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文军 《魅力中国》2014,(25):211-211
我们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一“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指导性教学模式,以语言习得的输入--吸收--输出理论为模式设计的主要依据,认为课堂要“开放”,要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
李震 《魅力中国》2011,(10):184-184
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收集信息资料和深思酝酿,提出设想,发表见解,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经历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  相似文献   

3.
柏丽 《西部大开发》2011,(10):61-61
中学化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论文从模式的构建基础,模式的特点,模式的基本结构,模式的实施策略以及模式在运用中的成效几个方面,全方位的分析探讨了中学化学探究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杨湘 《发展》2010,(4):150-150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主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为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我认为,必须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师要敢于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变“教”为“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教育。诱思探究的创始人张熊飞教授指出: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变革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亲自参与课堂活动.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终身学习意识和丰富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任月敏 《魅力中国》2013,(17):206-206
设疑是有意识的创设疑问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艺术。课堂设疑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要让学生会“疑”、爱“疑”。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7.
叶佩 《新西部(上)》2014,(4):146-146,149
高校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较低,经常发生“失语”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是实施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选择合适有趣的教学材料,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张才永 《魅力中国》2014,(10):211-211
在现在的理论中有人提出高效课堂教学,其实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追求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教学活动。但由于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驾驭课堂能力以及各地的教育环境都不相同,最佳的课堂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无论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合作教学模式,还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效率、高效课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杨清芬 《魅力中国》2014,(2):201-201
课程改革对新课程下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由过去的“教”变成现在的“导”,即转变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导学互动”教学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如何将“四环十步”体现在农村小学的课堂上,而且课堂效果更有效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郗晓斌 《魅力中国》2014,(26):153-153
在职业学校的电工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际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为此,要创设情景,启发自觉探究的欲望;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还要利用多媒体的“模拟”作用,进行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1.
王稀 《魅力中国》2010,(32):186-186
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对学习的方式、途径、方法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传统“以讲代学,以问代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教学模式亟待改进,必须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到课堂,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当前教育过程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靠老师的“言说”所能奏效的,它一定要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富有活力和创意的课堂上展开自主的学习和探究,惟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最向往的乐园。  相似文献   

13.
张巍苹 《魅力中国》2014,(7):212-214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自学学习能力养成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有效课堂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而课前预习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调查和访谈,从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初中语文教师实施预习情况两个层面.分析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现状。笔者根据教学实际,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试从“以生为本,分层安排,奠定有效基石…‘以法为导,授之以渔。发展有效教学”“因文而异,触类旁通,开拓有效思维”等方面探究初中语文有效预习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季占文 《魅力中国》2014,(26):194-194
因为课堂活力来自于学生对数学事实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和好奇,来自于丰富的猜想和假设,来在于不同观点的撞击和辩论,来自于探究过程的撞击和喜悦。科学探究作为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内在活力发挥的舞台,为课堂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5.
李四新 《魅力中国》2013,(19):242-242
新课程理念已经逐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纳。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学探究的主旋律。有效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展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是推进主体学习的有效方式,更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既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个课堂的和谐发展做好铺垫,犹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心随我动”。创设不同的情景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如饮甘泉、如品香茗,流连忘返。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下面就我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实践中的一些探讨和尝试,现举几例,以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程春 《魅力中国》2013,(20):226-22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强,教学效果往往越好。“双层次问题式导学法”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我校推广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现就结合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来探究一下,如何采用“双层次问题式导学法”构建优质高效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8.
赵亚芳 《魅力中国》2011,(12):342-342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观,因此,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灵动课堂的根本要素。灵动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致力于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活动。一些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断产生,其中以创设情境、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搞活课堂、自我反思尤为重要。这些教学模式和方法,应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安排。它是对常规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20.
卢红霞 《魅力中国》2014,(4):254-255
新课标要求我们摒弃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观念,大胆地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换视野,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究,并在课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的政治课堂,才是有声的课堂,才是充满思维火花的课堂。作为一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作为德育主渠道的高中政治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