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建立面板平滑转移模型实证研究了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出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V型关系的结论,并通过门限值的计算得出最优的消费水平为68.12%,在这一门限值以下,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于这一门限值之后,这一促进作用有所减弱。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消费率依旧偏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政府应建立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同时优化投资结构,创新对外贸易模式,保持适度的通胀水平,提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运用省级面板门限模型研究了2003年~2014年我国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双重门限效应.在人均公共投资存量低于第一门限值1.834万元/人时,公共投资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呈抑制作用,当人均公共投资存量跨越第一门限值1.834万元/人且不足第二门限值4.261万元/人时,公共投资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当公共投资存量跨越第二门限值4.261万元/人后,公共投资的增加对经济增长虽然呈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效应明显降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优化公共投资结构、合理高效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大科技教育投入、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Hansen静态面板门限模型,以金融发展门限变量,研究了1994年1季度至2014年1季度,中国29个省级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双门限效应。当金融开发超过4.1407第一个门限值时,其对经济的增长达到0.21,接近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当低于第二门限值3.8848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微不足道,且不太显著。固定资产投资、消费支持、出口余额、政府支出和劳动投入都符合理论预期,但劳动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东部由于金融发展提高了其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增加,中、西部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4.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利用2006-2019年我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分析减税降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以及政府干预的门限效应。研究发现:减税降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非线性,当政府干预程度低于门限值时,减税降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的促进效应,当政府干预程度高于门限值时,扩大减税降费力度反而会阻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构建了减税降费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传导机制。另外,减税降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且影响程度受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解释契约执行效率影响跨国企业离岸外包的门限效应问题。本文在Antras and Helpman(2008)模型框架下构建了契约执行效率异质性的离岸外包模型,理论推演得出契约执行效率与跨国企业的利润存在门限增长关系。这一理论推演结论得到来自中国25个省市2000-2013年面板数据的检验。实证结论还显示,当契约执行效率低于门限值,劳动力比较优势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不足以吸引跨国企业离岸外包;当契约执行效率高于门限值,劳动力比较优势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是跨国企业离岸外包区位决策的主要因素;当契约执行效率达到更高门限值,其对跨国企业离岸外包正向作用减弱。本文的学术价值在于很好地解释了跨国企业在我国离岸外包的新格局,以及前瞻其变动趋向。  相似文献   

6.
张欣然  周霞 《商业会计》2023,(17):44-48
文章以2010—2020年我国各省市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双固定效应及门限效应回归模型,研究政府资金对制造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资金对制造业创新产出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复合效应;各省市市场化程度对政府资金作用于制造业创新产出具有异质性。制造业行业自身研究开发支出对政府资金作用于制造业创新产出具有双重门限效应,在一重门限值之下,影响不显著,一重与二重门限值之间,促进效应较小,二重门限值之上,促进效应增大,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面板门限模型,采用41个国家1980-2007年的数据分析经济虚拟化与经常账户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不管经济虚拟化处于较低、中等还是较高水平,经济虚拟化与一国经常账户之间都是负相关关系,即经济虚拟化程度越高,经常账户越趋于逆差;经济虚拟化与经常账户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鲜明的门限特征;当经济虚拟化不断跨越门限值时,经济虚拟化减少经常账户的效应不断增强,经常账户逆差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净流入越来越多,一国面临资本流入突然停止的风险不断上升,虚拟经济介稳性遭到破坏的可能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引入Hansen门限模型考察了腐败行为与企业家“双创”精神之间的金融发展门限效应。结果表明:腐败行为发生对企业家“双创”精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效应存在金融发展的门限特征。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腐败行为对企业家“双创”精神的负效应将不断衰减。从企业家“双创”精神的不同视角来看,创新精神比创业精神需要更高的金融发展门限值才能弱化腐败对其的负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创业精神的金融发展门限值较东部地区更高,而创新精神的金融发展门限值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即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研究成果在充实企业家“双创”精神研究文献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与提高金融水平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服务贸易的就业效应可能存在基于不同条件的非线性异质特征.鉴于此,本文利用2004-2013年我国服务业细分行业数据,运用非线性面板门限计量方法,侧重从行业产出和技术效率两个视角验证服务贸易对就业的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服务出口对就业存在基于行业产出的促进作用,而服务进口对就业存在基于技术效率的抑制作用,当门限变量超过门限值时,作用会更明显;另外,服务进口对就业存在基于技术效率与行业产出交叉项的门限特征,门限变量低于门限值时为抑制作用,超过则转为促进作用.