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2004年第4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安装和使用单位是否都该处罚>一文,叙述了一起两单位相互制约的违法案件.那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这类案件到底该如何认定、处罚呢?文章刊登后,各地读者踊跃来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些读者甚至给该文的原作者打电话,进行交流和探讨.现将部分读者的来信摘登出来,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见本期"专家说法"栏目).  相似文献   

2.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5年第4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五条大米生产线能否用一种包装袋>一文,叙述了江苏某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行政执法中,碰到的一起5条大米生产线,使用同一种带有"QS"标志的包装袋的问题,也就是说另外4条生产线的身份是否合法的问题.那么,这种生产、经营行为到底违不违法呢?从各地读者的踊跃来信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倾向于文中的第三种意见,应将本案认定为无证生产并查处.现将部分读者的来信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4年第4期刊登了题为<安装和使用单位是否都该处罚>一文,对某企业已投入使用的40天的锅炉,但尚未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一案提出两种处罚意见:第一种意见是因安装单位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依据该<条例>第七十条的规定处罚;第二种意见认为除应处罚安装单位外,使用单位无论出于何种借口,实际上已违反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应依据该<条例>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处罚.两种处罚意见,表面上看各有各的道理,但到底哪种处罚意见更准确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4年第5期刊登的<同一违法行为能否罚款两次>一文,就某企业因未经许可擅自充装、经销氧气已被处罚后,在仍未取得许可的情况下,一直未停止充装、经销氧气的违法行为,能否再实施查处,提出了讨论意见.现结合该案例对"一事不再罚"原则适用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1年第11期刊登的<这批柴油是否应该判定为"合格">一文,涉及了新旧标准转换过程中质检部门如何确定检验依据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执法工作中时常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讨论和分析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各地质量技术监督人员都纷纷来函,阐述自己的观点,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6.
质监部门依据<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第4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开展产品质量鉴定工作.<办法>将产品质量鉴定定义为"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鉴定组织单位,根据申请人的委托要求,组织专家对质量争议的产品进行调查、分析、判定,出具质量鉴定报告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 2003 年第 11 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委托生产产品质量责任由谁负>一文,提出了一个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十分棘手的问题,即本地一家企业按照合同约定为处地一家企业生产瓷砖产品,但产品质量经检验为不合格.  相似文献   

8.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4年第1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擅改厂名引发处理分歧>一文,以某市一家粮食加工场,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而擅自在产品包装袋上更改厂名为例,提出了本案到底该如何定性、如何处理等一系列问题该文刊出后,各地读者纷纷来信,积极参加讨论,现将部分观点刊出,并将权威人士的看法附后(见本期"权威说法"栏目),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案情回顾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年第1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使用不合格床上用品该如何处罚>介绍了这样一起案例:近日,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该辖区内的医院、宾馆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的重点是在经营活动中正在使用的床上用品和病号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4年第7期刊登的<加量收费该不该罚>一案,案情比较复杂.本案既可能涉嫌违反"据实收费"规定,构成计量违法,又有可能涉嫌擅立收费项目而构成物价违法.由于原文介绍的情况较为简单,对分析该案带来一定难度.为此,笔者特地向有关办案部门了解了该案的调查情况.现将查处意见分析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4年第12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使用未经检验气瓶该怎样处罚>一文,叙述了某市一家气体公司使用未经检验的气瓶充装溶解乙炔、二氧化碳等危险化学品,虽然执法部门对其下达了改正通知书,并责令限期改正,但该公司不但没有采取任何改正措施,反而仍在使用这种气瓶.对于本案的适用法律、如何处理等问题,各地读者的来信主要集中在前两种意见上,但也是各有各的道理.现将部分读者的来信刊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案情回顾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年第2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产品未经认证又假冒该如何定性处罚>介绍了这样一起案例:某县质监局在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执法检查中,发现某电器厂生产的电子镇流器未标注强制性认证标志("3C"标志).经立案调查查明:①该电器厂未取得电子镇流器强制性认证证书,属无证生产;②该款电子镇流器外包装标注的生产厂名为"上海某某电子有限公司",属假冒;③电器厂共生产该款违法产品660只,其中已出厂销售300只,库存360只,违法所得1500元,货值金额9900元.针对上述违法事实,是认定电器厂只构成一种违法行为,还是构成两种违法行为,如何适用法律予以行政处罚,在县质监局执法人员中出现了四种不同意见.本案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13.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处理生产者、销售者对抽查检验的结果有异议而申请复检时,会遇到诸如承担复检的质检机构如何确定,复检不合格可否再申请复检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产品质量法>及<产品质量法释义>又未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处理产品质量复检时,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14.
案情回顾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年第7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外资企业子公司无证生产整流器案该如何处理>介绍了这样一起案例:根据举报,某县一企业刚刚购进的一批电力整流器涉嫌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该县质监局接举报后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根据调查得知:该企业购进的这批产品是国内一大型外资企业集团公司的子公司生产的,产品标识上标有某集团总公司和子公司的名称,标有总公司的生产许可证编号.子公司无生产许可证,但已有了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所销售的产品未经法定检验机构检验,无检验报告.此案在审理时执法人员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观点,本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法理呢?  相似文献   

15.
案情回顾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0年第8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对该加油站如何定性处理>介绍了这样一起案例:日前,某县质监局按照市质监局有关文件及群众举报对某加油站销售石油使用的加油机的计量性能开展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5年第1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冒用质量标志怎样处理更妥>一文,叙述了某五金批发公司销售的交流弧焊机无3C标志,同时又冒充"中国名牌产品"的质量标志一案.问题看似简单,但执法人员在处理时对如何定性、如何适用法律等问题,却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文章刊出后,尽管时值隆冬,但各地读者的讨论热情却丝毫不减.现将部分读者的来信选编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仅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4年第9期刊登的<无证生产酱油哪种处理更准确>一文,对无证生产酱油的违法行为应当如何处理,提出了4种处理意见.这4种意见,各自引用不同的法律条款,各有各的道理,基本代表了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广大执法人员对这类案件的普遍认识.下面,笔者就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自由裁量权的正确使用等问题,谈谈自己的分析浅见.  相似文献   

18.
案情回顾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年第3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投诉"水货"手机该如何处理>介绍了一起案例:2008年5月13日,某县质监局接到消费者邹某的投诉,其于2007年9月16日在某手机店购买了一部三星E258-(858977)的手机.2008年3月份开始出现白屏,经多次维修后仍未解决问题,其中在第二次维修时经销商还收取维修费45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5年第2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问题农药定性难>一文,叙述了一起篡改生产日期、又假冒北京某农药公司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的复杂案例,并由此而引发执法部门定性难、处理难的问题.文章刊出后,各地读者来信踊跃,并热烈地展开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现将部分读者的来信刊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仅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案情回顾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年第2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应如何处理该水泥厂的违法行为>介绍了这样一起案例:某县质监局根据群众举报对该县一家水泥厂进行检查,发现该水泥厂仓库内水泥用普通编织袋袋装,每袋标注净含量50kg,共计有200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