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南充地区调查了36户的生产组合——蚕桑、生猪、粮食的商品性结构.这种结构显示出丘陵地区以农、牧业为轴心的生态农业的突出效果.这36户共204人,承包耕地211.7亩,人平耕地1.04亩,80%的户分布在丘陵区.1983年以来,这些户由以种粮为主的单一生产,转变为桑、猪、粮的复合型生产,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农业资源,规模经济效益显著.1985年,36户人平生产蚕茧82斤,粮食968斤,出肥生猪0.89头,比全区人平蚕茧多77斤,粮食多153斤,出肥生猪多0.39头;36户人平农业收入714元,比全区人平多456.9元.  相似文献   

2.
蓬溪县在贯彻中发[1983]1号文件工作中,把稳定社员承包地的工作作为一个中心环节来抓,收到了良好效果.稳定人心、挖掘生产潜力的一条重要施措.蓬溪县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农村各项政策,使农业连年获得大丰收.实行联产承包制三年,粮食增产4.2亿斤,1982年粮食总产达102,110万斤,比1978年增长52.7%,全县农副业总收入达32,751万元,比1978年翻一番多,农副产品商品率占42.9%.1982年人平分配口粮704斤,人平收入224元(其中家庭副业纯收入83.23元),社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面貌大大改变.政策兑了现,农业增了产,社员对承包地还是不放心.一怕政策变,以户经营长不了;二怕包产地块变,建设土地不划算;三怕提留年年增,劳动成果别人占.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盐城地区从1970年到1981年的11年间,农业生产有较快的发展。粮食总产每年递增4.1%,由34.12亿斤上升到53.22亿斤;粮食亩产从637斤上升到1,067斤。棉花总产每年递增8%,由168.48万担上升到394.41万担;亩产由66斤上升到145斤。多种经营也发展得较快,其中生猪存栏量每年递增2.3%,由204.08万头增加到261.64万头。  相似文献   

4.
四十个盆周山区县项目1g数982年 }52年比80年182年比51年82年比80年{82年比81年 、一%{ 、一%1 982年数量 、一% 、一%工农业总产值8亿元1 3 .72}一{(11。246亿元12。599 .8农业总产值2亿元12.76粮食总产量{11643亿斤1 1 .69534.233.746_2亿元13.8110。349亿斤8 .677。76生猪年末数828万头5190万头0 .853 .3里牛年末数}165.5万头8万头0 .06羊年末数{一54.7万只一1一13.6万只一7,9一0。一5.元元OU OU元元0.︻‘292业值农工产平人总人平农业产值1222人平占有粮食699.3斤农村人平口粮539斤农村人平纯收入}226.2元9 171002533232746斤600斤256…  相似文献   

5.
地处盆周山区的荥经县,是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县.一九八二年同一九七八年比较,粮食总产增长36.3%,人均生产量达1168斤,人平口粮867斤;农副工总收入增长105.7%,其中,多种经营和工副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51.9%上升到66%;社员人均纯收入从147元增加到350元,增长138.1%.这个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265万亩幅员中,有耕地16.8万亩,森林88万亩,荒山草坡130万亩,荥河、经河横贯全境,煤、铁、铅、锌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具有农林牧副工全面发展的良好条件.但在过去"左"倾错误影响下,受到以粮为纲、  相似文献   

6.
力量村位于威远、贡井、荣县交界区的中溪河畔。全村有5个社、201户、690人;1989年粮食产量达89.3万斤,亩产1319斤,人均1294斤。该村没有村办企业,1989年创产值69.8万元,人均1012元,人平纯收入657.3元,成为全县有名的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先进村之一.他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做法和基本经验是: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这个村地处威远县边境,中溪河切断了与自贡的公路交通,人员、物资进出全靠步行和肩挑背揹,使生产发展受到限制,规模经营不易形成,工业难以发展。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一)洪雅县张村公社,总面积7.5万亩,8个大队,31个生产队,489户,2,573人,耕地1,780亩(不包括开荒地),人平0.7亩.山高坡陡,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林业资源丰富,有林地4.4万多亩,人平17亩;荒山1.8万多亩,人平7亩.过去由于单一经营粮食生产,毁林开荒2万多亩,人平口粮却不到400斤,人平分配收入只有50—60元.全社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劳力大量外流,最多的一年搬家下山的达130多人.1980年8月,经上级批准,这个公社试办了林工商联合企业,实行"以林为主,林  相似文献   

