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证监会2010年1月8日晚宣布,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虽然融资融券业务在世界上一些成熟的资本市场已经开展多年,但对中国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融资融券”仍是一个不甚熟悉的新生事物,需要我们对融资融券有个准确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允许现货融资融券交易的股指期货无套利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宏霞  林祥友  王珏 《山东经济》2009,25(6):104-109
在考虑股指现货的融资融券交易及其规定的保证金比例的情况下,利用无套利定价原理重新确定股指期货相对于股指现货的无套利区间,并进一步分析在考虑与不考虑融资融券交易情况下无套利区间的差异,以及无套利区间对融资融券交易做出反应的敏感性。最后,利用2008年9月12日-2008年9月26日期间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IF0812的仿真交易数据,对沪深300股指现货在考虑和不考虑融资融券交易情况下的期现套利机会和套利程度进行了对比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将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改变我国股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单边运行机制.对于增强市场流动性、完善价格发现机制、活跃市场交易,推进多层次证券市场建设等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融资融券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不仅给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易选择和获利机会,同时也放大了市场风险,因此,无论是投资者或监管层、券商都应该对此有明确的认识,理性对待融资融券。  相似文献   

4.
融资融券交易改变了中国股票市场单向交易的特征,提高了市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但融资融券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杠杆交易的选择。随着市场波动,由于风险偏好的不同,投资者融资买入或融券卖空的比例大幅增加,使得融资融券杠杆率上升。过高的杠杆率又会加剧市场的波动,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为此,论文以A 股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为研究样本,通过S-VAR 模型分析融资融券杠杆率、投资者风险偏好与股市波动三者的关系。实证发现:股市的波动会使融资融券杠杆率上升,同时杠杆率的上升又会加剧市场的波动。从投资者偏好和行为来看,当市场呈上涨趋势时,投资者融资意愿明显,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融资杠杆率上升;当市场呈下跌趋势时,投资者融券卖空意愿明显,融券杠杆率上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证监会1月8日晚宣布,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此举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双向交易机制将开启A股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证监会1月8日晚宣布,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此举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双向交易机制将开启A股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融资融券交易来说,选择何种交易模式是融资融券交易制度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在梳理了国内相关文献和考察几种典型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之后,本文认为中国融资融券交易的模式选择应根据融资融券交易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有针对性的构建,在试点阶段选择集中授信模式,在推广阶段选择双轨制授信模式,而在成熟阶段选择分散授信模式。  相似文献   

8.
业内专家一再发出忠告,在看到融资融券这类信用交易的优越之处时,也要正视其中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毕竟。相对于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来说.我国股市还有太多不成熟的方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融资融券     
《天津经济》2010,(3):86-86
一、融资融券的定义 融资融券(Margin Requirement)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像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本所上市证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修订前的证券法禁止融资融券的证券信用交易。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证券机构监管全面转入常规监管的开局之年,关于“券商融资融券开闸”的消息再度风生水起。4月24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将按照市场实际需求情况,适时、有步骤地安排和推进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据悉,中国证监会官员日前赴上海考察券商融资融券准备工作,这意味着券商融资融券试点已经箭在弦上。 2005年年底,证监会开始积极研究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等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2006年1月9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征求意见稿)》。2006年7月,制定公布了《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表》和《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表》,以及《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2006年8月,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施行《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公布《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至此,融资融券业务的相关规则全部出齐。  相似文献   

11.
梁静 《西部论丛》2006,(8):41-43
我国实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具有特殊的意义 信用交易是资本市场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一种交易机制,从境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它在改善市场供求、平抑市场价格波动、满足投资者不同投资偏好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之外,在现阶段实施融资融券机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叶檀 《新财经》2009,(1):34-34
融资融券在最近的股市抗熊斗争中成为排头兵。每当市场下行,就有融资融券的风声传出。试点进入申报阶段,能通过入门资格审核的券商与可能成为标的股的大蓝筹股将受到市场关注。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下称《内控指引》)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此举意味着证券市场期盼已久的融资融券业务即将正式启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在两会期间对“融资融券业务今年有希望推出”的表态,把已停歇一年多的对融资融券的猜想,再次推到市场话题的中心。加重了市场对融资融券即将推出的预期。 倘若启动融资融券,将为市场输入资金,提高市场流动性,对市场产生积极作用,尤其对于市场中的存量资金,融资融券业务有效提高流动性,放大资金使用效率。而信用交易制度也为银行流动性释放到股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近几年明显加快了速度。特别是在过去进展迟缓的市场建设方面,连续有大的举措出台。自基本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在去年又成功地推出了创业板。新年伊始,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也获得了批准。根据有关部门的安排,不久就将开始试点。刚跨入2010年,在市场建设方面就有这样大的举措,超出了多数人的想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金融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创新”不仅是打破市场发展瓶颈的原动力,也是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的客观需要,更是推动市场基本职能发挥作用的力量源泉。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均有较大的突破。而适时推出金融期货、融资融券等新业务,也逐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下一阶段市场创新的目标。 规范我国证券业存在的“地下”融资,以及打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合规渠道,形成统一互联的金融市场,是我国证券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由此而引发的“融资融券”话题,再次在业内迅速升温,成为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适时地推出证券融资融券交易,已经成为各方共同的愿望。 在期待的同时,也应对融资融券业务有个清醒的认识。它是一把双刃剑,会将机会与风险同时放大。因此,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就成为当前制度设计阶段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多层次、成熟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也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尽量少走弯路。如果市场各方携起手来,共同推进融资融券业务的创新,相信终会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证券交易的融资融券业务又称信用交易,在日本股市,融资融券是完全合法的,而且存在已久。融资融券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投资者向证券商的融资融券和证券商向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融券。一、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当投资者看好某公司股票,想购买但没有足够资金;或当某公司股票价格过高,行情看跌,投资者想卖出这种股票,但并不持有这种股票时,就可向证券商进行融资和融券。投资者要向证券商融资或融券,必须办理下列手续:(1)在证券商处开设信用交易帐户;(2)签署信用交易帐户开设承诺书:(3)交纳委托保证金。投资者在办妥上述手续后,从第一次利用交易的清算日起,即可以从事信用交易,期限为6个月。在6个月期间,投资者可申请作相反买卖,或在期日届满时,以现款现货交割,当然,投资者也可提前交割。投资者向证券商  相似文献   

18.
叶檀 《上海国资》2010,(4):15-15
融资融券推出之后,交易惨淡。尤其是融券业务,成为摆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股市的不断下跌,希望通过实施融资融券制度来缓解股市的资金不足的声音开始成为主流。但笔者以为,我国股票市场依然处在“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投资者对股票市场风险的认识还很不成熟,在现在这个阶段推出融资融券制度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股指期货给中国股市带来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指望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给股市当"稳定器",孰料却成了加剧股票市场波动的"助推器"。实际结果与设想初衷完全相悖,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其变异?股指期货究竟给中国股市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