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在过去三十年改革中,我们主要采取了“渐进改革”、“增量改革”、“体制外改革”、“双轨制改革”、“局部突破改革”、“试点试验改革”、“经济优先改革”等改革策略。事实证明,这些改革策略是有成效的。不过,这些改革策略还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成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体制扭曲、信号混乱、政治改革滞后、“寻租”腐败严重、贫富差距加大、经济发展粗放、内外经济失衡等“后遗症”。随着改革进入新阶段及改革对象和改革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围绕日本改革的政策论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桥本内阁至小泉内阁 ,日本政府在“改革优先”路线和“景气优先”路线之间摇摆不定 ,争论十分激烈。当前日本改革的政策论争基本上是围绕“结构改革—经济景气—抵抗势力”这个三角关系而展开的。在改革与景气的关系方面 ,呈现为“景气优先派”与“改革优先派”的论争 ;在景气对策方面 ,人们围绕扩大财政支出、减税、缓和金融、日元贬值等对策争得不可开交 ;在改革政策方面 ,围绕处理不良债权、税制改革、设立特区等的论争也十分激烈。通过剖析上述论争 ,可以看到影响和阻碍日本改革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3.
由于没有目标和时间表,28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成了“游击战”和“马拉松”。产权改革将国有企业改革引入“误区”;减员增效将国有企业改革引入“雷区”;健全治理结构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却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盲区”。本文认为,只有将“政企分离”作为突破口,在企业内部狠抓治理结构建设,在企业外部营造公平竞争氛围,才能使压力转化为动力,迫使国有企业改变经营方式,成长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4.
减轻、规范、稳定、深化: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析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减轻、规范、稳定”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衡量农村税费改革成效的最高尺度。从“减轻”看,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从“规范”看,农村税费改革有“破”有“立”,但“破”的成份多,“立”的成份少,主要表现在基层政府公共支出责任的重构、公共收入权限的重构、公共预算平衡的重构和实施机制的重构等四个方面;从“稳定”看,由于没有形成基于法制基础的“规范”,农民负担减轻缺乏稳定的长效机制,存在反弹的压力。从财政的角度看,“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关键是建设公共财政、分级财政、民主财政、法制财政。  相似文献   

5.
20多年来的中国改革,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2005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提出了“深化改革”、“改革不容置疑”的论断;老一辈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刘国光提出了“市场化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反思改革不等于反对改革”的论断;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则提出了“在反思中坚持市场化改革”、“建设好的市场经济”的论断,这一论断将吴敬琏再一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著名理论家皇甫平提出“改革不可动摇”的论断,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社会学家孙立平说,旧的改革共识已基本破裂,需要重建新的改革动力与机…  相似文献   

6.
汶上县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放管服”改革会议精神和全省“一次办好”改革要求,从群众最密切最相关的事情人手,找准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优化机制,整合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践政务服务“一次办好”改革,让服务“勤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打通了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优化了发展环境,密切了干群关系,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30年的语境中,“改革”是一个让人激动的词语。不管是“进入深水区”,还是“化解新矛盾”,实际上都蕴含着“改革再出发”的成分,如此,我们必须重新关注破旧立新所仰仗的共识、勇气与激情;也必须警惕隔靴搔瘁、回避深县矛盾的“表面改革”甚至“假改革”。  相似文献   

8.
价格改革如何再现“新辉煌”?──广州市场经济价格新体制研讨会综述王江涛广州价格改革以“先行一步”在全国著称,并且创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发效应”。90年代以来,“开放开发”、“产权改革”、“金融突破”、“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新思路纷沓而来,相对而言,...  相似文献   

