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关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识产能过剩的内涵及形成机理,产能过剩是一种经济现象,其正面效要远远大于其负面效应,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一些领域所谓的产能过剩只是暂时的虚假的现象。因此,对于一些领域出现的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不要急于盲目干预,而应审慎对待,否则会导致供给不足,引发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2.
宏观     
《新经济》2013,(11):8
煤市产能过剩,政府出手救市2012年中国煤炭社会库存首次突破了3亿吨,达到3.44亿吨。这意味着,持续了近十年的"一煤难求"盛况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煤企陷入供过于求危机。一位煤炭行业人士表示:"在市场需求不足情况下,煤炭行业产能已经相对过剩。"而2013年的产能过剩形势将更加严重,据其估算,2013年煤炭行业的社会库  相似文献   

3.
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是我国调结构、稳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前提之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西方国家的实践都证明,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仅市场机制自身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国出现产能过剩问题,既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性原因,也有我国独特的国内外原因。从长期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将政府指导和调节与市场调节很好结合,才能较好地缓解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协整法对2001—2012年我国30个省(市)制造业产能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基于动态面板GMM估计对市场因素、政府干预以及经济周期三大因素影响东、中、西部产能过剩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与行业层面相似,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地区层面的普遍过剩,考虑到中西部地区技术相对落后、投资活动不活跃等因素,特别需要警惕的是东部地区的产能过剩。产能持续过剩的省份大多具有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发达、政府干预能力较强等特征。市场因素与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经济周期与产能利用率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中西部地区经济波动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程度远大于东部地区;政府干预是影响我国特别是东部地区产能过剩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荣郁 《商周刊》2013,(22):27-27
10年过去,被列入落后产能名单上的行业数目多了5倍。10年调控,过剩行业的产能却突飞猛进,陷入了“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 按照世界公认标准,产能利用率小于75%就是严重过剩,中国39个行业中有21个都属于严重产能过剩。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既有体制因素,也有市场因素。治理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要从金融支持、社会资源投入各方面来进行限制,更不是要全面紧缩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扶优扶强。  相似文献   

6.
陈万钦 《经济论坛》2013,(11):144-146
产能过剩以什么为评价标准,是设备利用率、产销率、销售利润率,还是企业的真实感受;河北玻璃产能为什么政府认为严重过剩而企业却不承认过剩,当前究竟是产能过剩,还是产量过剩、结构性过剩?在对上述问题分析后,那么一般产能过剩应由市场调节,市场失灵时由政府调控。当前钢铁、水泥等行业已不是单纯的产能过剩问题,而与大气污染连在一起,那就要严格按《环境保护法》操作,既减少污染,又减少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7.
汤祚楚 《时代经贸》2010,(24):25-26
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而对于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也产生很大的争议。本文研究发现,由于产能过剩的行业形成了特殊性的企业资本结构,也就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以高负债的战略承诺效应应对竞争,而在以国有股为绝对主体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产权失位导致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加剧,经理人普遍具有投资扩张的冲动,在高负债的资本结构下,扭曲企业的投资激励,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更加严重,加之地方政府由于经济指标的考核以及政治晋升的需要,以低廉的土地价格、金融资源及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的投资行为,负债融资的相机治理更是难以发挥作用,企业的过度投资得以延续,并最终导致产能过剩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后危机时代我国产能过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产能过剩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从潜在、阶段性过剩转变为实际和长期性过剩,从低端、局部性过剩转变为高端、全局性过剩,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既有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的体制原因,又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的结果。针对当前严重的产能过剩,本文提出若干产业政策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而对于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也产生很大的争议.本文研究发现,由于产能过剩的行业形成了特殊性的企业资本结构,也就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以高负债的战略承诺效应应对竞争,而在以国有股为绝对主体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产权失位导致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加剧,经理人普遍具有投资扩张的冲动,在高负债的资本结构下,扭曲企业的投资激励,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更加严重,加之地方政府由于经济指标的考核以及政治晋升的需要,以低廉的土地价格、金融资源及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的投资行为,负债融资的相机治理更是难以发挥作用,企业的过度投资得以延续,并最终导致产能过剩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产能过剩"存在着很多似是而非的争议,而中国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顽疾",越治理越严重。但在国际层面和学术研究层面,产能利用率更为科学,对产能过剩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在界定和具体的统计上,产能利用率较产能过剩更为客观,数据的充实使得产能利用率统计得到了改善;在产能过剩产生原因上,主要侧重厂商竞争博弈等微观形成机制;从经验事实看,"长期产能过剩"表明产能利用率通常不会特别高;对于产能利用率,更多的作用是宏观景气的预警功能。我们的观点是,第一,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恰当的测度和较为可信的统计数据,现有的数据存在问题;第二,目前产能过剩问题被过度强调了,存在着扭曲的可能;第三,在形成原因上,主要是宏观需求冲击、政府政策扭曲、国有企业的利益机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第四,需回归产能利用率的预警功能;第五,当前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难以有效实施,执行者并没有充足的激励,约束机制也不强;第六,化解产能过剩的方式上,更多地需要健全价格和利益机制,构建市场化发展模式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1.
