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附加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宽口径经济附加值是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外购货物和劳务上获得的增益,包括折旧额在内。即一个企业以它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金额收入与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购置劳务所发生的对外支出(不包含折旧额)之比所得的溢余部分,习惯上称附加值毛额或称附加值。狭义的窄口径经济附加值是扣除的对外支出部分包括折旧额,亦称为附加值净额。附加经济值是一个比营业利润更纯的盈利指标,即营业利润与纳税额、资本费用的差额。附加经济值不同于经济附加值在于它不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也不包括折旧额,反…  相似文献   

2.
评用净增值法编制增值表的优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值表是一种反映企业的增值额及其在企业各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情况的财务报告。增值表编制的基本原理是“增值额=分配额”。等式左边是企业当期新创造的价值,即企业对其各利益集团的贡献;等式右边是对企业当期新创造价值的分配,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根据对企业增值额含义的不同理解,可将增值额分为总增值额(GVA)和净增值额(NVA),由此增值表的编制方法也分为总增值法和净增值法。净增值法与总增值法争论的焦点在于对折旧的处理上,总增值法认为,企业当期的增值额等于企业当期的销售收入减去当期所耗费的购货成本和劳务后的余额。净增值法认为,企业当期的销售收入减去当期所耗费的购货成本和劳务后的余额,还应再扣除当期应计提的折旧。因为,折旧是一种已消耗资源的补偿,而不是价值增值,不应列作企业的增值额。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净增值法在对增值表的编报和信息披露方面较总增值法更加科学合理,具有更大优越性,更有利于企业各相关利益集团的长远发展。笔者在此就净增值法的优越性作以下具体论述。一、净增值法下,增值额的概念符合经济学中收益的定义,真正体现增值额与财富创造是同义词的思想。早在20世纪40年代,经济学家希克斯对企业收益的定义是企业年初与年末财富不...  相似文献   

3.
谈税务筹划中会计政策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税务筹划又称纳税筹划,一般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以收益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纳税节约。税务筹划的显著特点是筹划性,即事先谋划、设计、安排。而税务筹划与会计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受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非常明显。可以说,企业进行所得税筹划的过程,也是一个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 在税务筹划中运用会计政策,具体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折旧、折耗和摊销的筹划。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是缴纳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折旧及摊销额越大,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会计上可用的折旧方法很多,加速折旧 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节税方法。另外,企业财务制度虽然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限作出了分类规定,但有一定的弹性,对没有明确规定折旧或摊销年限的资产可尽量选择较短的年限,将该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完毕。由于资金存在时间价值,这样国增加前期折旧额,把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相当于依法从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2.准备项目的筹划。(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提取的减值准备有八项,不得刻意多计提或计提不足...  相似文献   

4.
会计实务对固定资产的减少一般都是这样处理的:①减少时,及时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②月末计提所有固定资产折旧时,当月应提“累计折旧”额=上月“累计折旧”计提额 上月增加固定资产在本月应提折旧额-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在上月已提折旧额。以上每个步骤的处理均符合《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清理和累计折旧计提的规定,也遵循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其实,这种操作顺序存在以下问题:在上述第二步中,减项“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在上月已提折旧额”说明,在固定资产减少的当月隐含着一个前提:存在“当月减少固定资产在当月已提折旧额”。实际上固定资产的减少都是发生在月中,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都是在月末。按照常规的处理顺序,在固定资产减少时,已经将其转入清理,在月末固定资产信息中已经不存在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值及其累计折旧明细账,所以月末就无法对其计提折旧,也不会存在“当月减少固定资产在当月已提折旧额”。原来的会计手工操作采用将固定资产归类计提折旧的处理方法,忽略了个体固定资产的变化,从而掩盖了上述问题,未能引起会计人员的注意。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大多是按照单个固定资产计提...  相似文献   

5.
马立坤 《新智慧》2005,(9):69-69
会计实务对固定资产的减少一般都是这样处理的:①减少时.及时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②月末计提所有固定资产折旧时,当月应提“累计折旧”额=上月“累计折旧”计提额+上月增加固定资产在本月应提折旧额-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在上月已提折旧额。以上每个步骤的处理均符合《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清理和累计折旧计提的规定,也遵循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其实,这种操作顺序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企业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处理方法及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评估增值及相关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7.
在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补价的情况下,若收到补价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即换出资产有账面未确认的增值额时,这部分增值的盈利过程已经完成,已经实现的盈利作为非货币性交易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计算收益的公式为: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247;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15;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247;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15;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就其本质而言,非货币性交易的收益是换出资产盈利实现额。会计账务处理中,根据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在企业资产发生增值时,这部分增值额并未入账,但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出资产的这部分增值额在交易过程中体现了出来,并且在收到补价的同时实现了增值部分的盈利。简而言之,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的确认其实是在换出资产实现盈利额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按一定比例来分配收到的补价,其公式可以表示为:应确认的收益=补价&;#215;[(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交的税费)&;#247;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例:甲公司将一批存货与乙公司的一项固定资产进行交换,交换后存货与固定资产的用途不变。设甲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为8万元,公允价值为10万元,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增值税税率为17%;乙公司固定资产公允价...  相似文献   

