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民法典对时效制度应采取分别主义立法体例,将取得时效规定在物权编中;在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上,应当将已登记的不动产纳入其适用范围;在构成要件上,应明定和平占有作为必备的构成要件之一;应顺应立法体例的要求,改变将诉讼时效届满作为取得时效起算点的立法模式;在中止中断事由的规定上,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两者应分别详细地规定。  相似文献   

2.
陈学林 《活力》2010,(6):158-159
时效取得制度是物权取得的一项基本制度,笔者介绍了时效取得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一些国家的基本规定,并简要探讨了我国的时效取得制度。对我国此项制度的基本内涵和其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基本分析,并提出简要的完善措施,以期能完善我国时效取得制度,并使其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张军立  徐俊杰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91-92,246,247
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是指哪些财产和权利可因时效而取得,对此自罗马法以来各国均有不同的规定,本文认为取得时效可适用于动产、登记的和未登记的不动产及特定的其他财产权。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自施行以来,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时效期间太短、起算点不明确、没有中止和中断的规定等,实践证明,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导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劳动法修改过程中,应当积极关注并解决这一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取得时效是传统民法的一种重要制度。切实保护权利人依法享有权利是取得时效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对我国时效制度的现状和缺陷进行分析,探讨了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性和其他制度的不可取代性,以期对完善我国的民事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取得时效是发端于罗马法,是传统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长期受前苏联的立法体制影响,我国一直没有设立取得时效制度,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本文对取得时效制度的立法价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常有报道,有土地违法者占地建房几年后才被发现而受到行政处罚不服,又以超过处罚时效为由诉至人民法院,法院以土地违法行为在未恢复原状之前应视为具有继续状态为据,维持行政处罚。本人对此观点持有疑问。一、时效概念1.时效是法律事实发生或消失法律效力的时间范围,亦即时间的推移(到期或者届满)而取得或者消失某种权利的法律规定。民事方面有取得失效和消失时效,即于一定时间经过后取得或者消失某项权利,其要件有二:⑴须有一定事实状态发生或者消失;⑵须有一定时间经过。刑事方面规定的追诉时效是指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  相似文献   

8.
2009年《保险法》第26条取代2002年《保险法》第27条,对索赔时效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其最关键之处是修改后的法律条款使用了"诉讼时效"一词。而2002年《保险法》第27条则是按照除斥期间的性质来定位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请求保险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索赔时效。通过对索赔的双重含义解构,并辨析了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在构成要件、适用对象、适用权利、制度目的、期间性质、法律后果等方面的不同,得出了2002年《保险法》第27条规定的合理性以及2009年《保险法》第26条规定的不妥之处,进而探求在坚持2002年《保险法》第27条规定的基础上,对索赔时效进行完整建构,体现索赔时效在不同阶段分别适用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的特点,消除目前法条在保险实务适用中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9.
壮金燕 《中外企业家》2009,(22):209-209
取得时效制度最早始于古罗马法,成为了传统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但该制度在我国却一直是立法上的一项空白。其实,我国应设立取得时效制度,这不仅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健全法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法律的出现是为了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功能和权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更多方面因素的冲击。因此,有必要通过具体的制度来规范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造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失衡,以保障该功能的应用,诉讼时效制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诉讼时效概念存在争论的几种现状在我国民法中,诉讼时效概念争论的关键点在于诉讼时效是否是在消灭时效,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点。诉讼时效和消灭时效的争议源自于古罗马时代,存在一  相似文献   

