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深化”理论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本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肖和麦金农在其《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部书中.提出了“金融深化”和“金融压抑”的新概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轰动了西方经济理论界。“金融深化”理论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起一个健全的金融体制,使之能有效地进行资本配置。这对于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机构振兴“三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经济金融现状,发现和解决农村金融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指出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障碍,并提出强化农业政策性银行功能,深化农村信用社机制改革,发展农村商业性金融,健全农业保险机制,构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科技在“三农”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目前已从提供基础金融服务逐步扩展到农村清洁能源使用、定制化服务、低碳农业生产、智能投顾等诸多场景。本文总结了国际上金融科技支持“三农”、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和国内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以及“政府+市场“”线上+线下“”普惠+绿色/科创“”创新+风险防范”等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最后,本文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商业可持续性、丰富应用场景、建设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3年的四大改革重点:一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是稳步实施金融体制改革;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酝酿、《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的出台、电力体制改革的正式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和信用社改革的推进吸引了众多眼球。作为四大改革之一,我们注意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提法是“稳步实施”,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金融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中国金融业的分业与混业之争长期以来一直是理论界的一个焦点,但是实践的发展往往是在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为解决部分农村地区“金融真空”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2006年以来,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鼓励兴办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农业银行服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农业电子商务开发为主线,以农行金融服务“农村瓜菜直供城市”项目为切入点,论证依托海南惠农网数据平台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强化城乡联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农业信息服务的市场需求,提出服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化产业链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内在缺陷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缺陷,分析了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推动和深化当前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从“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等方面“深化金融改革”。商业银行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密不可分。调控机制的改进既为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了良好基础,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当前经济金融形势,2004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取向,既要抑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又不要有过高的利率变动.同时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于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认为,按照金融功能观,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疏通“促进收入增长、拓宽收入来源、平滑收支波动、减缓重大冲击”四大机制。本文基于“农村金融供需联动框架”,分别探讨了未来10~15年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变化的重大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供求适配和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保增长的重要基础,农村是扩内需的关键领域。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会议还要求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对经济服务功能。作为国务院唯一定调“面向三农”市场定位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继续把立足县域、  相似文献   

11.
《现代金融》2014,(9):13-1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已很难有效支撑“城乡统筹”下的农村经济发展。互联网时代,农村金融如何渐进发展推动新一轮城镇化改革、互联网金融如何消除城乡差异、在农村地区实施普惠金融服务等系列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南通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农民的现代互联网金融诉求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全面深化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重构城乡一体化的金融与投资体系,更充分地发挥其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功能,这既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成都“试验区”已有改革成果的必然选择,也是成都“试验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宏观背景、农村金融需求变化及基本判断,指出当前成都市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突出挑战,并提出进一步推动成都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打造支持“三农”的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农村担保及保险体系等七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主主要是为农村社员和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信贷支持和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通过近五年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联系城乡经济重要的金融纽带”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农村信用社在开展信贷营销创新与突破方面已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提升农村地区金融运行整体效率的重要方向之一。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它的蓬勃发展为构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对江西省2500多家农户和1000多家农村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农村要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金融服务“三农”依然存在种种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一个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农村、农业和农民即所谓的“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建立新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作用,既是深化农村信用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需要。本文从农村商业银行机构模式、经营方针、市场定位和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积极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法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对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至关重要。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农村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的金融需求大幅上升。然而,以城市工业化为制度导向,以动员储蓄为目的的金融立法,没有正视农村金融市场的独特风险,排斥了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发展,导致了农村资金的“城市偏向”,形成了对农村资金的“多取、少予”和农村金融体系的“管死”格局,束缚了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立法的现状,以高利贷为例阐述农村金融立法对微观主体交易成本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华 《中国金融》1998,(2):33-34
深化改革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促进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稳定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监督管理局张华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1998年农村合作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改革方向,以提高农村...  相似文献   

19.
近段以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中,国务院领导分别对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做出明确指示,要求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鼓励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也是基层人民银行金融支持三农的重要举措,自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推广以来,周口中心支行充分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认真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市金融基础设施全覆盖,农村地区支付服务体系全面优化,但在基础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如何继续深化助农取款服务推广工作就成为辖区农村支付环境工作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夕生 《西南金融》2008,(11):1-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出了明确要求。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进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让农村得到更好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