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国内     
福建大金湖和台湾日月潭签署合作意向书在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福建著名旅游品牌泰宁县大金湖和台湾著名旅游景点阿里山喜结良缘,签署旅游合作意向书。大金湖以举世罕见的水上丹霞地形而闻名;而日月潭则以台湾岛惟一的天然湖泊而著称。双方将以“互动、互补、互赢”为原则,共同策划打造“大金湖——日月潭,一衣带水一线牵,两湖携手两岸情”旅游品牌。并将共同策划包装主题旅游线路:合力拓展客源市场,互送旅游客源;共享两地旅游资讯;建立旅游协商机制等实质性合作举动。  相似文献   

2.
《旅游学刊》2004,19(6):19-19
9月19~24日,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区域旅游专业委员会、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北京旅游学会、青岛大学旅游学院、河南大学与《旅游学刊》编辑部等十家单位在河南开封联合召开了“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出版机构、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约13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论坛撷英     
论坛撷英台湾旅游业者解析目前两岸旅游现况台湾旅游品质保障协会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姚大光日前对两岸旅游现况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两岸政治气氛趋缓,台港、台澳机位增加的情况下,台湾赴大陆的旅游产品市场,正进入一个长久低迷以来的变革期,台湾业者这方面已经准...  相似文献   

4.
李娓姗  永周  袁治 《旅游时代》2014,(11):90-91
大嶝小镇两岸博饼王中王大赛给中秋佳节增添了不少热闹与喜庆,这一翔安特色节庆活动的余温还未散去,国庆期间,在大嶝小镇·台湾免税公园的戏台上,2014年翔安旅游文化周隆重拉开序幕,“翔安旅游”微官网平台作为旅游文化周的重头戏同步上线。翔安旅游创全新理念旅游文化周开幕的同时,“翔安旅游”微官网同步上线。微官网的开通是顺应旅游环境新发展和提高旅游服务意识的  相似文献   

5.
台湾旅行业界对大陆旅游环境的整体认知 自从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到大陆地区探亲以还,大陆旅游路线立即成为台湾旅客出岛旅游最热门的路线之一;近年来从台湾到大陆探亲的人数,皆呈几何倍数的成长,根据大陆方面的统计资料显示,至1991年止,到大陆的游客人数已超过300万人次;这种快速成长现象的产生,主要乃是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原本皆为炎黄子孙,故有血浓于水的情怀,加上大陆风光、山水、文物、古迹等皆为台湾旅客耳熟能详的地方,故蜂拥而至大陆探亲与观光旅行乃可期之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两岸综合旅游网站、旅行社网站及台湾旅游官方网站的内容分析,提炼出互联网传播的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主题:自然生态、度假、乡村、文化、城市.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各类网站构建并传播的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不同.研究结果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德艳 《旅游学刊》2000,15(4):38-42
本文主要研究在都市旅游的定位下,上海旅游业如何依托本地旅游资源优势,以“瞄准市场,整合联动.三驾齐驱,持续发展”为方针,进一步优化观光、会展、休闲旅游产品,同时做好“水”、“人”、“节”、“商,,四篇旅游资源产品化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如果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综观台湾40年的经济发展,那么可以说,第三产业是对台湾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而旅游业即是其中重要支柱。在过去的40年里,台湾的旅游业发展迅猛,1957年至1979年赴台旅游的国外游客平均每年增长24.34%;1992年1月至5月,赴台游客已达822407人。目前台湾旅游业已具相当规模,成为台湾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1988年的统  相似文献   

9.
旅游交流是海峡两岸关系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从1987年台胞赴大陆探亲旅游以来,台胞旅游人数规模和旅游形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四年半中,大陆共接待了约350万台胞,每年台湾出游人数中,每三个人就有一个人选择到大陆。台胞旅游的形式由最初的探亲观光,发展到涉及工、商、贸、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专业活动。两岸旅游交流从突破零的记录,发展到现在每年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旅游大省,也是人们所向往的知名旅游目的地。2020年的春节,原本应该热火朝天的旅游市场,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被按下了“暂停”键。面对“暂停”,云南旅游人没有消极等待,都在为抗疫期间及疫情过后旅游的恢复、发展、振兴积极思考、讨论、行动着。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暨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以下简称“两院”)积极行动起来,在云南省文旅厅的支持下,主动联系云南省旅游研究学术委员会、云南旅游智库联合体、“游云南”、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以及《旅游研究》编辑部,共同发起“抗击疫情,云南文旅在行动”的网络论坛。  相似文献   

11.
对进一步开拓台湾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进一步开拓台湾市场的思考□徐氵凡本文数据资料来源:①台湾《观光资料》,②台湾《旅报》1995年抽样调查,③国家旅游局1995年抽样调查。———作者一、市场的发展台湾居民赴大陆旅游市场从1988年起开始发展(当年达到4377万人),此后经历了1...  相似文献   

