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工荒”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 《乡镇经济》2005,(7):36-39
2003年“民工荒”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新课题。本文在剖析当前理论界对“民工荒”产生原因的种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五方面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二元经济特征明显,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但是在劳动力似乎能无限供给的情况下.自2004年东南沿海地区却出现“民工荒”现象。本文试图从工资刚性角度来分析造成民工荒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钻石 《开放导报》2008,(4):84-86,90
本文根据中国特殊国情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型,选取深圳农民工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沿海地区对外来农民工的“吸力”下降和内地城市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拉力”上升共同引起了沿海地区农民工短缺。  相似文献   

4.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发端于沿海地区并且蔓延全国的劳动力短缺不是暂时性现象,而是劳动力供给长期大于需求的格局正在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5.
双重劳动力市场是我国二元经济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反应,随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城乡人力资本差别将逐步缩小,劳动供给弹性有逐渐缩小和趋同的趋势,双重劳动力市场最终将会被劳动力一体化市场所取代,其前提条件是加强农民工文化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降低进城门槛和减少转移成本,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和各种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6.
何鹏 《北方经济》2007,(2):74-75
众所周知,企业在生产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资本、劳动是投入的主要生产要素,在这两个要素中,资本和劳动的稀缺性与丰富程度则取决于一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却相对过剩,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根据国家农调队的农村劳动力专项年度调查显示,1997年至2000年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数由8315万人增长到11340万人,年均增长率达10.9%,总体上转移速度较快,2002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超过9400万人,比2001年增加约470万人,到2003年末,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6950万,比上年增加490万人,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4.9%。但是从2004年起至今,我国却多次发生了大范围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总量巨大,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由1987年的4414%,增加到2005年的52.5%,与全国逐年呈下降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有,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增强,以就地转移为主。2005年末,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为3714%,辽宁省为3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就地转移占已转移总量的79.6%.异地转移仅占2014%。[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但是近两年来却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的出现,是由一系列原因造成的,是社会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本文认为国家应该尽快建立统一的国民待遇制度,并通过调整同行业分布来降低农民迁移的成本。企业可以与农民工签订合同来加强教育培训,保证费用共担,利润共享。农民工自身应该建立工会来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工资水平。整个社会应该重视“民工荒”问题,保护中国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工荒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乃云 《科技和产业》2009,9(4):72-74,100
"民工荒"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经济现象,而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整体文化素质低。整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对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初,南下的民工潮潮涨潮落,求职的民工源源不断,给东南沿海地区企业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出人意料的是,10年以后,民工荒成为东部地区企业发展的困扰.本文从效用论出发,联系阻力论分析了我国目前民工荒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Since 2003, China's labor market has been facing two coexisting crises: a rural labor surplus and a severe shortage of migrant labor Using data from the 2000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questionnaire, which covers 288 villages in 36 count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is dilemma. Specifically, a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a Mincer- type model and a probit model are appli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al level on the employment choices for rural laborers, and on the wages and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migran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ur analysis, we propo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aimed at increasing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rural dwellers,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policies to eliminate all artificial barriers, to facilitate the migration of rural laborers.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户籍制度既不能长期不变,也不能一下子放开。政府应当在城市资源可以承受的幅度内,逐步放开户口限制,加快吸收农村户籍人员进入城市的步伐;“民工短缺”现象出现,从户籍管理制度角度看,是政府通过户籍制度管理,对城市资源进行强制性垄断,限制农民工走向城市,形成人为的“非国界壁垒”造成的。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可以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必须加快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民工荒"现象:成因及政策涵义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当前的用工荒固然与宏观经济形势直接相关,但更是2004年以来劳动力短缺现象合乎规律的延续,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民工荒的出现,总体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变化的趋势,因此也必然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本文建议积极创造政策条件,把民工荒转化为经济社会变革的机遇,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用工荒演变轨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1979—2010年中国四大地区的劳动力就业数据,采用生物系统论研究方法,将地区劳动力视为复杂系统,对中国四大地区内外劳动力格局演变进行估计,从而深入讨论用工荒根源及演变轨迹。结果发现:劳动力就业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间有内在规律——23定律,这一定律是中国用工荒到来的根源,它决定中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将先后于2014、2020、2025、2027年进入用工荒;东部用工荒是紧随劳动力自然就业繁荣期之后,而东北、中部和西部则是劳动力自然繁荣期后经历较长的潜伏期才进入用工荒。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口流动条件下的教育供给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流动引发当前流动人口条件下的农村教育供给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提供,不能解决农村中择校问题,以及农村教育承担比城市教育高的机会成本与高风险问题。本文认为教育供给的形式应该是流动性好的货币近似物,即教育供给以教育券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这能使教育资源产权得到充分鉴定。教育券的终身制与实名制设计保障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与接受教育时间,使教育资源通过竞争得到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地区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较为突出的区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本文通过分析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和区域经济特点,提出了通过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等途径实现中部地区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乡—城流动中西部农民工的创业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农民工的“乡—城”循环流动,会分化出“务工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两类创业主体.外出务工农民中有约55.0%的人是潜在创业者,他们的资金、社会资本的需求满足程度相对较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需求呈动态变化趋势,其创业需求满足率和满足度也都较低.要充分尊重两类主体的创业需求差异,以“需求决定供给”的理念建立有针对性、差别化和动态化的西部地区农民工创业扶助制度,并加大贯彻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一系列转型与转换的过程中,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是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新生代农村流动者,他们的流动行为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利用2006年以来多次在西部地区农村的跟踪调查资料,对两代农村流动者的流动行为进行了动态考察。本考察旨在揭示农民工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的发展状况以及对中国农村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并在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础上,针对他们在流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Rural Labor Migration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Using various sources of dat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tributions of rural labor migr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still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eople living in poverty in rural areas, while the effectiveness of migration on poverty reduction has declined, implying an urgent need for new approaches to poverty reduction. China's experiences could also be valuabl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