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朱进梅 《化工管理》2017,(19):62-63
本文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与大连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发的"1000L复式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工程化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为例,介绍了该项目的染色工艺及设备,指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产业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在超临界流体技术这个百花争艳的大花园里,一枝幽兰引人注目,她就是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的副总工程师,大连光明超临界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黄宓兰。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黄宓兰自幼即受知识分子世家的熏陶,少年时代酷爱求知,学习成绩历来全学年第一。  12年那年,当她毅然放弃了总政歌舞团的录取通知书,而决定继续求学,将来要进高等学府,立志当一名工程师时,父亲曾对她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你选择了钻研知识,献身于理工事业这条路,你是注定要辛苦一辈子。”父母见她不反悔,便尊重女儿对科学技术的向往。1982年,作为我国恢…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3月19日,在国际石油产业高峰论坛上,中科院院士沈忠厚发表讲话时说到,10年来,我们所发现的天然气资源,每年都有4亿到5亿吨储量的增长,但70%~80%都是低渗油气藏,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他介绍说,在油气资源里面,天然气的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包括页岩气,煤层气等,这些储量远比现在我们发现的常规天然气储量要大得多。"据不完全统计,至少要大4倍到5倍。"我估计今后50年,甚至100年我们在天然气上主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的工业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流体革取技术是现代科学的先导。——钱信忠一项世界瞩目、争相开发应用的新一代化工分离技术——超临界C0c革取(Supe。itricalC02nxtrac。non,以下简称SCE)在祖国的城市和山村悄然兴起。它以其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过程能耗低和无毒、无三废、无易燃易爆危险等诸多传统分离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被国内外公认为是生产高品质绿色产品的最佳方法,而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城乡企业家所青睐。我国开发SCE技术已有近20年的历史,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在工程技术和设备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已进入工业化的初始阶段。由于它是以…  相似文献   

7.
8.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通过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反应将二氧化碳废气转化为环状碳酸酯高能效技术。以往该反应需要高温、高压和高纯二氧化碳,因此投资和能耗都较高。新技术是基于一种非常活泼的铝基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超临界二氧化碳(CO_2)流体萃取技术原理和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阐述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在金属离子、环保技术、食品工业、石油炼制、香料工业、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含二氧化碳天然气藏的开发给油气田的开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以及相应的危险,为了确保油气田的开采工作能够安全、规范的进行,必须有相应的标准作为依据,所以,含二氧化碳天然气技术标准对气田的开采工作以及二氧化碳驱油的工作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悬浮物微粒、原油及其它有机难容污染物逐渐堵塞孔隙,导致近井地带渗透率降低。为减少外来液侵袭造成近井地带冷伤害,近井地带清堵是现有绝大多数油、水井措施工艺的主要手段。根据沈阳采油厂原油物性及二氧化碳"超临界液体"特性研究出一套复合酸解堵技术。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碳排放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低碳利用之间关系,二氧化碳减排面临巨大压力。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对我国的国际地位及本身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意义远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探讨实现我国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紧迫性,提出我国二氧化碳减排可能的路径,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手段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热捧,然而目前CCS还远未达到商业化推广阶段,其大规模实施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CO2减排形势相当严峻,对CCS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为促进我国CCS的研究工作,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研究领域、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总结了发展趋势,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对1997~2012年中国分省域碳排放的数据进行详细测算,发现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和能源结构碳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突出。通过检验发现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是最优的。结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优势创新产业集群,推广清洁技术的利用,改善以煤炭为主不合理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并充分考虑区域间的集聚效应,在碳减排活动中充分加强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利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构建了可用于研究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以此为基础,测度了1996—2007年我国28个省区市二氧化碳的排放绩效,并借助收敛理论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主要因技术进步而不断提高,平均改善率为3.25%,累计改善为40.86%;四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有所差异,东部最高,东北和中部稍低,西部较为落后,但差异性有下降趋势,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存在收敛性;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能源强度和所有制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有显著影响,对外开放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含水率高难控制的问题,提出了CO2水气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采取室内驱替实验和矿场试验对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实验表明:岩心高含水阶段水气交替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原油粘度和水气体积比对驱替效率的影响存在最佳区间。矿场试验表明:水气交替注入后单井日产油量提高22倍,含水率下降24.7%,阶段累积增油4721.2t,具有向其他高含水油田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征收硫税对中国二氧化硫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了征收硫税对中国二氧化硫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硫税税率和减排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这种非线性特征在单一种类的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上也有明显的体现:而且.征收硫税既能达到二氧化硫减排的目的。又对实际GDP没有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研究还发现。征收硫税导致二氧化硫排放结构、能源消费数量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促进了含硫量低的能源对含硫量高的能源的替代。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排放是公共物品,其影响所及并非一家、一国而是全世界。全球气温升幅越大损失越大,升温宜控制在+2℃以内。全球每年若以1%GDP的减排投入,可避免每年5%~20%GDP的损失。以GDP数量增长推动经济繁荣的时代必须成为过去,低碳经济的成长方式以去物质化为必要条件以去碳化为充分条件,经济发展最终与碳排放脱钩。低碳经济标示一个新文明的开始它不仅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改变,还涉及南北两个世界、穷国与富国间发展权益冲突的新平衡。  相似文献   

19.
利用相转移催化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C),对氯化苄与氰化钠制备苯乙腈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化苄、氰化钠、TEBAC的适宜物质的量的比为:1∶1.08∶0.003,反应时间为1h,温度为90~95℃,收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6年~2008年能源消费数据,对东部地区12个省份的CO:排放量进行估算,并且利用LMDI方法对其进行因素分解。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碳排放呈快速增长趋势,且不同省份之间碳排放量差异比较明显;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和能源结构是东部地区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其中经济增长是最关键的因子,而技术进步是东部地区碳排放的抑制因素,但是在不同年份之间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基于此,提出了减少东部地区CO:排放的相关政策建议.以适应中国的低碳经济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