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粮食流通中计划与市场结合模式选择粮食流通中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选择:(一)外部结合式.基本思路是: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各有特定的调节范围,各管一块,即实行"双轨制".根据这种方式,在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时,着眼点是如何划定两种机制的调节范围,即哪些划入计划管理,哪些划入市场调节,其内容包括粮食购、销、调、存各环节在数量、品种、价格上的双轨制,在此基础上,计划管理部分必须管住管好,市场调节部分应放开搞活.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建立以间接控制为主的经济运行机制体系的主张,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这一体系的框架结构如何?它的实现要具备哪些条件?以及怎样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来逐步创造这些条件,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有计划商品经济,是作为经济本体的商品经济与其运行的主导机制,即计划机制的统一。在这种经济模式中,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两者的结合方式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计划机制把市场机制作为中间环节,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调节,这样就形成了国家控制市场、市场再调节企业的系列;二是国家根据各种市场信息制定计划,以计划机制直接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形成了国家直接控制企业的系列;三是市场机制在国家计划的制约下,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了市场单独调节企业  相似文献   

3.
<正> 粮食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在农村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粮食问题出现了新的转机。从1979年至1984年粮食持续6年增产,年均递增率达4.9%。粮食生产的瞩目成就给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了发展农村的大好形势,把卓有成效的农村改革推向新的阶段,从1985年开始,把延续了30多年的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粮食收购制度的这一历史性改革,摒弃了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在粮食生产中导入了市场机制,增强了农民的商品经济观念。然而,改革是在新旧体制交替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的,难免存在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深化粮食收购制度的改革,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粮食购销政策和粮食流通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粮食购销市场化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其实质就是取消过去粮食集中计划管理和垄断经营,恢复粮食的商品属性,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来配制资源,按市场需求组织粮食生产经营,由市场来完成对粮食供应和余缺调节  相似文献   

5.
城市近郊区是保障城市人民生活所必需的菜、肉、蛋、奶等副食品生产与供应的重要基地,这客观地决定了粮食生产在城郊农业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城郊农业中粮食生产是否可有可无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粮食是畜禽的饲料,饲料的生产情况如何,直接关系着畜牧企业的发展和城市肉、蛋、奶等副食品的供应。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不稳定,市场机制又不健全,如果把饲料用粮全部寄托于城郊以外农村而大量地调入,畜牧企业生产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就会加大,势必导致城市副食品供应的波动,以至影响城郊农业功能的发挥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此,我们对大同市南郊区4个乡25个粮食基地村的粮食生产和购销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6.
计划调节导向和约束的市场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市场与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功能,这是不应该有什么疑虑的。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何种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功能。一般地说,市场机制的调节便是市场调节。但现实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一种是价格的自发和自动涨落,供求关系的自发和自动调节社会生产比例。另一种是国家根据价格与供求关系的联系机制,自觉地通过价格变动来调节社会生产比例。这两种类型从形式上看都是市场调节,但实质上并不一样。前者是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可以说是市场调节的典型形式;后者是市场机制被自觉用于计划调节。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动中,典型的市场  相似文献   