8.
初夏之际,我们慕名来到被誉为“蚕桑之乡”的巴中县三江乡,进行调查。惊喜地发现,栽桑养蚕在这个乡产生了显著的效应。据调查统计,全乡1989年有桑树380万株,加上今春新栽植的共达630万株,人平已达365株。去年底共养蚕4500余张,产茧26万斤,收入现金130万元,人平80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人平250元以上的有17个社,占全乡总社数的31%。民主村6社,54户社员,户户栽桑养蚕,1989年底人平有桑树440株,共计养蚕266张,产茧15600斤,收入80680元,人平达318元,占该社当年人平纯收入814元的39%.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全椒县南屏公社老观陈大队是滁县地区有名的先进典型,1968年就实行了大队核算。该大队历史最高生产水平的1978年,粮食总产330.76万斤,平均亩产1,636斤,人均生产2,159斤;皮棉总产91,600斤,平均亩产164斤;社员人均分配收入231元。从1973年起,社员口粮历年都吃到800~850斤。1980年虽遭到严重的涝灾,粮棉减产,但社员人均分配收入仍达到151元,社员口粮仍吃到800斤。到1980年底,大队拥有固定资产总值52.5万元,各项积累8万多元。就是在这样一个生产水平高,集体家业大,社员收入多的地方,在大多数社员、干部一而再、再而三的强烈要求下,也在1980年秋后实行了被当地群众称为“直来直去不拐弯”的大包干到户责任制。象老观陈大队这样一个绝非属于“三靠”地区,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队,为什么也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二年我县农业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达9.2亿多斤,比一九八一年增产1.88多亿斤,增产25.6%;人平产粮由一九八一年的720斤上升到920斤;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由一九八一年的1亿斤增加到1.4亿多斤;农业总产值共达3.3亿元,比一九八一年增长16.9%;农业商品率由一九八一年的30.9%提高到35.1%;农村人均集体分配收入,由一九八一年的85元上升到142元,加上农民的家庭副业,人均收入220元以上.农民群众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改善,农村经济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到处呈现一派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枣阳市全年粮食复种面积达到190.29万亩,比上年扩大13.61%;总产达80万吨,比上年增长31.26%;粮食复种单产420.4公斤,比上年增长15.56%;全年粮食商品量49万吨以上,粮食作物产值10亿元以上,比2003年增2.71亿元,增幅37%:农民人平纯收入达3300元以上,比上年增加450元,其中来自粮食增收的比重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礼泉县烽火公社烽火大队,是全省农业战线上的一个先进典型。全大队有260户,1,371人,597个劳力,1,960亩耕地。该队位于关中腹地,濒临泾河,有川有原有坡。主产粮棉,多种经营比较发达,集体家底雄厚。1978年由于改善经营管理,特别是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1979年粮食总产达139万斤,亩产1,425斤,棉花亩产130斤,总收入398,900元,比上年增长25%,人均分配收入163元,人均口粮574斤。1980年虽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粮棉减产,但总收入仍相当于1979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威远县召开的1984年“两户”勤劳致富经验交流大会上,兰家裕家的致富经验特别使人感兴趣。他全家9口人,向生产队承包责任地12.1亩。他全家在19.82年粮、钱双超万的基础上,1983年又更上一层楼,粮食总产量达16,750斤,人均粮食1,817斤,比上年增长5.7%;总产值达19,574元,人均2,175元,比上年增长38%。除去两上交和投资外,纯收入达13,574元,人均纯收入达1,508.20元。投资和产值之比为1:4。  相似文献   

14.
大河乡地处天全县边远山区,过去长期处于单一缺粮、不足温饱的景况,是全县有名的贫穷落后乡.从1983年以来,经过三年调整,粮食生产已由过去不能自给增加到人平有粮1,017斤.农民人平纯收入由1982年的221元增长到394元,增长75%.总的看来,农村产业结构各层次关系大为改善,整体功能有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①农业剩余劳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基本解决.到去年全乡已有35%的劳力转向非农产业.由于劳力投放更加合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人口多耕地少,口粮是粮食消费的大头。建国以后,较长时期发展粮食生产,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直到1977年全省人平才占有粮食600斤(原粮,下同),城乡人民口粮消费总量占粮食总产量的70%,人平口粮420斤,还是处于消费不足的状况。从1978年起,随着粮食总产量的持续增长,口粮消费总量也徐徐上升。1982~1984年全省人平占有粮食提高到760~800斤,城乡人平口粮消费接近600斤,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近期随着  相似文献   

16.
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四川省巴县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步改革以后,农村经济出现了加速发展商品经济的极其有利的时机。首先,由于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持续全面增长,全县1984年粮食总产增加到13.5亿斤,人平占有粮食1,264斤;多种经营发展较快,农民人平纯收入提高到362元;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农民的购买力大为提高,市场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这就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当前农村各业的发展还不协调。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和社会需求的矛盾还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1983年在连续六年增产增收的基础上,又获得好收成,粮食总产约比1982年增产20亿斤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元以上。农产品的商品率也有提高。根据省统计局的材料,1982年同1978年相比,粮食总产量由639.3亿斤增加到746.9亿斤,四年增长16.8%;提供的纯商品粮由71.8亿斤增加到104.2亿斤,增长45.1%,商品率由11.2%上升到14%。从同口径的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看(扣除提价因素,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  相似文献   

18.
山东蓬莱长裕大队,把全队粮食耕地670亩全部包给种田能手,并注意搞联合经营和智力投资,使全队农、工、商各业全面发展。 目前,全大队拥有42个企业,近80个生产项目。1983年全大队粮食达88万斤,比1982年增长3倍。总收入870万元。人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展望》1997,(2):18-19
自七十年代开始,明水县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之一。特别是1989年一场大旱,使明水经济滑入谷底,当年粮食总产仅为1.42亿斤,人均缺粮300多斤,人均收入只有147元,贫困户达到4.6万户,占农户总户数的83%。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实施“全方位开发、大范围扶贫”,精心运筹,谋求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1996年,全县粮食总产6.3亿斤,农村人均收入1700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了3.2倍、10.6倍,贫困户由1989年4.6万户下降到2021户。  相似文献   

20.
益阳县农民从本地资源和技术出发,大力从事专业性商品生产。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农村经济新格局,全县有一村一品专业村19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36%,从事一村一品专业生产的农户达5万户,劳力7万多人。专业性商品生产的发展,使这些村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91年,198个村人平纯收入达920元,其中最高村达285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