽车这两家企业。虽然在同业中,它们的规模并不大,但其坚持自主品牌、自主开发的精神成为中国本土汽车产业发展的希望。就在奇瑞汽车的家乡,同样有另外一家汽车企业,也为自主品牌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相似文献   

18.
尹同耀 《品牌》2005,(11):57-57
我们希望外国人说起中国,就想起中国有个奇瑞,中国的汽车很好。而我们想要把奇瑞做成“中国的名片”。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做合资企业做不到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率先实现大批量出口。就目前来说,要实现这个梦想,最大的阻力来自品牌。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16日,奇瑞第100万辆车下线。在这之前,奇瑞与菲亚特、克莱斯勒签订了以自主品牌和代工交叉形式的海外市场合作协议,奇瑞提供给克莱斯勒皮卡、SUV、小型车等7款车型,还将参与克莱斯勒未来车型的设计,而奇瑞的自主品牌车也会在克莱斯勒强大的销售网络中进行铺货销售。奇瑞如此动作,显然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技术换市场"的合作方式,而在此次的谈判中,中方显得底气十足,从当初弱势的协商角色变  相似文献   

20.
奇瑞在2007年8月22日第100万辆汽车下线,这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迎来的第一个100万辆。2007年,以奇瑞、华晨、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越来越受到市场瞩目,不仅在国内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也初步建立了知名度。纵观2007年,包括汽车及零配件行业在内的中国车企,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