因此,应认识到,处于不同经济变量结构点下的服务贸易对就业影响存在差异特征.长期来看,无论服务出口还是进口,对于促进国内服务业技术发展和劳动就业增长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城市化水平测算指标体系、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采用面板门限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贸易开放、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贸易开放、城市化、二氧化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受人力资本存在的单一门限值影响,若地区人力资本越过门限值,贸易开放可以显著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反之,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则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05年-2013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的确存在一种非线性U型曲线关系,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尚处于U型曲线的左端,也就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居民消费率的降低。最后,本文为提高居民消费率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华  陈迅  田洪刚 《财经论丛》2011,(1):101-106
以中国1999-2008年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非线性计量方法—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以Tobinq值作为经营绩效衡量指标进行负债(资产负债率)门限测试,实证结果发现:存在单一门限效果,其门限值为26.4%,其区间上下影响系数分别为正相关、负相关,并且都很显著,即存在一正一负的非线性关系。对我国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来说,适度的利用财务杠杆、提高资产负债率,可以提高经营绩效;但是过度使用财务杠杆会增大企业财务风险并无法有效提高经营绩效。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在适度的范围内,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利用中国制造业2001-2010年28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对影响FDI配置效率的若干因素及其门限特征进行检验,并据此分析FDI配置效率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干预、研发强度和市场结构等因素对FDI配置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当各种影响因素处于适度范围内时,FDI表现出较高的配置效率;而在跨越特定门限值时,FDI的配置效率相对较低,甚至表现出负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从最终消费支出组成部分透析提高我国消费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莎 《商业时代》2011,(14):22-23
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并且持续下降,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提高消费率的途径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本文从最终消费支出组成部分出发,从总量数据与人均数据两个层次分析消费率的影响因素,探寻提高消费率的有效途径。实证结果表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率与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是提高消费率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终消费率偏低的心理成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并持续走低,这一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开辟了居民消费心理这一新视角来研究我国最终消费率问题,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影响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居民心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分析了居民消费意愿不足、最终消费率偏低的心理成因,并为寻求提高最终消费率的对策措施提供全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门限面板计量模型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零售业发展人口红利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人口红利效应是显著存在的,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其人口红利效应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其一,劳动力成本规模的上升对人口红利效应存在门限效应,成本规模适度增加会增强人口红利效应,但一旦突破门限值后则会转变为削弱效应....  相似文献   

17.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从历史分析角度看,消费率随着一国收入增长呈现出从高到低,再从低走高的规律,消费率与外贸依存度之间也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全球消费率变化的规律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特点的消费发展趋势,对于指导扩大消费的政策走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34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3—2017年面板数据,以股权制衡度为门限变量,构建面板单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股权结构下研发经费投入产出转化效率的差异性。结果显示:研发经费投入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基于股权制衡度的门限效应。具体而言,当股权制衡度低于门限值0.0506时,研发经费投入的转化效率较高。该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提高研发经费投入产出转化效率提供股权结构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与世界各国最终消费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并持续走低.本文在分析我国及世界各国最终消费率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发展状况及变动特征进行了国际比较,提出了我国最终消费率不同于世界各国最终消费率变动趋势的特征.同时,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提高最终消费率的经验借鉴,探讨了我国提升最终消费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胡毅  李霁虹 《商》2013,(14):325-325,244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就业弹性进行估计,通过阐述三大地区2003-2011年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差异,证实了东部地区的就业弹性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