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完成的一份《论宏观政策取向的调整: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报告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始终伴随着就业的压力。在此期间.我国共创造了1.7亿多个就业岗位。然而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报告建议,国家宏观政策取向要从 相似文献
2.
宏观政策取向的调整: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处于临界点的中国失业问题 在衡量中国的失业问题时,通常采用四种不同的口径.首先,是中国政府发布的失业率,实际上就是"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这不过是冰山的冰尖而已.有意义的是它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过去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现今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如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的角度提出部分观点。 相似文献
4.
调整就业结构促进充分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失业和就业形势,指出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妨碍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阐述了调整就业结构、促进充分就业的必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程国栋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9):49-51
“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全局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人多地少和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是造成“三农”主要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引导农民非农化充分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8.
按照费舍尔(1906)的定义“所有能提供未来收入流的资产都是资本”,把人力资产也看作是一种资本,是经济学的一大进步。与非人力资本的形成一样,人力资本的形成不仅需要投资。而且,更为根本的问题是人力资本的形成和人的经济行为是受制度约束的,因此,我们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必须研究保证人力资本有效使用和人力资本有效投资的制度条件。 一、人力资本有效发挥作用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0.
11.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情况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1996年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曾达到1.36亿人,比1978年时的社队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1亿以上.自1997年以来,由于乡镇企业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自身也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转折阶段,因此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明显下降.2000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28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 相似文献
12.
13.
14.
鲜红的“解放农民”四个大字矗立在《西部大开发》杂志的封面上,让人为之一振。各级政府及专家、学者,已经看到小康路上解决农民问题的希望,同时也看到八亿农民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从理论到实践上以扶危救贫的高度责任感,把农村劳务输出、实现由农到工的大转移作为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没有后推的余地在未来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过程中,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的最大难题仍是就业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现象。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势骤然严峻。在国有企业职工大量、普遍离开劳动岗位的“下岗”问题之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问题构成了就业形势的新特征。“十五”发展过程将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大规模转移的过程。按照已经写入“十五”计划的数字,在此期间将有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这相当于“十五”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数和职工人数的18.87% 相似文献
17.
全球与中国的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聚集以及城市数目和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的现象。工业化(以及相应服务与配套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化和工业化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相互促进的作用,加速了工业化的步伐,同时也催化了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从“技工荒”现象透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和技工短缺并存的矛盾已成为影响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瓶颈.从“技工荒”现象的出现,透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矛盾,分析“技工荒”现象产生的体制性因素,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解决当前我国技工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我国农村人口数量降到全国人口的25%以下时,我国农村的土地才有可能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生产,农产品的成本才会大大降低,农产品的市场化、商品化的比例才能得到较大提高,农民才能从传统的农民变为现代农业工人,人均收入水平和整体素质才能达到与城镇人口相等或接近的水平,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农民在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的同时,获得了在农业劳动之外寻求就业和收入的权利;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由长期短缺变为供求平衡、丰… 相似文献