7.
稳定发展农业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其基本对对策是建立完善的指导和调节农业生产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体包括:对主要农产品,要继续建立完善“管好一块,放开一块”的新体制,建立完善的主要农,副产品储备制度,对农业生产比重大的省区实行倾斜政策,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业投入,创造条件向适度规模经营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改革十多年以来,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84年粮食大丰收后,1985年开始了粮食流通体制的调整与改革,目前我国粮食流通采取下面三种方式,即定购统销、议购议销与市场购销。 如何管理好市场购销这部分粮食流通呢?经过几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摸索,除了集市贸易外,我国主要采取了粮食批发市场这种管理形式。粮食批发市场就是粮食批发商之间及粮食批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是我国13个粮食生产大省之一,是商品粮食基地之一.提高吉林省粮食生产竞争能力,则提高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若要增强粮食的竞争能力,就需要提升粮食生产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文章着重探讨吉林省粮食生产资源配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农业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污染也无法得到很好解决;农业耕地资源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不断地下降,利用方式单一;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宣传不到位,粗放式生产为主;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成本不断增加.并且提出了优化吉林省粮食生产资源配置的应对之策:一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整治水资源污染情况;二是丰富耕地利用方式,出台政策,提高耕地质量,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三是加大宣传教育,推广农业科技;四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培养新一代有专业知识的新农民.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与目标选择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调节形式和适当的结合方式来实现。我同意基本的调节形式是直接的指令性计划调节、间接的指导性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3种。我认为,基本的结合方式也是三种,即直接计划调节与间接不同程度的市场机制因素的滲透和制约相结合;间接计划调节与直接不同程度的市场机制的调节相结合;自发的市场调节与间接的计划控制或制约相结合。这几种基本的调节形式和结合方式,在我国将会长期存在。但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在总体上结合的程度,三种结合方式各自适应的范围和所占的比重,以及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一种结合方式中计划和市场调节力度的强弱等,是有条件的、可变动的,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影响和决定上述变动的基本条件是生产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据调查估算淮阴市的规模经营大户有数千家.并呈几何级数增长.市委、市政府对农村规模经营大户的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积极引导和给予扶持.一、规模经营大户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排头兵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的框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家的控制下,以发展农村的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巩固农村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市场机制组织、调节配置农村资源,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多种分配方式,兼顾效益优先和公平统一的原则.此外.它还有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改革地方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投融资体制,构建有效的市场化竞争机制。1.在农村公共产品投资领域,地方政府应实行不同的供给机制,对供给领域进行竞争性环节和非竞争性环节的划分。对于竞争性环节,应该引入竞争机制;对于非竞争环节,应该以公共财政(财力)为基础,实行价格听证制度、招投标制度、合同出租等多种方式,由市场形成价格和竞争机制,逐步形成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复合调节、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混合生产,提高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效率。2.形成多样化的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机制,引入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为公共产品筹资提供丰富的选…  相似文献   

13.
再论两种调节机制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社会总劳动在社会生产各部门间分配的调节机制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我在今年1月13日发表于《光明日报》的《两种调节机制的有机结合》一文中曾提出,新的计划体制模式是两种不完全形态的调节机制即不完全的直接计划机制和不完全的市场机制结合的特定的方式,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当时由于篇幅所限,叙述十分简略。现再稍稍展开地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计划、市场和中国农民的粮食供给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中国农民的粮食供给行为,究竟是主要受市场价格调节,还是主要受国家收购价格调节,对此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在中国对粮食采取定量收购的体制下,是市场价格调节着粮食生产。决定农民自己生产还是从市场上购买粮食来完成交售任务的,仅仅是自己的个别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与计划牌价毫无关系。低价定量收购的效果,只是让农民负担了一种相当于牌市差价的定额税,实际起调节作用的还是市场价格。这种观点虽有较强的理论依据,却很难为大多数人的实际感受所认同。假如粮食供给果真只受市价调节,那么在计  相似文献   

15.
<正> 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就是社会生产的运营以市场为转移,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商品供求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者为使其生产出的产品能得到市场实现,就必须依循市场机制进行资源(物力、人力)配置。资源配置一经确定,付之实施,它就作用于整个生产过程。市场机制是通过商品的价格信号显示出来的。价格变化总是由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数量变化所引起。因而从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调节和政策导向等许多方面,需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我国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可持续发展;规范相关政策,建立支持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发展流通,构建高效顺畅的粮食供应体系;合理储备,建立粮食供求平衡调节体系;积极利用国际市场资源,降低粮食安全代价;倡导科学消费,扩大粮食来源。  相似文献   

17.
“喜中愁”是当前粮食战线出现的一个新的矛盾。什么是“喜中愁”?就是农村实行“大包干”以来,由于粮食生产年年丰收,使我们长期焦虑的粮食不足,而转向暂时的粮食过剩。  相似文献   

18.
主要观点 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前三季度粮食价格呈现上涨-回落-再回升的态势。 当前粮食价格的波动是市场正常的供求适应性波动,粮食价格上涨仍属于"恢复性"上涨。 预计2004年第四季度粮食价格将在高位保持稳定,但是受周期性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将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各地区粮食价格差异将会因运输等因素而扩大。 今后两年的政策重点仍应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提高粮食产量为主,关键是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 从长期来看,应该尽快完善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粮食流通体系,完善国家粮食吞吐调节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粮食价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设想及途径李林龙搞活农产品流通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实现农村翻番致富奔小康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要搞活农产品流通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市场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生产、调节供求的基础性作用,以实现农产...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国家调节市场的目标和内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商品经济,而是要以市场来全面地调节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但是,市场机制并非是万能的法宝,它在克服僵硬的计划体制的弊病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功能性缺陷。因此,就需要我们具体地分析市场机制能够解决什么,不能够解决什么,再来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