9.
现实中的“市场化改革”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公正角度来看,可表现为“公正市场化”改革和“不公正市场化”改革。从近3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来看,“不公正市场化”改革还比较普遍,与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期望有很大距离,因而很多人开始反感和反对“市场化改革”。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要尽力避免“不公正市场化”改革,推进“公正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中的“市场化改革”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公正角度来看,可表现为“公正市场化”改革和“不公正市场化”改革。从近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来看,“不公正市场化”改革还比较普遍,与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期望有很大距离,因而很多人开始反感和反对“市场化改革”。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要尽力避免“不公正市场化”改革,推进“公正市场化”改革。“公正市场化”改革可理解为:在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使不同社会群体有公正参与改革和发展的机会,接受公正规则的激励和约束,公正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1995年是县区改革工作关键性的一年,也是工作难度较大的一年。今年是继续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在本世纪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八五”和“九五”相衔接的一年。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既要充分考虑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实现宏观与微观改革、企业改革与其它相关改革、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的综合配套,又要抓住关键环节,进行制度创新,取得实质性突破,带动新体制的全面建立。根据这一改革形势和改革任务的要求,1995年的县、区改革工作必须贯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重在突破上,打成功率上,以“点”的突破去带动“面”的整体推进。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省体改委把县区改革工作重点放在“抓住三个试点,搞好五项突破”上。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本来被定位为“改革攻坚年”,结果却在学界引起一场关于改革的大争论,最后以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在今年“两会”期间强调“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而使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将“推进城镇化”作为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之一,并要求“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专题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亦强调要逐步完善“征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实行合理的有差别的政策等”。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直接制约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从整体上搞活国民经济”,这是笔者在研究了十几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和改革理论探索的历史演进后的一个新观点。 自从改革伊始,我们就把“改革、开放、搞活”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词组了。在这个词组中,实际上人们追求的目标是“搞活”。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国资委正在大力推进以中央国有企业为主的大规模改革重组与主辅分离,其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这一轮的改革重组与主辅分离中,应注意把握“重组”与“分离”相结合、注重“重组”的定位、加强国资改革重组规范、加快完善体制等几个关键性问题,推动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正以谨慎稳健的方式,循序渐进推行改革。2014年上半年,国务院召开了18次常务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企稳回增的调控政策和长效改革政策。”市场化“、“抓落实”、“调结构”、“加快改革”等成为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高频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上海国资》2011,(2):7-7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上海国资国企攻坚破难的改革年。上海国资国企将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坚持“市场化、证券化、透明化”导向,突出“改革与创新”,力争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确保“十二五”起好步、开好局。  相似文献   

18.
当“一九九七”蓦地站在您的面前,您还能看到“一九九六”清晰的背影。《福建改革》的读者,新年可好? 承蒙您的关照,《福建改革》顺利地走过了“九五”计划头一年,也是杂志对外公开发行并成立杂志社的第一年。在这一年中,我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各项改革进展顺利;也是在这一年,《福建改革》本着“宣传改革政策、探索改革理论、弘扬改革精神、传播改革信息、推广改革经验、指导改革实践”的宗旨,在全年12期杂志的大小共三十几个栏目中,为您奉上各类文章500余篇。 当改革者们在改革的第一线拼搏奋进的时候,《福建改革》正在忠实地记录着改革和改革者的足  相似文献   

19.
毛兴勤 《魅力中国》2011,(12):99-99
中国司法改革在若干“红线”的制约下寸步难行,国际通行的普遍规则在“中国特色”的幌子下备受责难。“西洋派”与“本土派”的争论不仅无益于司法改革的推进,反而徒增了问题的复杂性。以通行的“底线”为司法改革的指针才是中国司法改革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常修泽 《改革与战略》2010,26(5):16-18,40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六单位10学者撰写的《中国改革智库资政丛书》日前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2010年3月)。常修泽教授的专著《产权人本共进论——谈国有制改革》被收入其中。这是一部用新的思维——产权人本共进论的思想来研究中国国有制改革的学术专著,也是作者这些年研究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新成果。概括本书的思想框架,可归纳为“一个基础”、“两个顸层”、“四个支柱”。“一个基础”,以“产权人本共进论”作为理论基础。该书突破单向度的“物本”改革思路,而把产权和人本两条线融合起来,作为全书的理论基础。“两个顶层”,在对前30年国有制改革评估的基础上,对新阶段国有制改革的战略作出了“双顶层”设计。“双顶层”之一:产权方面的设计;“双顶层”之二:“人本”方面的设计,强调应从多方面促进企业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特别是针对国企改革的关键问题,重点分析如何实现劳动就业权、财富分配权、社会保障权和民主管理权。“四个支柱”,从操作层面提出新阶段国有制改革的“路线图”。一是“面”上改革——布局调整;二是“点”上改革——微观重塑;三是“线”上改革——国资体制;四是配套制度——政府、市场与社会改革,尤其强调产权、人本改到深处涉及政治体制改革。上述“一个基础”、“两个顶层”、“四个支柱”,构成中国国有制改革的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丛书编辑出版者评价认为,《产权人本共进论——谈国有制改革》是“第一部以产权人权协同发展的理论论述中国国有制改革的专著”。现把该书题记及前言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