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物质生活日益富裕了,但精神文化生活还远远滞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需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扶持民间社团组织,培育文化能人。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农民农村物质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保障和灵魂,在扎实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阶段,被赋予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满足农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和增强农民的内生动力的时代要求。但当前的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不良社会风气滋长、优秀传统文化衰落、公共文化建设滞后、乡风文明建设主体缺位等问题。在扎实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总体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强魂、传承、创新和集智,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丰富精神生活,培育农民参与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除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较短的时间段外,农民生活方式变迁呈现出不同步、不平衡、不协调的明显特征。建国后的头30年,农民物质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但精神生活比较充实;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精神家园日渐衰败和失落。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应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短距离、波浪式逐级推进的城镇化道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和各民族特点的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农村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强调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对于发达地区农村来说,化建设因其教育教化和娱乐休闲等功能,不仅有助于农民素质提高、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发展乃至群众致富,而且直接对应着发达地区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进一步凸显出来的更高的精神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有些地方原有的集体经济几乎崩溃,有些地方集体铺路,个人发财,“富了和尚穷了庙”;有些地方摆脱贫困的羁绊后,吃讲营养,穿讲漂亮,住讲宽敞,富有的物质与空虚的精神形成明显反差。然而,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与农民的思想观念还不适应时,江西省丰城市尚庄镇候塘岗村委会岭下村民小组另辟途径,共同致富。1989年,该组工农业总产值318万元,上交国家税金27.9万元,集体积累45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21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086元,人平纳税501.7元。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民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长期以来农村的文化建设比较落后,这种状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更不符合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应提高认识;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完善文化设置;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领导和鼓励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划分及相应的策略陈树铭改革开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促成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次质的飞跃,农民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有了基本保障,而且在精神生活上也有了一定改善。然而在近期内,除了在中国沿海等一些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的农村经济正保持一...  相似文献   

8.
康爱芝 《魅力中国》2014,(21):39-39
农村是我国的基础,国家对此尤为重视,随着三农建设的深入,农村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随着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促进新农村的全面发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尤为重要。下面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意义,然后详细分析了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崔忠仁 《广西经济》2005,(10):28-29
1.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构建文化广西,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2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5元,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随着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确评价山东省农民的富裕程度王策之近年来,山东省农民的收入问题和富裕程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有人认为山东省农民的收入颇丰,衣食住行条件比较优越,物质生活比较富裕,有望在1998年达到小康水平。还有人认为,山东省农民的实际收入甚少,物质生活还比较贫穷...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国家统筹,将资源尽可能地向乡村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成功的最终标志,一是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的成果,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使之接近或基本达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二是表现在农民精神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能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公民待遇和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城镇和农村社区化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为适应新型社区化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加快基层文化建设成为新时期基层宣传工作的重点,也是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而做好基层文化工作.是每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分析探讨了当前农村文化生活具有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反弹琵琶何其多郎晟/江苏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同样要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现象。纵观今天的农村,反弹琵琶现象日渐增多。女人闯市场男人耕田忙女人外出挣钱,男...  相似文献   

14.
吴丽莎 《魅力中国》2010,(22):174-17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地方基层群众对精神生活越发重视和需要,在今天,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人为本日渐成为社会共识。运用人本思维去开展各项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要求。本文笔者提出了以人本思维为指导,全面提高群众文化辅导的思路,和同仁共商榷。  相似文献   

15.
李平 《乡镇经济》1999,(4):38-39
乡镇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中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腾飞有着重要意义。一、发展乡镇图书馆的意义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一大批农民富裕起来了,他们的精神生产需求,已经由单纯追求物质享受转移到希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而乡镇图书馆是农民得到娱乐休息,增进个人与家庭幸福的场所。乡镇图书馆可以通过读书活动,加强对农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正确处理追求物质利益与遵纪守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特色文化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地方高校特色文化理应在明确地方高校定位的前提下,亮化地方高校特色精神文化,规范地方高校特色制度文化,美化地方高校特色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7.
汪泉 《老区建设》2010,(12):28-30
《诗经》中大量关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诗歌向我们生动地描绘和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形。以农为本的社会生活决定了农事诗是《诗经》中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部分之一,这些作品也更直接地反映了周人的经济情况和周人的物质生活,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和审美趋向产生的物质之源,在文学和社会历史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郇岩 《魅力中国》2009,(20):163-163
发展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条件,我们就是要通过文化生活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但是如何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发展群众文化工作,这是我们当前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彭正波  李耀东 《乡镇经济》2008,24(12):17-22
城市化给城郊结合部带来了先进的物质文明,但无形中吞噬了农村用地,也在无意中侵蚀了农民的精神意识。文章针对桂林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描述现实中失地农民的精神生活状况,揭示失地农民精神生活突显的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贫困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贫困,一种是精神的贫困。   脱贫也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脱贫,一种是精神的脱贫。   在贫困地区,既有物质的贫困,也有精神的贫困,既要在物质上脱贫,也要在精神上脱贫。   物质的贫困和精神的贫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物质的脱贫和精神的脱贫同样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贫困地区有的农民为什么年年扶贫年年贫 ?其实,贫根就在“精神的贫困”上。   精神的贫困有多种表现,主要有:   依赖扶贫,坐等救济。坚信人民政府不会让人民挨饿受冻,把发展生产,解决温饱,走上小康的希望,单纯寄托在上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