8.
折旧会计既是一个重要的资产价值管理问题,又是一个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即通过提供未来服务而获得未来经重要的财务、会计和税务问题,因而其一直备受会计理论界济利益;②可供企业长期使用;③具有可衡量的未来经济利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从折旧会计的本质、折旧计算方法、益;④是一种实体。折旧费用会计处理的模式选择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折旧会计(3)企业的本质。从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来看,企业是在制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社会分工的条件下,直接组合生产要素从事生产经营或服务一、折旧会计理论的分析的经济组织,是一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营利为折旧会计处理模式是折旧会计理论的直接表现形式。折目的的经济实体。依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的本质是企业主体旧会计理论应该解决折旧的本质、折旧计算方法和折旧费用之间的一组契约,企业主体是在企业投入人力资本和非人力会计处理的模式选择等问题。资本的利益相关者。折旧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同将直接影响各1.折旧的本质。理解折旧本质必须全面考虑产品的价值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构成、固定资产的属性、企业的本质和固定资产及其折旧的(4)固定资产及其折旧的报告目标。固定资产及其折旧都报告目标等方面的问题。是会计报表...  相似文献   

9.
《现代经济》2015,(6):4-5
固定资产属于非流动性资产,当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共同点都是将原价剔除掉残值后分摊到使用年限的各年中,即各年所提取的折旧额之和等于固定资产净值。这些方法都没有对货币的时间价值予以考虑,不能客观地反映此项长期资产的价值贡献。因此,本文试图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前提下,将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加以改进,对折旧额的提取进行时间价值的修正,以便于会计的正确核算以利于企业筹资、投资及运营决策效果的合理性提升。  相似文献   

10.
徐严  宫风杰 《新智慧》2006,(3):28-28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一般应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此规定的目的是简化折旧的计算工作,可以直接在上月份计提折旧的基础上,对上月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调整后计算当月应计提的折旧,所以本月应计提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本月应提折旧额=上月应提折旧额+上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应提折旧额一上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应提折旧额。该简化处理方式的确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笔认为此种简化处理方式欠妥,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即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计提的一种方法,是按直线法折旧率的两部,以固定资产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初账面净值计算折旧的方法。本文就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公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落实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通过减轻税负,加快企业设备更新、科技研发创新,扩大制造业投资等措施,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是指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实行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的政策。通过对新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新政策效应会在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折现、会计利润和中远期政策效应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之一。作为加速折旧法它应满足两个条件:1)各年折;日额之和等于固定资产原值与固定资产净残值之差;2)折旧额逐年减少。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使用的折旧率为2/N(N为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数),第K年的折旧额等于第K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折旧率(即2/N),其中K<N,使得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成立。一、以上两个条件的矛盾分析假设固定资产原值为A,预计可使用年限为N,净残值率为R。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折旧:第一年初固定资产净值为A,第一年应提取折旧额为A×2/N。第二年初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参照固定资产静态折旧的几种典型模型,构建了直线动态折旧模型、折旧基数变化情况下的加速动态折旧模型、折旧率变化情况下的加速动态折旧模型,分别根据各种折旧模型各自折旧额的内在规律性进行建模,比较好地实现了从静态折旧模型向动态折旧模型的转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去寻找各种动态折旧模型中各期折旧额的共同规律,进而建立起固定资产动态折旧的通用模型,以供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代入相应初始条件直接套用固定资产动态折旧的通用模型,方便地计算固定资产各期的动态折旧金额.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颁布实施,在折旧会计理论和实务方面更加规范,更加符合国际会计惯例,是折旧会计的又一理论突破。对折旧会计的部分基本问题作以探讨,并对固定资产准则中折旧规范部分进行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会计制度有关内容的变迁(折旧方法的改变由原来的会计政策变更改为会计估计变更)以及电算会计对折旧计算的更加细微要求,现有制度中的拆旧公式,无论是从内涵上还是从形式(写法)上,都存在一定缺陷.根据现行制度的变革,计算折旧应着眼于未来适用的观点,以本期为起点来计算折旧率,不采用全程(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的观点来计算折旧率.总体计算折旧额的公式是本期折旧额=本期及以后的折旧总额×本期折旧率.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在折旧会计理论和实务方面更加规范,更加符合国际会计惯例,是折旧会计的又一理论突破。本对折旧会计的部分基本问题作一探讨,并对固定资产准则中折旧规范部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企业集团成员之间常发生固定资产购销业务,即一方将自产产品等出售给集团内其他公司作为固定资产使用。正常情况下,购入方要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计提折旧,但也有不计提折旧的情形。《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而购入的单台设备在规定价值以下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可以一次或分次计入费用,不再计提折旧。《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只对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在本期以及该项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间的抵销处理进行了规范,而对一次(或分次)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的那部分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如何抵销处理未做规定。  相似文献   

19.
林风霞 《新智慧》2005,(10):27-27
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接受捐赠和盘盈的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这样,对于企业盘盈和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则需两次缴纳企业所得税:当企业盘盈和接受捐赠时,税法规定盘盈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作为营业外收入,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当企业使用该资产(该资产的价值逐渐转化为收入),以收入的形式收回该资产的价值时,由于税法不允许将该资产价值转化为收入的部分作为所得税扣除项目,从而造成该资产再次缴纳企业所得税。显然,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有关“接受捐赠和盘盈的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的规定是显失公平的。但要避开这一规定,使企业的税负重归合理,事实上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回顾,指出了折旧会计处理的两个基本原则:系统性和合理性;然后对公路经营企业对路(桥)类固定资产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几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讨论了折旧政策选择的其他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