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哈尔滨市会展旅游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带动了国内很多城市旅游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哈尔滨市会展旅游的基础优势与发展现状进行探究,提出了发展哈尔滨市会展旅游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围绕"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六要素展开研究,通过对旅游行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和景区景点的实地调研,剖析了哈尔滨市旅游服务设施在交通、食宿、购物及信息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哈尔滨市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重点,提出了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8)
随着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城市公共自行车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文章以哈尔滨市为例,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的6个城区的500名居民进行调查。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影响居民使用城市公共自行车满意度的5个指标:便利性、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与服务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居民使用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为城市更好地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旅游地公共治理主体职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秀英  任秀芬 《经济师》2010,(6):227-228
文章对古村落旅游地公共治理主体及其目标与职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古村落旅游地实施有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文化旅游演出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旅游业注入了强劲活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哈尔滨市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文化旅游演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容易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分析哈尔滨市文化旅游演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哈尔滨市文化旅游演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7,(8)
基于ReBAM理论,结合哈尔滨市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哈尔滨市72个A级旅游地的基本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旅游地城市中心距离、回旋半径与空间分布曲线等的计量方法,并辅与AutoCAD、Excel等软件进行哈尔滨旅游计量地理研究。通过旅游资源属性和游憩活动性质将72个旅游地划分为自然观光型、人文观光型、人工娱乐型、休闲度假型旅游地四种类型,进一步分析哈尔滨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和空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近几年来快速发展,实行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城市发展战略,制定了把哈尔滨打造为“冰城夏都”旅游型城市的发展规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趋势,投资环境、居住环境快速改善,哈尔滨市的新战略是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如何让哈尔滨“永远保持”干净,城市运行的传统应急机制及最高长官负责制呈现出诸多弊端,职能交叉导致权责不分,互相推诿;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较弱,并不能完成“横能管到边,纵能管到底”的战略构想,所以急需创新一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市容管理格局及管理的长效机制。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市容管理的现状的分析,借鉴国外在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经验,探索与哈尔滨城市发展改造相匹配的协作性市容管理模式,为优化升哈尔滨市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改善哈尔滨市民居住出行环境助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分析旅游容量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容量存在的必要性.旅游资源具有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重价值属性导致旅游开发的公共福利与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必然矛盾,旅游资源具有的准公共资源属性特征导致其开发具有外部不经济性(external diseconomics)特征,在没有有效管理工具干预的前提下,必将陷入"公地悲剧" (commons)的泥淖之中.为了达到旅游开发的公共福利与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避免"公地悲剧"的产生,对旅游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十分必要,作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之一,旅游容量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对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具有促进和环境教育意义,通过其活动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水体质量、大气环境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充分认识生态旅游,正确评价合理进行旅游规划和管理,将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高哈尔滨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以竞争优势理论方法分析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的现状,以求把哈尔滨省滑雪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提高本市滑雪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形成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国内与国际的优势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万顷松江湿地旅游作为哈尔滨发展新战略的启动点之一,对于改善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松江湿地旅游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并指出松江湿地旅游应走品牌化发展的道路,最后对如何进行品牌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SBM模型测算2001—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旅游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特征,并分别构建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PVAR模型,研究文化氛围、人口素质和公共管理变量对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2001—2016年,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区域间不平衡问题加剧;东中部地区旅游生态效率负响应于文化氛围,而在西部地区为持续增强的正响应;人口素质对中西部旅游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弱于东部地区;各区域对公共管理变量的正响应具有不同程度的时滞性,西部地区见效最快。基于此,提出提升各区域旅游生态效率的建议,推动旅游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双城市是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县级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到目前为止,双城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塑造,阻碍了双城市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地方性分析和市场分析,结合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应遵循的原则,对双城市整体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并设计了双城市旅游形象主题口号,力求促进双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有效的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是保证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公民导向理念和顾客价值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将旅游公共服务复杂的内涵进行逐层分析,发挥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优势,尝试性建立了一套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完成对特定地区的旅游公共服务状况的评价,从评价的角度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刻的社会转型给哈尔滨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街居制”管理模式己经无法适应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建设管理的需要。改革旧体制,建立新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必然。以转型中的哈尔滨市社区建设为背景,以社区管理相关理论为指导,以荣市街区社区管理调查研究为基础,对哈尔滨市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进行总结,对哈尔滨市社区管理的成就与不足进行查找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地方国有旅游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授权下对国有公共旅游资源进行经营性开发,地方国有旅游企业往往在通过抬高景区门票价格、特许经营权的获得等途径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忽略了国有公共旅游资源的公共利益目标,因此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制度以督促企业对公共利益目标的追求和实现。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质上是旅游业的一种外部不经济性现象.乡村旅游在开发和经营中的外部不经济性将使乡村旅游资源处于低效率和过度利用的状态,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首先对乡村旅游和外部不经济的概念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外部不经济性的具体表现来进一步深究其产生根源,主要是乡村旅游资源产权模糊和虚设、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性等.弱化或内化乡村旅游在开发和经营中的外部性,可通过经济激励、体制管理、政府干预三个途径进行内化或弱化.  相似文献   

18.
齐天翔  任明月 《经济师》2009,(3):279-280
在西藏,早期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培育和扶持,政府的全面干预战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旅游的蓬勃发展,为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随着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也引发出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西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公共管理及公共治理的理论,提出西藏旅游发展中公共服务型政府行为的改革思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时空演化及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公共服务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既是加速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也是大众旅游时代的必然选择。文章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看做包含服务主体、设施、方式和制度的有机体,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2010—2014年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和时空分异的演化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旅游公共服务空间分异明显,"东—中—西"三大区域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差异随时间不断增大;2010年以来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其相对差异呈现"N"型,绝对差异呈现"倒U"型,旅游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存在障碍。最后,文章引入生态系统评估的"障碍度"模型,从影响区域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主要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层面上进行了探讨,拟为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旅游景区作为一种产品,相比于其他市场产品,有其特殊性。它的公共物品属性和经济外部性的特性,使得景区的管理和NGO产生了内在的相关性和可能性。因此,在此基础上,探讨NGO运作机制如何运用于中国旅游景区的管理,从而更好发挥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