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发展与市场开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泽芳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122-126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起步晚、底子薄,是在与外国企业进行激烈竞争中取得发展的.目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在国内经济型、中级乘用车、SUV市场立稳脚跟,并且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国外市场.在技术成果上,已经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在性价方面,自主品牌汽车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存在整体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面对国内外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需要进一步增强实力.开拓市场.  相似文献   

2.
“光影雕塑”的外形,引擎盖上雪豹般肌肉感十足的线条,号称“20万级欧系血统SUV的最佳选择”……2012年5月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广汽自主品牌传祺开发的新款SUV车型GS5惊艳亮相。  相似文献   

3.
长城汽车最具优势的SUV领域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自主品牌轿车又正面临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4.
自主品牌谋求突围,外资品牌专注"集体圈地"2013年4月,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开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家厂商参展,展出整车约1300辆,其中全球首发车111辆,亚洲首发车49辆,概念车69辆,新能源车91辆。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和国外品牌同台竞技,本届展会无论是在规模、质量还是展商数量上都创下历史新高。2013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规模已经称冠全球。然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发出了"盛  相似文献   

5.
"有钱人开宝马,没钱的开中华,想赚钱的开金杯。"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祁玉民曾在中央电视台"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论坛"上巧妙地回答主持人关于谁会开自主品牌车的问题。在他看来,中国汽车消费是多元的、多层面的,正是因为这种差异化的市场格局,中国市场既能容得下合资车华晨宝马,也能容得下自主品牌中华和金杯。如今,华晨汽车旗下不仅有"中华""、金杯"两大自主整车品牌以及"华  相似文献   

6.
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汽配市场上,近些年崭露头角的"AFA"、"EEP"等中国自主品牌产品,逐渐赢得顾客青睐。这一现象,也使得曾经频繁"拷贝"欧洲品牌汽配产品的做法,慢慢淡出新疆外贸汽配出口市场。近日,记者在走访边疆国际商贸城、西域国际汽配城等市场上的外贸汽配店时发现,各经销商也都在销售国内自主品牌的汽配产品。  相似文献   

7.
《今日重庆》2013,(7):84-85
向A级车展冲刺的重庆国际车展,2013年6月移师新落成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实现了它的完美蝶变。顶级进口品牌豪车,沉稳内敛的轿跑,以柔克刚的城市SUV,坐拥主场之利的自主品牌……荟萃全球90个汽车品牌、60余款首发车,在规模突破10万平米的展会上揭开神秘面纱。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移动的家。以"美好  相似文献   

8.
市场竞争从来不迁就弱者,品牌竞争更是如此.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市场上,中外企业在各个行业中的品牌竞争都不可避免.对中国企业来说,创国际品牌关键是要采取行动,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放弃自主品牌或还没掌握自主品牌的企业,更是到了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14,(9):58-59
正中国SUV市场角逐,始终在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展开着拉锯战。2014北京国际车展如约而至。在自主SUV专区里,哈弗、奇瑞、华泰、猎豹等各路大军蜂拥而至,又推出了诸如奇瑞瑞虎3、比亚迪S7、江淮瑞风S3等SUV新车型。  相似文献   

10.
自主品牌汽车危险!一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一路败退,市场份额接连下滑,寸土寸金的领土拱手让人。限购和优惠政策的取消,成为产品竞争力本就不强、品牌议价能力低的自主品牌一退再退、难见好转的导火索。2月24日,政府在危机中首次向自主品牌伸出援手。在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下称"《目录》")中,我国25家企业412款车型入选,全部为自主品牌车型。  相似文献   

