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目前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而统筹城乡发展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城乡就业统筹。近年来,辽宁省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方针,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城镇就业、农村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工作.在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双重引力下,统筹城乡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对统筹城乡就业现状和推进策略的分析.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推进“两个率先”.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就业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把社会劳动力就业纳入城乡一体化轨道,从总体上提高全社会的就业和收入水平。从这一意义说,它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切入口,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打破劳动力就业壁垒,完善城乡劳动和就业保障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乡一体化建设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系统下的子课题,就业制度改革意义重大。笔者以湖北省掇刀区工业园为示例,就当前就业现状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完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4.
推进广西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城镇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广西处于经济开放开发的关键时期,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对广西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双重意义。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构建公平合理的政策体系,逐步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建立城乡统一公平的劳动就业制度,推动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合理有效地流动和转移就业,进而稳定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03年以来,成都市在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中,始终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纳入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完善政策制度,努力构建创业带动就业、城乡统筹的就业体  相似文献   

6.
农贵新 《宁波经济》2005,(1):22-22,47
统筹城乡人口发展与就业,焦点和难点是农村地区。从统筹城乡人口发展与就业的发展规律、宁波实践经验和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要确保统筹城乡人口发展与就业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应采取以下五个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浙江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确把握浙江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对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05,(1):39-42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根据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城乡联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发展”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编制《宁波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经30多个部门历时半年的努力,目前规划征求意见稿基本完成,《宁波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7个部分组成.包括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统筹城镇体系与村庄布局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人口发展与就业规划、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规划。为使《规划》更加科学,2004年12月中旬.市委、市政府邀请了中央、国务院和省有关部11的领导和著名专家进行咨询。专家们对我市及时制订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系统解决城乡差别问题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专家认为.《规划》的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合理,措施扎实,保障体系完善.有较强的超前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是国内比较先进的地方性规划;专家们还对《规划》的修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现将部分专家的观点摘要刊发如下。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重庆的调研表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偏低和现行的土地营理政策等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完善农民工外出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以及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丛刊》2006,(5):37-40,44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是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它的涵义实际上就是逐步实现全体居民均享有一定社会保障的过程,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逐步将其全部纳入社会保障的过程。由于人们对社会保障需求日益提高,并且社会保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已经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焦点。本文以宁波为例,研究提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构建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劳动者就业不平等问题,就必须从制度层面着手,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不平等就业制度,加快构建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就业统计制度、就业政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援助制度、劳动者权益保护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对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且两者间发展关系高度耦合,耦合协调度从0.308 5不断上升至0.937 8,发展态势良好。基于研究结果,从制定综合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以期让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耦合协调发展,从而推动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规划中把城乡结构列为优先解决的结构问题之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金融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容忽视。本文认为,大力推进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加大金融强农惠农力度,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佟文英 《特区经济》2010,(1):113-114
非正规就业具有就业形式灵活、投资少的特点,我国城乡大量存在的私营和个体劳动者都属于非正规就业,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冲击较大,需要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变"堵"为"疏",促进非正规就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妍  邓爽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68-171
农村物流作为联系农村和城市的纽带,在加快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运输基础设施、物流货物运输能力、农村市场规模5方面分析黔东南州农村物流发展水平。最后对黔东南州农村物流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框架下,基于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和全球区域政策实践演进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特征: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区域发展的三个客观基础和三个基本现象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形成和决定的有机系统,包括建立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有利于区域增长和创新的区域治理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乡村振兴机制以及建立区域统筹发展支持体系的四大机制和体系。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是中国区域政策实践的转型探索与创新。研究指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以“人民”的发展权利为中心而不是以“地区”发展绩效为中心,重视和基于中国区域发展最新形成的三个基本空间:即传统地理划分的宏观空间、城市群空间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空间,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和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1996-2011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浙江省商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浙江省商业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互为Granger因果.商业集聚主要通过改善农村居民信息状况、缓解农村居民资金瓶颈、降低农村居民就业门槛三条影响路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构成影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通过建立系统协调模型分析呈贡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再根据分析列出当前呈贡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点,最后从4个方面提出贡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place-based policies have already been extensively evaluated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study, we focus on a novel type of place-based policy, the Smart City Program (SCP), which aims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digital economy. Using the data of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we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CP on employment, income, and social security. We reveal that SCP substantially promotes employment and wages, especially in urban areas and information industries rather than rural areas and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espite the substantial economic benefits of SCP, the potential inequality it causes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by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