12.
社区旅游参与视角下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地方感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地方感领域的研究在深化“人-地”关系认识、旅游目的地地方性塑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旅游规划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已有研究主要探讨人口统计学特征、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缺乏对旅游世界中人与场的积极互动而产生的地方感等问题的讨论。本研究从社区旅游参与视角,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收集郎德上寨村民主诉的旅游参与实践,对民族旅游村寨居民地方感的生成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郎德上寨村民的社区旅游参与主要表现为“合作激励型”“自我激励型”“机械被动型”和“利益激励型”4种类型;在社区旅游参与过程中,村民获得了强烈的地方感,并由自然地理和人文物理环境、社会文化特性、经济制度、乡土认同、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房屋归属感和生活便利性等内容体现。本研究还发现,居民地方感在不同的社区旅游参与形态中表现出差异性;社区旅游参与和地方感之间是双向、交互式的影响关系,其中,旅游效益感知因素在二者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因而使其成为近年来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仍过分依赖资源开发,致力打造“旅游城市”,忽略了对城市本身的探讨,缺乏对“城市旅游”的建设,使得城市反而不及景区带给人的印象深刻。文章基于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模型,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通过产业升级创新、构建城市旅游综合体等方式,促进城市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助力城市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业界视点     
假日商机青睐有准备的旅游企业今年“五一”长假为中国的旅游业添了一把火。各界媒体连篇累牍的关于“五一”假期旅游“井喷”现象的话题持续了一个多月。4600万的游客量,旅游企业是切实的受惠者。但只有各方面都有充足准备,或巧取市场,才能既获利又不带来负面作用。来自《华侨城》报5月12日的消息称,“五一”长假,世界之窗、锦锈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欢乐谷四大主题公园和欢乐干线7天共接待游客近40万人,占深圳市12家收费旅游景区、公园假日接待游客总量75万人的53%。“五一”期间深圳湾大酒店、海景酒店、欢乐谷青年旅馆共接待过夜游客5…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中,旅游已经成为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因而也日益增添了越来越多的价值负载.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却不断地出现各种“乱象”,因而关于旅游的“异化”问题,关于文明旅游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文明”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不断扩展或生长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其意义指涉和价值引导都呈现为一种动态的节律,立足于当下,针对各种旅游异化现象,文明旅游在价值意义上主要呈现为这样三重维度: 一、人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游轮的起源游轮显然是随着旅游的深度发展而进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来的,它所承担的运载旅游者的任务,也是在人们的旅游意识提高、对航行在水面上的旅游运载工具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之下出现的。但无论怎样,我们对游轮的追根溯源,仍然会找到它的“客轮”、“交通船”的根源。香港人、新加坡人把游轮唤作“邮轮”,其实就暴露出了游轮早期部分功能的端倪。人类开展邮政的历史显然比有目的乘船旅游的历史要早得多,因而早期将包含有“巡航”、“巡游”意义的“cruise”翻译成“邮轮”,或许也还包含着几分贴切。但从今天的船舶功能看来,伏在“邮轮”当中的“邮”字,则明显让人有了不伦不类、名不副实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为浙江省旅游局主管、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遵循“学术氛围、前沿视野、理性思考、人文情怀”的办刊理念,主要刊登以旅游学科为主的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设有“理论新视野”“、旅游法规与政策研究”“、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开发”“、生态旅游研究”、“旅行社研究”“、酒店与烹饪研究”“、景区与会展研究”“、旅游文化研究”“、财务管理与会计”“、旅游教育与教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旅游动态”“、艺术与旅游”等栏目。本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相似文献   

18.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11,26(10):21-30
文章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旅游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旅游定义、旅游本质、旅游与休闲的关系、旅游与旅行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分歧性意见,在辨析各种观点合理性与非合理性的基础上,概括出旅游学术界在5个方面的基本共识,即旅游是指人的活动;概念性定义才能确立旅游本质;旅游本质应由“余暇+异地+体验”三者共同决定;休闲和旅行的范畴大于旅游;狭义旅游定义不会贬损旅游产业和学科地位。文章呼吁旅游学术界以“求大同存小异”的态度尽早形成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旅游者为什么要出行,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有什么意义?本文尝试从流动性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进行思考,参照“流动性是现代性的途径与标志”这一逻辑,假想了“流动性背景下旅游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场景,从独立于生活世界之外的旅游世界和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统一两个阶段探讨旅游者空间行为在流动性背景下的意义;进而提出了“旅游者空间行为是人成为现代人的重要途径”的理论假说,并从起点、标志和身份3个层面论述了旅游者空间行为之于“人成为现代人”的意义。为回应龚鹏程将旅行的意义归结为“动物之本能”并融入“人类的文明”生成与演化宏观框架,本文在流动性与现代性视角下将旅游者空间行为的意义归结为“现代人之本能”并纳入“现代文明”生成与演化的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基本概念的重新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6月25日—6月28日,世界旅游组织在加拿大召开了“旅游统计国际大会”。经过三天议程,形成了“旅游统计国际大会建议书”,其中对一些旅游基本概念重新作了定义:1.旅游——旅游是指一个人旅行到他或她通常环境以外的地方,时间少于一段指定的时段,主要目的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