11.
《新财经》2011,(5):24-25
单从现象来看,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汽车行业,似乎正在发生一场由中国汽车品牌发起的"进口替代运动"。2009年10月,由于出售未果,土星品牌被关闭。2010年8月,被称为"越野之王"的悍马品牌被关闭。2010年10月,拥有八十四年历史的庞蒂亚克品牌被关闭。那些已经消失或正处于被关闭边缘的曾经声名显赫的汽车品牌还有:奥兹莫比尔、普利茅斯……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中国汽车产业却罔顾一切阻挡力量的态度催化出合资自主品牌的空前大扩容:2008年4月,广汽本田发布自主品牌"理念"及品牌标识,并在当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第一款概念车。2010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发布全新乘用车品牌"宝骏",其第一款车宝骏630已于4月18日在上海车展首次发  相似文献   

12.
李睿 《新财经》2011,(5):26-28
合资自主品牌群起而兴之,再一次唤醒"换技术"的想象。这一次,中国汽车产业真的能用合资自主的方式换来技术吗?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上汽通用五菱发布了自主品牌"宝骏",东风日产在北京发布了自主品牌"启辰",而广汽本田的自主品牌新车理念S1则率先于今年4月17日在全国正式上市。此外,北京现代、东风本田、长安PSA、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等合资车企,也纷纷表示要开发自主品牌。合资汽车企业推出自主品牌,似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上汽自主品牌项目从国家发改委取得“出生证”的消息不胫而走。而此前龙永图与中国最资深的汽车业专家何光远在自主品牌的观点上的激辩,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再次成为了热点话题。专家分析,汽车市场在价格竞争不能达到效果时便会启动品牌竞争。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之后,汽车企业靠出新车和降价吸引人们眼球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而自主品牌战正在愈演愈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有一个小变化引发了参会人员的普遍关注——大会指定用车由欧美中高级车垄断的局面变成了中国创造的"传祺"。广汽传祺的登场彻底改变了中国举办盛会不使用中国车的尴尬局面。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新生力量,传祺已不仅仅是一款产品,它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场变革,它改变着国人对自主品牌的看法,改变着世界对中国汽车的看法:世界汽车版图上理应有着中国汽车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自主品牌制造商并未停止对产品与品牌进行调整的步伐。只是在目下的市场中,鲜有成功的个案。而当世界汽车市场对中国自主品牌的质疑之声越来越大时,中国的自主品牌制造商缺乏足够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我国进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时,国人对外强我弱的汽车工业无不担心:一旦放开闸门让外资品牌进来,中国汽车工业或将面临灭顶之灾。最终,我国选择了合资引进外资品牌的战略,希望通过以"市场换技术"获取自主品牌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过去的12年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中低端市场存活下来,中国老百姓也享用到了品牌多样、价格适中的  相似文献   

17.
饶霞飞 《新财经》2013,(4):77-79
李书福表示,用5年时间,吉利一定可以给大家带来惊喜,将来不会亚于同档次的日韩汽车。吉利汽车正在撕去"低质廉价"的标签,向"品质吉利"蜕变。自主品牌汽车遭遇销售困境,如何突围是摆在自主品牌车企面前的一道难题。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的观点是,"这完全取决于企业是主动地发现并解决问题,还是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  相似文献   

18.
面对挑战,上汽将自主品牌作为头等战略,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自己成为巨人的一部分",到"走下巨人的肩膀,开始走自己的路",上汽集团正进行战略变革,强化自主品牌建设。新任董事长陈虹上任后,这一思路更为清晰。8月13日,上汽集团发布新战略,提出上汽要成为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并首次发布了集团品牌口号"爱上汽车,畅行天下"。上汽集团拉开了新时期的帷幕。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北京国际车展上,中国自主品牌的"概念车"不仅争奇斗艳,而且也开始预测和引领未来的方向。中国最早的一辆概念车出现在1999年的上海车展,到2005年时,中国车企的自主概念车陆续出现。本届北京国际车展上,中国自主品牌的概念车已经不输于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20.
<正>"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产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会为企业进行自主研发、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而在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此消彼长的博弈中,如何在未来5年中使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质的突破,将是各大车企闯关"十二五"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