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农业部今年将在西部农村推行“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引进、组装、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模式,达到增加西部农村能源供应量,遏止植被破坏,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西部地区的“生态家园”建设就是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配套利用,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家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形成农户基本生活。生产单元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取得改善生态效益、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综合效益。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西部地区农民生活用能效率大大提高,优质能源占50%左右,农民将在原有基础上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农…  相似文献   

2.
破解西部经济贫困、资源丰富的两极反差难题,促进本地区协调发展。产业生态繁荣共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为例,运用生态功能理论论述了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建设立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方环境立法的科学依据及基本原则。认为我国西部地区存在战略重要、生态脆弱、贫困集聚的"三位一体"特征。因此,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重建必须重视地方环境立法,必须以区域生态规律为科学依据,必须遵循生态承载力规律和环境容量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少数民族近80%的人口聚住在西部。在全国已建立的154个民族自治地方中,西部地区有115个,西部90%以上的面积是民族自治地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及民族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开发这些资源,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源是行不通的,因此有效开发、利用西部少数民族人力资源,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荀遂山 《改革先声》2000,(12):50-51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是德国统计学家,他对德国分地区深入地研究了他们的消费统计资料,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人们收入越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小。恩格系数是用于食物的支出与全部支出的比。一般来说生活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大。国际上通常的标准认为60%以上为贫困,40%以下为富裕,40%至60%处于富裕贫困之间。欧洲一些国家多在40%以下,非洲一些国家多在60%以上。恩格尔系数大体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家庭或个人的贫富程度与生活水平。为什么呢?因为食物是人的生理所…  相似文献   

6.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根据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和技术现状,配套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生态工程,以期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形成农户基本生活、生产单元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取得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富民计划。计划的目标是在计划实施区内实现:①在原有基础上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②农民生活用能效益达30%以上,优质能源占50%左右;③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生产活动实现经济良性循性。一、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淮北市近两年实施…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处西南喀斯特典型区,生态环境脆弱,贫困发生率高。多年来,在扶贫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状况还没有得到完全遏制,有些地方甚至进一步恶化,对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造成了影响。因此,推进生态广西建设,喀斯特农村贫困地区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要在本世纪内消灭绝对贫困、实现小康生活水平,西部是重点,农村是关键,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中西部农村贫困问题。西部作为中国的半壁江山,其价值远远超越了资源基地这一经济层次。解决西部的贫困问题,将是中国政府本世纪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国脱贫进展的不平衡基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西部作为最不发达地区,与东部的经济差距已经迅速拉大。我国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地带农民收入差距系数从198o年的1:1.06:1.28扩大到1995年的1:1.32:2。西部经济增长率低,其脱贫速度也慢。1993和1994两年全国脱贫人口中,东部占40%…  相似文献   

9.
郭宝 《新西部(上)》2009,(10):21-21,18
西部农村作为我国贫困的集中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庞大,最低生活保障的水平很低。当前,要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重点放在西部农村,扩大覆盖面,提高救助标准,真正有效解决我国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5,(12):19-20
在经过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中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和经历压缩型过程,资源环境问题迅速累积,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趋尖锐、紧迫。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1995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的8%,据中国2001年西部生态状况的调查报告,西部九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的GDP的13%。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地区,涵盖12个省区市,面积占全国的71.5%.拥有中国85%的陆地边境线,幅员辽阔、资源富集、历史悠久,发展潜力巨大。国家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氐26.1%,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资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其作用尤为突出,目前,我国能源的消费结构,煤炭占6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本世纪末,煤炭消费量将要上升到80%。  相似文献   

13.
西部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幅员面积占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口占全国28.8%,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从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在西部各省市的努力下,短短10年,西部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正在成为一方热土。实践证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已成为西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瓶颈”;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差异是由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基础、制度支持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比较东西部地区,自然禀赋条件差距很大,在西部,蒙古高原东南边缘风蚀沙化地区、黄土高原沟壑水土严重流失区、秦巴山区、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区、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西部沙漠高寒山原区等六大自然条件恶劣地区面积占了西部总面积的50%以上。这些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区同时也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高、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西部与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要在本世纪内消灭绝对贫困、达到小康生活水平,西部是重点,农村是关键,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中西部农村贫困问题。西部作为中国的半壁江山,其价值远远超越了资源基地这一经济层次。解决西部的贫困问题,将是中国政府本世纪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工业增长。2000年1-9月份.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达11678亿元,同比增长14.7%:西部地区增长10%。 工业产品销售率。东部地区为96.85%,同比提高0.83个百分点:西部为97.17,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东部地区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9.7%,快于本地区同期工业生产增速5.8个百分点,占全国地方预算收入总额63.5%:西部地区同比增长9.8%,快于同期工业增速2.5个百分点。 物价。东部累计上涨0.8%:西部地区物价下降状况尚无大的改观,在上年下降18…  相似文献   

17.
我国部分地区农民贫困问题,是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正视的严峻问题。贫困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理解。过去,我们认为一般是指生活困难、贫穷。其实贫困是对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总和而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意识等诸方面。江西省9个地(市)、58个县(市)、660个乡的贫困情况表明,贫困的内容包含:一是农民生活不得温饱,用于食品消费支出与年人均纯收入之比(即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也就是说,实际年人均纯收入为200  相似文献   

18.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的西部,区政府所在地距北京市中心25公里,区划面积为145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98.5%。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50多个,植被覆盖率达到75.9%,是首都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根据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我区被划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按照这个功能定位,我区从服务首都大局出发,紧密结合门头沟的区情实际,明确提出了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打造“绿色门头沟”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民工贫困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容也在变化。目前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贫困、技能贫困、机会贫困、社会资源贫困、权益贫困等五种类型。摆脱贫困主要依藉于政府采取积极的反贫困措施,遏止贫困的代际传承;发挥女性在脱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农民工进行有效培训以建立长效互信机制,使农民工真正的融入到城市化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20.
西部少数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环境保护意识,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所及的所有生态圈和资源领域。这种思想有别于西方的和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学理论。在西部开发中,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资源、实现西部的生态价值,保护和发扬本地区固有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我国环境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