11.
王刚  王金花 《活力》2011,(10):66-66
2A14属Al—Cu—Ng—Si系铝合金,其强度高,锻造性、耐热性和可焊性良好,是航天航空工业、橡塑模具制造工业用重要材料。该合金板材经退火、淬火、时效等处理,可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本试验结合工业化生产,研究了退火、淬火、时效等工艺参数对2A14铝合金板材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确定该合金板材合理热处理工艺制度.生产出的板材符合GB/T3880—1997标准中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于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概念,我国在票据法中进行了规定。在原因要件上规定为“票据时效届满”和“票据记载事项欠缺”;在性质上界定为“民事权利”;在利益返还范围上界定为“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本文分析了票据法律条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法理基础以及票据法律的现实执行情况,重新设计了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概念,以期更好的理解、完善和适用利益偿还请求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1.适用普通时效还是特殊时效目前,对于带薪年休假的仲裁时效,实践中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中明确规定,企业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应按职工日工资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这是作为对用人单位不遵从法律规定的一种惩罚措施,应视为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不属于劳动报酬,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应当确定仲裁时效为1年。  相似文献   

14.
如今,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法律的一些具体规定,劳动者通过各种途径有所了解,但对于仲裁、诉讼的程序性问题,却一知半解。在程序性规定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有关"时效"的规定,因为一旦错过仲裁或者诉讼的时效,劳动者将丧失胜诉权。本文对劳动者维权时最常见的时效问题分别作出解析,希望对广大劳动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新邦物流始终将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积极推行时效管理。公司通过加强各环节时效管理,完善公司时效链,形成了有效、规范的时效系统性管理。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需要加强部门协作与过程控制,优化单证设计,推行标杆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运输配送模式,不断提升时效服务水平,推动现代物流的创新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志明 《陕西审计》2004,(B12):32-32
2003年,桌审计机关在对某市投资公司的审计中,发现该公司私设“小金库”累计100万元。其中1999年私设“小金库”30万元.2000年私设“小金库”20万元,2002年私设“小金库”40万元,2003年私设“小金库”10万元。对此问题的处罚,审计机关内部有三种看法:一是应依法处罚;二是“小金库”是1999年设立的.到2003年已经超过了《行政处罚法》规定了二年的处罚时效,不能处罚,只能处理;三是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二年处罚时效,  相似文献   

17.
D公司是于1997年9月2日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出资方为K总公司和刘某,注册资本10万元。实际上,刘某并未出,主册资本全部由K总公司出资。1998年1月14日,D公司以还款形式归还K总公司10万元,并支付了相应的利息,同时K总也在财务上作了增加应收款10万元的账务处理,即K总公司抽回了原来的出资。2000年3月15日后,某工商局根据有关线索,对上述行为进行了必要的调查,对此案如何认定处理,涉及以两方面问题:一是违法事实如何认定?是认定虚假出资和抽逃注册资本两个行为,还是只认定抽逃注册资本一个行为。二是追究时效如何认定,是否在2年追究时效之内?一种意识认为,本案已超过追究时效,不能降雨处罚;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并未超过追究时效,可追究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18.
将居住权制度写入物权编是本次《民法典》修订的一大亮点,但仅有六项法律条文难以全面规范该制度。本文从居住权的设立方式、主客体范围、权利义务、消灭事由、顺位冲突等方面分析居住权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解释论方法,结合《民法典》和其他法律规定,提出增设法定居住权、明确主客体范围、细化权利义务、完善消灭事由、参考现有制度解决顺位冲突等建议,为实践中几项突出的居住权适用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使居住权制度发挥实际效用,实现立法者通过居住权入典保障弱势群体居住需求这一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9.
物权请求权与消灭时效制度能否兼容,在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并没有统一的定论,之所以形不成通说原因还在于物权请求权本身具有的物权属性及消灭时效制度的客体限定于请求权。物权请求权要实现的目的是排除妨害与回复物权的圆满状态,而在物权请求权中一个最重要的请求权便是返还请求权。返还请求权的内容是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他人无权占有时,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的权利。而此时消灭时效制度能否介入,就看消灭时效是以怎样的姿态来应对物权的返还问题。消灭时效指向的是权利的消亡,在保护物权方面,消灭时效的姿态是被动型的,那这个时候物权的追及效力便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物权请求权过了消灭时效,一方获得了胜诉抗辩权,但因物权追及性的存在,另一方则还是会有获得原物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仲裁逐年增多,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于2008年开始实施,但是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关于仲裁时效仍有理解和适用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仲裁时效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对易错的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