郭楚 《广东经济》2016,(8):42-44
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目前,我国不仅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光伏、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因此,化解产能过剩无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化解产能过剩最有效的途径是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特别是遏制住通过审批权扩张投资项目的冲动,才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的产能过剩为什么这么严重、而且久治不愈?这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产能过剩和货币超发这两大顽症,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不解决这两个问题,中国经济无法回归到稳增长之路。产能过剩严重危害中国经济在中国,产能过剩现在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2013年,《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说:"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重复建设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 《当代经济》2016,(26):44-47
由于重复建设引发的供需失衡、产业结构单一、产能过剩等问题愈发严重,信息流转不畅,资源配置扭曲加重了我国经济转型难度.因此,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化解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优化市场供需、产业结构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部分工业领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其中",周期性"与"非周期性"产能过剩并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能过剩发生的频度相对较高。从不同行业看,轻工业领域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特征较为明显;重化工业领域中的"体制性产能过剩"特征较为突出;部分新兴产业也表现出"结构性和体制性产能过剩并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上市公司层面的微观视角研究产能过剩成因,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3—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信贷资源配置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在中国金融抑制的背景下,低成本的信贷资金供给对企业产能扩张形成外部激励,降低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了产能过剩的概率。政府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干预导致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严重。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集的资金也会导致企业的产能利用效率下降和产能过剩严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行业性产能过剩的微观基础——企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对于政府制定有效的“去产能”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存在于传统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同时也存在于新兴行业,如风电设备、多晶硅等行业。本文以现阶段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为背景,对部分行业中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背景、产能过剩形成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其次重点对钢铁行业进行实证研究以及对铁本事件进行剖析,讨论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体制性因素;最后提出在我国目前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水泥是重要基础原材料,是能源、矿石资源消耗大的资源密集型高耗能产业,同时也是高碳排放行业。水泥行业具有有限运输经济半径、规模经济、产业链短,容易量能扩张的产业特性。中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是全方位的,属于严重过剩范畴。造成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原因既有政策性因素,又有技术经济性因素。本文提出通过"中央要管住地方政府冲动之手"、"坚持市场手段,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运用环保节能标准严格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强制准入条件、修订规范、加强粉磨企业管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等方式化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8.
部委新政     
《时代经贸》2013,(19):8-10
国务院:对高耗能行业实施惩罚性电价、水价 为积极有效地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同时指导其他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工作,国务院制定《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强化环保硬约束监督管理,为此,将抓紧研究完善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标准,特别是对京津冀等环境敏感区域要提高相关环境标准。《意见》要求,完善差别电价政策,各地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优惠电价政策进行清理整顿,禁止自行实行电价优惠和电费补贴。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7,(9)
产能过剩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单纯的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均不能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深化改革与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两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2017,(1):89-102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跨期动态决策过程,传统效率评价方法(非参数前沿面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面分析方法)只应用初始投入和最终产出计算效率值,而忽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跨期经营活动,从而可能错误估计中国的产能过剩程度。为此,本文拓展了Tone&Tsutsui(2010)提出的DSBM模型,采用基于冗余的DSBM模型重新测度了中国省际工业产能利用率。研究表明:(1)静态DEA方法与动态DEA方法测度的产能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静态方法由于忽略企业的动态决策过程,倾向于低估产能利用率、高估产能过剩以及产生产能利用率过度波动的假象。而本文动态方法测度的我国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0.68%,确实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并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2)基于注册类型、轻重行业以及规模的动态分析发现,产能过剩问题在各个层面均存在。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高于其他注册类型企业;重工业产能利用率低于轻工业产能利用率;大规模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于中小规模企业。(3)东部地区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而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均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种现象在不同注册类型、行业以及规模层面均存在,说明根植于不同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开放程度以及产权保护力度等因素可能是解释产能过剩地区差异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